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割肾救子 儿重获新生后种葫芦网上销售:要干就干出个样子

2019-12-24     乡村事儿

2014年7月24日拍摄手术后的陈素银、栾浩母子二人(郭枫摄)。

儿女永远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对于儿女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做父母的都希望一切安好。而一旦出现了危机,哪怕是搭上自己,甚至是生命都在所不惜,这就是父母。2014年,来自河北望都县北王疃村的近六旬母亲陈素银就是如此,在儿子栾浩身患尿毒症的情况下,为了拯救儿子,她将自己的肾给了儿子。当年,陈素银54岁,儿子栾浩30岁。陈素银坦言:儿子倒下了,家就没了希望,我得让我的儿子活下去。

栾浩发誓,我必须活出样子来、干出个样子来报母恩。2014年4月份,做完手术恢复期间,栾浩在附近市场买来一个葫芦用来锻炼手部和腕部肌肉,以促进身体康复。慢慢地,栾浩发现手中的葫芦越来越有意思。一次在把玩的时候一摇发现葫芦里面有籽,栾浩随手就种下了,当年几棵葫芦秧就收获了十大几个葫芦。栾浩心想,我重活也干不了,为什么不种葫芦呢?一来有助于身体恢复,二来可以挣点钱。母亲也在旁边一直鼓励他:“人可以变,只要肯学习,鸡毛蒜皮也能飞上天”。

刚开始的时候,栾浩在网上买、在周边找葫芦籽,然后在自家院子里种。学习葫芦种植技术、防治虫害……一年摸索着下来,收获季节,栾浩挑选品相好的、形状有趣的葫芦到县城周边去卖,边卖边向卖葫芦的同行请教学习。随着与同行交流的日益增多,栾浩的心里越来越豁亮,心思也跟着活泛起来了。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尝试,栾浩在自己家院子里、房顶上搭起了冷棚,开始在艺术葫芦上下功夫。小美、本捻、蚂蚁肚、本长、南瓜葫芦、鸡蛋葫芦,这些品种栾浩都一一尝试过。

葫芦种植规模上来了,光靠县城周边市场肯定不行,卖葫芦成为非常关键的第二步。2017年开始,栾浩用手机开始在朋友圈卖葫芦。栾浩打开手机,翻开朋友圈,抖音上一个个精巧的葫芦艺术品都是以栾浩种的葫芦为材料加工成的。“我主要通过朋友圈、淘宝闲鱼销售葫芦,客户广州的、上海的天津的都有。”栾浩自豪地说。

栾浩在尝试制作模具

在网上看的多了,栾浩的眼界打开了,当年开始琢磨范制葫芦。没有经验、没有老师,就自己一点一点慢慢琢磨。栾浩在网上看视频学习,整宿整宿地琢磨。父母和栾浩一起做布袋、勒绳、套袋、做石膏模具。

栾浩用花模制作出的艺术葫芦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也算小有收获,鼠头、笑口常开佛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图案出现在葫芦上,栾浩基本掌握了花模技巧。“尽管今年葫芦行市不太好,通过卖葫芦我也有了一万来元的收入。我还年轻,好好干,日子还是有奔头的。”栾浩说,2019年,在望都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他申请了小额贷款,并承包了房子后面近2亩地种葫芦。

栾浩的手机里存着一首歌《母亲》。“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一个家……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多年来,栾浩一家不抱怨、不气馁,相互支持关心的事迹也感动了很多人,被望都县被评为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

“过了小年就开始育秧,6月份左右开始长葫芦,落了花三四天就得开始套模具了。”谈起明年的打算,栾浩言语间难掩兴奋。“这个冬天我先把主要精力放在模具制作上,争取做出自己独有的模具,做独一无二的精品葫芦。种葫芦有意思着哩,我肯定一年比一年好!”

如有购买艺术葫芦的请联系栾浩 15933768961(手机微信同步)

本期图文 :凤娟 志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_kaP28BMH2_cNUg2Z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