动荡时代的日本人并非侵略者,抗美援朝志愿军中有日籍士兵参战?

2021-02-23   雷姐的机械空间

原标题:动荡时代的日本人并非侵略者,抗美援朝志愿军中有日籍士兵参战?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于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日本人的身影一直都是存在的。只不过大部分日本人都是以侵略者的形象出现,侵华日军曾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遭到我国军民的痛恨。

撒泼的段鹏

在电视剧《亮剑》中就有一个例子,李云龙受到重伤进入医院,马上做手术,不然会有生命危险。而段鹏得知主刀医生是日本武田医生时候,便迅速掏出手枪指在医生头上,之前对日本军人的仇恨还在心里,最后赵刚赶到,踹了段鹏一脚。这也说明当时大多数人存在对日本人的仇恨。

但是事实上,也有一部分日本人最后选择了站在正义的一方。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不少的日军俘虏在八路军以及新四军的感化之下,最后勇敢地拿起了武器,向那些法西斯恶魔开火。这主要是得益于当时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优待俘虏政策。

这些人活跃在各个岗位,有做医生的,有搞科研的,就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飞行员的教官也有日本籍的飞行员。这些经过改造的日本军人,为我们日后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结束以后,其实当时的中国大地上还有着为数众多的日本人。这些日本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以及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东北地区是我国领土上最早沦陷的地方。

日本人在东北地区经过了14年的殖民统治,有大量的日本民众都被法西斯政府移民到了当地生活,甚至有很多日本人本身就是在东北地区出生的。

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日本战败,有很多的日本人在兵荒马乱的情况下,都很难回到日本国内,最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留在了中国。

很多日本人都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不少日本人把中国当成了故乡。在东北民主联军进入齐齐哈尔的时候,甚至有数百日本人主动选择了参军,成为了光荣的解放军。这些人随着部队参加了解放战争,一直到新中国成立。

而在抗美援朝战争打响的时候,不少日本籍解放军一度向上级发出报告说,要跟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块儿进入朝鲜,帮助朝鲜摆脱美帝国主义的控制。

当然,日本籍士兵参战会引来大麻烦,日本战败后,日本国内也曾有人主张要恢复日本在亚洲的地位,美军也主张联合国军也应该用日本人参战,如果志愿军中有日本士兵,会在国际上有大麻烦,日本派兵参加联合国军就有借口了。

这当中还是有一部分日籍士兵通过了严格的检查,本来日本人和中国人在长相上没有什么区别,这些日籍士兵之后都有中国名字,从名字上看是分辨不出来的。

还有一部分日籍士兵,当上了干部,这时候主动权也在自己手里,只要他们自己不说也没事,在紧急情况之下,也没有时间去清查。

就这样,有一部分日籍士兵随着大部队跨过鸭绿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当然数量上众说纷纭,毕竟没有准确的记载,有说100的,有说500的。

这样的例子其实并不多,不过确实还是有的。不多的原因是因为抗美援朝战争本身是一个在国际范围内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战争,而在志愿军中,如果出现很多其他国家的人士,有可能会导致这场战争在政治的角度上进一步恶化,甚至有可能会动摇当时的国际局势。

所以志愿军本身并不吸纳那些外国国籍人士参军,但是有很多日本人在中国生活良久,或者从小就是在中国长大,他们打心眼儿里就把自己当成了中国人,他们甚至会把自己的国籍改成中国来参加志愿军,他们的勇气是值得被钦佩的。

虽说他们身体里流的是日本人的血,但是从精神和信仰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人。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砂原惠。砂原惠本人是一个在中国大地上土生土长的拥有日本血统的中国人。他的父亲在日本即将战败的时候,曾经试图要带领着一家人回到日本,但是最后还是失败了。

砂原惠本人其实并不喜欢日本,在他的心中,他更喜欢的是一个中国人。所以在1948年的时候,砂原惠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后还参与到了解放华北地区。

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以后,为了能够跟自己的战友进入朝鲜,砂原惠甚至主动在自己的国籍上填上了中国。他以一个神圣的中国志愿军战士的身份来到了朝鲜,帮助当地的民众抗击美帝国主义的邪恶控制,他本人在战场上也和大部分的志愿军战士一样从来不会胆怯。

1950年年底,砂原惠所在的部队正式挺进朝鲜。砂原惠作为一位英勇的志愿军战士,在第一线参加了侦察和勘探地情,为一座机场的修建做准备。

而在战场上,侦察任务一直都是伤亡率最高的任务之一,可是砂原惠以大无畏的精神,最后还是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作战任务。

要知道,按照规定日本不是朝鲜战争的参战国,日本人不能出现在战场上。不过,砂原惠已经完全把自己视作中国人,所以他的精神值得铭记。

而在后来,因为国际关系的改变,砂原惠最后还是从第一线回到了东北,参加地方空军的培训工作。

日籍老兵砂原惠

除了砂原惠以外,还有很多日本人也上了第一线,例如大巾博幸。大巾博幸也是第一批进入朝鲜战场的志愿军战士。他作为一名军官,带领自己的部队出色地完成了搭建浮桥的作战任务。

在当时,志愿军和朝鲜部队完全没有办法掌握战场上的制空权,搭建浮桥的任务是十分危险的。

大巾博幸不畏生死,在联合国军屡次炸毁浮桥的情况下,依旧带领部队抢修浮桥,保证了志愿军的后勤补给以及战役规化的完全,大巾博幸的功劳同样无法磨灭。

砂原惠签名

后来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国际局势逐渐缓和。在1955年,中国和日本在战争问题上最后通过了谈判。根据谈判所规定的协议,砂原惠和大巾博幸等人因为在国籍上还是日本,所以最后回到了日本。

不过他们虽然居住在日本,可是心却永远留在了中国。他们热爱中国,回到日本以后还加入到了中日的交流协会中,一生都致力于达成中国和日本两国在历史问题上的和解。在他们的心中,中国才是第一故乡。

接电话的砂原惠,手机铃声是中国解放军进行曲

砂原惠和大巾博幸的例子在当时并不是少数,在抗美援朝结束以后,很多联合国军的军人最后也选择留在了中国,因为中国会真正给他们家的感觉。

这代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这些虽说是外国人,但是他们热爱中国的精神却流传至今,这也是值得钦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