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河湖看淄博|水生态建设让“江北水乡”颜值更高

2019-11-06   农村大众

文/图 记者 王莉莉 通讯员 吴迪

11月4日,“守望河湖看淄博,淄博媒体河湖行”走进桓台县红莲湖公园时看到,游客被红莲湖公园的美景所吸引,纷纷驻足拍摄。红莲湖不仅提高了城市的防洪蓄水能力,更成为展示桓台城区形象和综合实力的重要窗口。

桓台县地处鲁中山区与鲁北平原结合地带,是“吨粮首县”“建筑之乡”“中国膜谷”。县域内主要有小清河、乌河等22条河流和马踏湖、红莲湖两个湖泊,县外孝妇河、东猪龙河、涝淄河等8条主要河道顺流而下,是淄博市水系的重要承接汇集地和全市水环境质量的关键闸口末端,素有“江北水乡”之称。多年来,桓台县始终坚持环境立县战略,以“河(湖)长制”统领水生态建设,探索实践出全领域治理、全流域修复、全方位管控的水生态建设的“桓台模式”。

11月4日,秋高气爽,红莲湖东湖区内,景色宜人。

>>目标同向开发改造河道河湖水清岸绿

11月4日上午10点30分许,秋高气爽,桓台县城南端的红莲湖东湖区内,从山铝赶来游园的王伟正在兴致勃勃地和同伴在湖边拍照。“来过多次了,每次来都有不同感受,景色越来越美。这么好的休闲区,关键还不收门票!”谈起红莲湖,王伟对这里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受市民喜爱的红莲湖,是在原大寨沟河道的基础上开发改造建成的。红莲湖位于桓台县城南端,是桓台城乡河流水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总投资约5.2亿元,总面积约117万平方米。其中,西湖区面积约62万平方米,于2010年国庆节竣工投入开放使用,东湖区面积约55万平方米,于2014年5月1日竣工投用。东西长约3.1公里,宽386米,水域面积约占53.4万平方米,蓄水量达400万立方米。建成后的红莲湖不仅提高了城市的防洪蓄水能力,成为展示桓台城区形象和综合实力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场所。

当天的采访中,湖水清清、杨柳依依的“美貌”不光出现在了红莲湖。在东猪龙河桓台县果里段,东店村河管员陈国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沿河环境和安全,前几天,他刚刚和另外两名河管员一起对违规种植作物进行了“大清理”。“现在老百姓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大家都说河湖的新面貌与我们的付出分不开。”陈国有些自豪地说。

在现场,桓台县河湖事务服务中心综合科科长赵强介绍说,2017年,桓台县在淄博市率先成立河湖管理机构,完善职责明晰、细化具化的制度体系和责任机制,实行委托管理+河管员、市场化购买服务+河管员的管护模式。建起河湖信息化监管平台,对全域水系实行无人机巡航扫描,各河管员人手一份水系图、一本工作日志每日巡查动态管理。全县22条县级河道、2个湖泊均确定了县、镇、村三级河长(湖长),其中县级河长16名、镇级46名、村级215名,并配备河管员150名,河道警长58名,全部设立公示牌。

同时,制定了《工作规章》《督办制度》《联动工作制度》《巡查制度》《考核办法》等10项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确保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扎实深入推进。

>>节奏同频实施河湖连通改善生态环境

“看,沿着河边的这条绿道,市民能够直接骑行至马踏湖。”据桓台县水利局党组成员、县河湖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李曰梅介绍,近年来,桓台县突出水系生态建设规划引领作用,按照“自然、生态、和谐”理念,确定“三横五纵两湖六湿地”水生态总体规划框架,2015年起,启动总投资28.2亿元的生态水系修复提升工程,为水生态修复提供了“一揽子”解决方案。以引黄南、北干渠和孝妇河“三横”为引水脉络,东西猪龙河、乌河、涝淄河、大寨沟“五纵”为排涝通道,红莲湖、马踏湖“两湖”为生态高地,乌河、猪龙河、孝妇河入湖口湿地、邢家湿地、三岔湾湿地、乌河走廊湿地“六湿地”为涵养节点,一体化布局落实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修复、雨洪水资源利用等重大工程,做到全域一盘棋、贯通一张网,有效确保了全县水生态建设目标同向、节奏同频、效果同步。

“尤其在打通排涝通道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桓台县的地理位置特殊,多条河道的上游来水汇集桓台后排入小清河,台风‘利奇马’过境时,排水压力十分大,但受益于前期河道整治和河湖连通工作的提前开展,虽然河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漫溢,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桓台县境内的河道工程未出现大的险情。”李曰梅说,在多年持续治理的基础上,2015年起,桓台县启动实施全县城乡河流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乌河、孝妇河、东猪龙河、涝淄河、马踏湖湿地生态修复及引黄蓄水补源等工程,目前,已累计治理河道150公里,绿化面积10万亩,完成投资33亿元。

>>效果同步打造自然人工湿地做好水循环文章

“看,这是涌泉,那边是进水口,这些是咱们的水生植物……”当天中午,记者在山东省环科院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魏垒垒的带领下,探访了马踏湖人工湿地工程。马踏湖是桓台县乃至淄博市最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资源的宝库。上世纪末,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迅猛发展,马踏湖主要汇水河流猪龙河、乌河、孝妇河等水体水质受到严重污染,马踏湖失去补充水源,加之村民围湖造田,湖区水域面积逐年减少,马踏湖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此,桓台县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举措,不断提高水处理厂、大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城乡河流水系综合治理等举措,构建了“三横五纵、两湖六湿地”体系。

“三横五纵”是把桓台县主要河流全部连通,盘活整个桓台县的水系;“两湖六湿地”是根据不同的流域特点,在红莲湖、马踏湖的主要汇水河流因地制宜建设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工程。2013年在猪龙河入湖口处建设了猪龙河入湖口人工湿地一期工程,占地面积714亩,位于桓台县马踏湖南端,总投资约5000万元;2015年在桓台污水处理厂末端建设了邢家人工湿地工程,总投资约9500余万元,对桓台县环科污水处理厂外排水进行深度处理,总占地面积约450亩;2016年在猪龙河入境处、光大水务淄博分公司三分厂下游建设了猪龙河入湖口人工湿地三期工程,总建设面积约345亩,其中潜流湿地60亩、表流湿地45亩,鸿嘉湖景观表面流湿地240亩,项目总投资约5000万元;2017年建设乌河河道走廊湿地,位于乌河桓台县段上游,总建设面积约1000余亩,总投资约1200万元;2018年在乌河建设了乌河入湖口人工湿地一期及河道走廊人工湿地(城区段)。

“桓台尤其注重发挥最为突出的湿地资源优势,在重要河流入湖口、支流入干流处、重要点源排放口处因地制宜恢复人工湿地3000亩,日处理能力达到10万方,湿地出水水质提升为地表水Ш类标准,为马踏湖、红莲湖累计补水4000余万方,真正发挥了涵养水源、地下水位回升、防洪排涝、降低污水处理成本等积极作用。”魏垒垒介绍说,治水非一日之功,他们有耐心、有恒心更有信心坚持下去。据悉,自2008年至今共组织引黄(江)河水40余次,共引水1.2亿立方米。虽然过程艰难,情况复杂,但如此重视水资源管理,相信碧水蓝天必将成为桓台最亮丽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