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的数据,《哪吒:魔童降世》已经突破35亿票房,不仅打败多部新上映的热门电影,拯救了疲软的暑期档,还成功跻身影史票房榜top5。
哪吒的耀眼成绩,在给国产动漫注入一剂强心剂的同时,也给很多的父母上了一课。
很多的家长带孩子一起看了这部影片,其中有一个孩子的观后感令我印象深刻,他对爸爸说,“如果你们能像哪吒的父母那样,我也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
不知道多少人跟这个孩子有一样的想法,羡慕哪吒有这么好的爸爸妈妈。
剧中的李靖和殷夫人,跟此前印象中哪吒父母的形象有很大不同,严父慈母的优秀中国传统父母形象在电影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正是因为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哪吒虽然是个魔丸,但是最后却逆天改命,拯救了陈塘关;而反观灵珠敖丙,虽然是个谦谦君子,却因为背负起过重的家族压力,对陈塘关痛下杀手。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的影响十分深刻。曾经有人说,少年犯中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因为家庭教育不当而犯罪,剩下百分之一是被家庭教育失败的人伤害了然后去还击造成的。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哪吒是不幸的,出生被魔丸附体,村民们怕他恨他。但是他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有爱他的父母,无论外界如何,他始终在父母的爱中。
哪吒被村民误会吃小孩,李靖愿意抛下自己的脸面,一户一户去请求村民来参加生日宴;哪吒的魔丸本性让他力大无穷,殷夫人还是一直抽空陪哪吒踢毽子,给哪吒做好吃的,给了儿子最好的陪伴。
这些,都是父母无言的爱。
在得知哪吒三年之后会有天劫的时候,李靖夫妻悲痛欲绝。殷夫人想要带孩子离开陈塘关,陪他度过最后的快乐时光。
说实话,这无可厚非。
但是李靖想得更远,他不仅打算用自己的性命去渡哪吒的天劫,给他更长久的生命,更加想要哪吒在未来更长的生命中,活得有意义。所以他要哪吒跟着太乙真人修炼仙术,以后能够降妖除魔,能够为村民做出贡献,这才是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否则,到死都会被说是妖怪。
父爱之深沉如此,让人泪目。
我记得我们读书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有作文写,“爸妈天天就知道叫我好好读书,每天关心的只有考了多少分,好像分数才是他们的亲生子,而不是我”。
当时好喜欢这样为赋新词强说愁,觉得很有个性。
后来才明白,读书不多的爸妈能够供我们读书,就已经是尽了他们的全力。
他们没有办法在学习上给我们更大的帮助,只能每天问我们考了多少分。因为他们只知道,分数高,才能考上大学,以后才可以坐在办公室里面赚钱,而不是像他们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赚几个辛苦钱。
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孤独,可能辛苦,但是他们相信,以后的孩子,能够明白他们的用心,他们一直在为孩子计划着。
爱,不仅让你当下开心,更要你未来可期。
最好的爱,是无条件的信任
电影中,引起我思考最大的情节,是哪吒原本开开心心要办生日宴,但是申公豹却告诉了他魔丸的事情。哪吒悲观失望之余,解开了乾坤圈,魔丸失去了束缚,哪吒就此失去了理性。
如果不是因为看到回忆中,父亲愿意用自己的命去渡天劫,哪吒或许感受不到父母是如此爱自己,也就不会有后面的不认命,也许就真的实践了预言。
而我曾经无数次思考这个问题,到底是因为看到了语言的结局,所以才向着结局发展,还是真的不管怎样,都绕不开预言的结局。
在哪吒身上,我看到的,是赞美的力量。
哪吒原本是魔丸,所以被大家看作是妖怪,但是李靖却告诉他,你是灵珠,所以你身上有异于常人的力量,但是你要用这力量去帮助他人,这样大家就不把你当妖怪。
这话还真奏效,因为有了这个信念,哪吒不再浑浑噩噩过日子,他开始努力学习法术。
所谓一念之差,万丈深渊,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我记得哈利波特曾经为自己和伏地魔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困扰不已,因为他怕自己骨子里跟伏地魔是一类人,以后会成为第二个伏地魔。
这个时候,解开他心结的,是邓布利多教授的一句话,“你不会成为伏地魔的,因为你不想成为他,这就是你跟他最大的不同。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取决于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而取决于,我们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
哪吒学成之后出了画,遇见了海夜叉抓小孩,到了他大展身手的时候了。他经过一番苦斗打败了海夜叉,却被村民们认为自己是要吃小孩的妖怪。
哪吒灰心丧气,明明做了好事却不被理解。
这时,又是李靖,理智地观察到,他手上的唾液,确实是海夜叉留下的。于是承诺给哪吒办生日宴,给了哪吒另一个期待。并且为之做了充足的准备,真的抓来了犯人海夜叉欲为哪吒洗清嫌疑。
李靖就是这样无条件地相信自己的孩子,其实,又何尝不是对他自己的信任。他自己言传身教出来的孩子,潜移默化受到自己的影响,可能会有小小的顽劣,但断不会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出错。
用赞美去鼓励孩子,在孩子被冤枉的时候无条件信任,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