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昆 朗诵:李杨
走过的路,有些已经忘了,读过的书,有些也已在记忆中消散。可是,岁月里与亲人相处的一幕幕还留在我的记忆里,特别是那些艰难地相依相随,一帧一帧不曾远去。
幼年,我父母在城里打工,我就被放给奶奶或姥姥看护,两位老人总要有个替换,于是奶奶看八个月,姥姥看四个月,这样一年就凑够了。奶奶和我们在一起生活,爷爷临终时嘱托父亲把他的弟弟——二爷爷从老家接来养老送终。那时,奶奶料理家务时,我就骑在二爷爷的肩膀上去火车站看绿皮火车。二爷爷身有残疾,五岁得了小儿麻痹症,左手一直蜷曲着,就是这样的不方便也没有阻止他在家属院前的水沟边种了零散的三分菜地,他的劳动果实供应着全家老小,使本不富裕的家庭在吃菜上不必发愁。家中还有一位常年服药的大姑,有间歇性精神疾病,小姑才上初中,这些都需要花钱。
炎热的夏天,大家的胃口都不好,即使把菜地的辣椒变换着做法也不能勾起食欲。家人都知道辣椒炒肉好吃,但不过年不过节谁家舍得买呢?记得过年时奶奶炖了大锅菜,只飘着零星几片肥肉,我目不转睛地看着炒勺的翻动,那肥肉片时隐时现,奶奶挑出几片给我,我不顾肉烫放进了嘴里,来回倒腾着,在胡同里飞快得跑着,想让风把肉快速凉下来。
有时父亲下班买回一个大西瓜,切上满满的两大茶盘,全家齐聚木桌前,几分钟后只剩一堆啃得发白的瓜皮,奶奶特意给睡着的我留出一角瓜,放在了厨房。没想到短短半个小时被老鼠给吃了,奶奶拍着睡毛愣的我哭了,我趴在奶奶肩头看着那一堆瓜皮眨着小眼睛,一家人相对无语,沉默了很久。最终奶奶挑了几块瓜皮,切下白瓤洗净切成细条,一条一条塞到我的嘴里,感觉虽然不甜但是很脆,依然好吃极了。
物质匮乏、负担沉重的感觉似乎已经习惯了,却也不觉得苦,逮住几只蚂蚱在蜂窝炉上一烤便进了肚。父亲下班有时去徒骇河边打鸟、下网捕鱼,以便改善大家在餐桌前的心情。大姑不定时地闹情绪,几乎每周都会大喊大叫、摔碗砸东西,奶奶赶快把她推搡到院子里把屋门插上,地上的碎片有时会割破奶奶的手,我会习惯性地躲到床底下,尽力使自己不受到伤害,惊吓后眼睛直直地看着奶奶,也听着院子里鬼哭狼嚎的大姑。
也许是父母让我躲避惊吓,带我回姥姥家过麦。那金黄的麦浪多么使人心喜呀!姨夫们都回来了,手持镰刀把一捆捆的麦子堆到地头,老黄牛拉着板车在舅舅吆喝下停停走走,一会儿工夫就满载而归,我被抱上车,跟着牛车慢慢摇晃着,扎得脸上、胳膊上生疼,但我喜欢这种很温暖的感觉。
夕阳西下,场院里的碌碡还在一圈一圈的滚动,姨们还在扬场,而姥姥和我已经在院里升起炉火,锅中铺满菜瓜馅的包子。女婿们来干活,姥姥在菜馅里特意多放了些卫生油,犒劳他们的劳动和汗水。姥爷拄着拐从公社的小卖铺里打来几斤散酒。夜色见黑,黄牛入圈,槽子里添上草料。枣树下的小方桌上已摆好两大笊篱包子,靠着锅沿的外皮被烤得焦黄。煤油灯影里,大家说说笑笑,举着盛满酒的碗敬着老人,聊着希望,也聊着艰辛和苦涩。
麦收过后,我被留给姥姥照看,起初大锅蒸的馒头还很喜欢吃,可时间一久,即使里边夹着珍贵的白糖,我也有了抵触情绪,一连几天不正常吃饭。姥姥没办法,拿了一小袋黄豆去公社小卖铺换来一小段儿猪肥肠,炒热用馒头夹了我才吃下饭去,而两位老人一口也舍不得吃。村子里时常来卖酥果子的小贩,那香喷喷的味道勾动多少人的味蕾。姥姥会在瓮里舀出点儿粮食换上一根酥果子满足我的馋瘾。我认为那是除了肉以外最好吃的东西。至于像冰碴子似的两分钱一根的冰棍儿,我没落着吃过。姥姥赶集卖了家养的鸡蛋或者年底卖了肥猪才能有点儿舍得花的闲钱,而这些钱要用于买针头线脑、油盐酱醋或者治头疼脑热的小药片。
流年是水,转眼十几个春秋。年迈的姥姥和姥爷需要有人照顾了。于是把地包出去,把牲口卖了,姥姥和姥爷进城和舅舅一家挤在两室一厅的楼房里。我陪着父母每周都会去看望老人,带着两只扒鸡,买一箱啤酒。有时母亲会一次性给姥爷买上好几箱啤酒,说:“老人想喝就喝,不喝看着心里也欢喜!”姥姥有时也会喝上一杯,说着:“这日子过得好啊!”
后来,患精神病的大姑经过住院治疗,病情渐渐稳定了。通过亲戚介绍和现在的姑父成了家,还生了个女儿。姑父平时给人家嫁接果树、在村集出摊卖点儿水果,大姑则看家、读书,一直没再犯病,有时想想,平平安安、平平淡淡地生活多好呀。
我退伍后在自来水公司上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生事业的不断推进,单位的效益越来越好。我也买了私家车,平时休班时带着全家人到处转一转、品一品当地的特色美食,再也寻不到紧盯着几片肥肉发呆的场景。
惟愿岁月静好,亲人常伴。可是……
爱说爱笑的奶奶离开了,再也见不到拄拐的姥爷,见不到给儿女们缝制棉褥的姥姥,大姨也病逝了……
我知道,人都会死的。只是有走得快的,有走得慢的。惟愿经年后都还记得这些人,这些事,这些岁月。
文中图片由秋风摄影
作者:吴昆,禹城润禹水务有限公司员工,喜爱朗读、唱歌,愿意用声音带给大家快乐,用音色穿越时空。
诵读:李杨,禹城市解放路小学教师,喜欢朗读、唱歌,享受朗读带来的乐趣,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