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内部到底填充了多少水银?看了山顶的石榴树,就能明白了

2020-08-16   卫星说娱乐

原标题:秦始皇陵内部到底填充了多少水银?看了山顶的石榴树,就能明白了

秦王嬴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邯郸。在成为秦国君主之后,推行了各种提升国力、军力的方法,使秦国之武力为七国之最,最终统一了最后的六个诸侯国,完成了华夏大一统。建立了我国历史上影响力极为强大的一个封建帝国,秦朝的建立,实质上也奠定了往后两千多年的基本封建统治制度的格局。也是华夏历史上数千年以来第一个使用“皇帝”名号的帝王,被称为“千古一帝”。在他的从政生涯中他践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举措,为后来的中原文化的发展的统一性打下了基础。军事上北击匈奴、南征百越,进一步巩固了中原王朝在整个华夏大地的统治力。

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死后也是受到了前无古人的丧葬待遇。有人说秦始皇的一生满是杀戮,算不上一位明君,但是我们也不得承认他所作的一切对后来华夏的历史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死后的他的陵墓也是如此的恢宏壮丽。除了其他帝王同样拥有的丰厚的陪葬品,以及庞大的地宫群落之外,秦始皇陵最大的特点就是他其中的有着极为复杂的脉络设计以及各种危险的机关。

在其墓穴之中除了各种各样的防盗机关之外最受外人关注的就是这里有着用量极为庞大的水银,水银也就是液态金属汞,汞在常温常压下的状态是液态的,而且外貌酷似液化的白银故而得名。那么秦始皇陵内部到底填充了多少水银?其实除了地宫的修建者和规划者之外,后人对这个数据其实没有具体测量过,所有的数据都是源自相关估算,因为水银对人体有着极大的毒性所以具体的测量行动不具有可取性。

但是在皇陵的上方封土堆之上有着很多的植物,我们从皇陵上方山顶的植物外观中就可以看出来这里的水银到底多到什么程度。这些植物中最多的就是石榴树,看了山顶的石榴树,我们就明白了,地下皇陵中的水银含量是如此之多。

以水银造江河大海

秦始皇陵中的各个宫室之间的位置都有着非常巧妙的关系,中间有着一些非常特殊的“江河”,当然用水银有着强烈毒性的液态金属来制造着“江河大海”并不是单单为了营造气势恢宏的宫室那么简单,自然也不是单纯的为了自然景观,毕竟墓穴的存在是有其独特意义的。液态金属汞是具有着较好的挥发性的,也就是在这番处理之后,整个墓穴之内都会弥漫着气态汞,在墓室中有很多的陪葬品,还有皇帝的遗体在这里,对物品和尸体来说都有着很好的防腐败的作用。

再者就是防盗,水银无论是对植物、还是动物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毒性,对于人类而言这种毒性是足以致命的,盗墓者进入墓穴之后等待他们的不仅仅只有机关暗道以及随时可能发射出来的弩箭之外,还有墓室之内浓重的水银气体,要想潜入地宫中寻找宝物那么盗墓者就会吸入很多的水银气体,导致死亡。就算启用一些防范措施,但是这可以称为江海水银含量并不是简单就能防御的,最终或许在这千百年来都没有一个盗墓者成功的获取过其中的宝物吧。

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在始皇帝之前,帝王的丧葬中水银的使用已经是非常的普遍了,也有过使用水银灌溉墓室的做法,但是如同秦始皇陵这般使用量的完全没有,那么为什么在始皇帝的眼中,水银的使用会变得如此的重要。难道说真的是想再追求一下尸骨不腐以求长生?这些都只是无端的猜想,再美好的愿望都不能使人逃离生死的束缚,人是社会性质的人,同样也是自然性质的人,也是一种生物,生老病死是常态。哪怕嬴政是千古一帝同样如此。

对于写《史记》的司马迁来说大量的水银用来造“江河大海”是有着一些独特的用处的,他认为始皇帝是一个相信“始终五德”的帝王,东周、西周是火德,那么自己灭掉了西周剩下的所有诸侯国成就了一统天下目标,那么秦朝就是“水德”。将自己的统治称之为“水德之治”,那么在自己死后将地宫的结构构筑成天上银河一般,再用水银将宫室之间的沟渠全部灌满,是不是想借助这“江河大海”,让自己死后仍然可以继续自己的“水德之治”呢?这只是司马迁的个人见解,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从始皇帝思想的角度分析了一下,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大量水银的由来

“汞”这种金属在自然界中极难以单质汞的形式存在,通常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汞与硫的亲和性较强,而与铜的亲和性非常差,所以自然界的汞都是硫化汞的形式,春秋战国时期对铜制品的使用已经非常的普遍了,就当时冶炼技术而言,只要在自然界寻找到硫化汞矿物的存在想要获得水银就比较的容易了。所以对于水银的使用,我国有着很长久的历史。

秦始皇陵内部到底填充了多少水银?如果你能够仔细的看了山顶的石榴树,也就是在秦始皇陵上方的封土堆的山顶栽种的石榴树如此矮小和稀疏,我们就能明白了地下的水银含量是极高的。这些石榴树大部分都是体干十分的矮小,而且看上去外观也非常的奇怪,仿佛受到了什么东西干扰让这些树木变得非常的扭曲,基本上在这山林中除了石榴树这样具有较强生存能力的树木之外就没有其他稍微高大一点的树木了,连野草的生长都很稀少。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秦始皇陵地下的水银含量有多高。根据有关专家的估计这里的水银含量大致在100吨左右.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就算冶炼技术有所突破,但是就当时的生产水平来说是如何弄到如此巨量的水银来供陵墓使用的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位人物,一位来自巴蜀地区的女性实业家。巴寡妇清,名清,巴是巴郡的意思,具体姓氏已经不可考据了,所以用巴作为姓氏。是如今长寿千佛人氏。他是我们国家最早的女性企业家,曾经出资长城的修建工程,还为秦始皇陵的修建提供了大量的水银。经营丹砂矿物生意,也就是汞的相关化合物的矿物,资产非常的雄厚,所以很可能是因为有了她的帮助秦始皇陵才有了如此巨量的水银可供使用。

结语

石榴树在我们国家的种植历史只能追溯到汉朝,也就是在皇陵修建多年后才有可能种植上了石榴,或许是因为在这皇陵之上需要一定的绿植来美化和掩饰吧。再者就是石榴的生命力比较的顽强在这个地方种植上石榴树就比较的适宜。秦始皇陵的发现其实这些石榴树也有一定的功劳,放眼其他地方的作物和树木,就只有这片丘陵的树木这般矮小和奇特。要注意到这个奇特的地方也就不是那么困难了。虽然如今的科技和相关技术已经如此成熟了,但是陵墓中一些地方考古学家们依旧是还未有过深入的探索,一方面是安全因素考虑,另外就是想保持陵墓最原始的样子。毕竟对这些保存完好的遗迹最好的保护就是不要干扰。

这座陵墓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它的众多背后故事我们如今依然不算十分清楚,很多已经都没有了历史考究,所以还是希望在以后的岁月中有人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关于这个陵墓的历史和故事,让我们更加清晰的理解那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