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马云在教师节践行了他一年前的承诺,辞去了阿里董事局主席的职位,算是彻底退休了。
二十年风云岁月让阿里巴巴从一个草台班子最终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市值第一,也成为了世界五百强,全球排名前十的互联网企业。
相比于那些互联网的同行,马云算不上起步早,更不是内行人。
在阿里创业阶段,新浪,搜狐,网易就已经三家分晋,腾讯,百度也比阿里起点要高。相比于李彦宏,张朝阳的海外资深计算机背景和丁磊,马化腾的理科科班出身,文科生马云可以说毫无优势可言。
但是这二十年来,马云硬是坚持做着一件事,让马云最终带领阿里从互联网的红海中胜出,站到了浪潮之巅。
那就是不断地破局。
PART 02
相比于那些技术宅出身的互联网创业大佬,马云最大的优点在于,他是一名战略大师。他对于整个互联网形式的把控和未来的发展可谓及具前瞻性。
我们看到国内外几乎所有优秀的企业,都有一种破局的能力,不经历几次破局能力的企业是很难站在行业前沿的。
美国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微软,谷歌,亚马逊,无一不是如此。
微软做软件起家,WINDOWS的大卖让比尔盖茨轻松霸占富豪排行榜多年,进入移动互联网之后,微软日渐式微。
纳德拉的上位让微软又获得了重生,纳德拉砍掉了多项微软无关紧要的项目,AII IN云项目,由于起步早,目前云项目成为了微软新的利润增长点。
谷歌也并不局限于搜索,虽然广告仍然是他们的主营业务,但是YouTube,Gmail都在视频和邮件领域成为霸主。而且在人工智能方面,谷歌更是独步全球。
相比于微软和谷歌,贝索斯的破局能力则更胜一筹。
亚马逊做线上图书起家,发明了KINDILE电子书阅读器,然后不断扩充商品品类,成为了现在互联网的线上商业帝国。
同时贝索斯并不满足,最早就看到了云市场的价值,目前亚马逊的云处理器和云端收入占全球市场一半以上份额。不断的破局让亚马逊在去年一度成为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
回头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互联网江湖,谁最先,最早,最快,最果断地破局,谁就真正成为了领头羊,而那些躺在过去成功功劳簿上安于现状吃老本的公司则一步步滑向深渊。
搜狐可以说是中国最早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了,张朝阳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的背景和美国互联网创业的资源帮助他最早就在门户网站时代获得了成功,但是高起点未必意味着未来的发展一定顺利。
成功后的张朝阳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在娱乐圈的新闻,当他在搜狐大厦楼顶和一众明星夜夜笙歌的时候,马云则在加班谋划在阿里帝国的未来,二十年来,我们几乎看不到搜狐有新的项目成功。
从视频到手机浏览器最后到输入法,都不可避免地最终被碾压。
“变”与“不变”是个永恒的话题,“不变”不代表稳定,“变”同样可能意味着重生。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创业家对于目标的追求和未来的定位。
PART 03
同竞争对手相比,阿里可以说是最善于主动求变,主动破局重生的。
阿里巴巴的成功已经让阿里能够赢利,并且战胜曾经的纸媒霸主慧聪网在B2B领域取得巨大的优势,但是马云不满足,他希望在B2C领域取得成功。
面对巨兽eBay,阿里的淘宝选择三年免费,正面迎战,再叠加上支付宝的诞生,让淘宝在几年之内就将eBay彻底赶出了中国。
08年香港的上市,让阿里迅速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老大,在B2C和B2B领域都占据绝对领先优势的阿里,按理说应该满足了啊,但是马云看到了未来中国人消费习惯的变化。
淘宝必须提档换代,适应未来中国消费升级的变化,这时候京东已经开始启动,如果淘宝商城,后来的天猫迟了一两年的话,恐怕现在的天猫和京东就要换个位置了。
09年的分拆虽然让阿里经历了几年的阵痛,但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阿里走过了十年,天猫也逐渐取代淘宝成为中国网民消费升级的首选。
真正伟大的公司永远是那些敢于自我革命的公司,腾讯就是通过微信颠覆了自己的手机QQ,AIL IN无线取得成功,之后的岁月,腾讯逐渐将市值赶超了阿里。
马云看到了腾讯的崛起和阿里的迟滞,马云开启了第二个十年的阿里破局重生。
阿里云的布局只比腾讯早了一年,但是现在阿里云为阿里带来的利润却丰厚的可怕,而且未来极有可能取代天猫成为阿里最具赢利的项目。
来往的断腕也并没有打击阿里的社交蓝图,在商业细分领域,钉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支付宝私有化之后,蚂蚁金服逐渐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线上金融独角兽。
尤其是近几年,阿里的破局步伐越来越大。
除了对于优酷,饿了吗,高德地图等行业领头羊的收购之外,菜鸟网络的搭建让四通一达等优秀的快递公司整合成了一体,物流能够更加便捷高效地为线上服务,同时成为对抗顺丰和京东快递的第三极。
盒马鲜生的布局则将阿里从一个线上无远弗界的商业帝国的触角逐渐布局到了线下。
几乎每年,我们都能看到阿里的变革。不断地裂变,重生,让阿里和腾讯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双姝。
阿里通过这几年连续地破局,这一年来的营收和利润增长都高于腾讯,终于在今年上半年市值上又再次超过了腾讯,成为了中国互联网江湖的NO1。
PART 04
当然,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作用。
杨元庆之于柳传志,更像是干儿子,二十年不离不弃,杨元庆曾经带领过联想收购IBM,让联想成为全球PC的老大,但是因为错失移动互联网让联想这十年来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孙为民之于张近东更像是兄弟,二十年患难与共,孙为民是苏宁线下商业帝国的缔造者,但是线上的发展则让苏宁易购有种进退失据的感觉,每年营收和利润都在增长,但是整个线上的份额却丝毫不见上升,在拼多多加入战局后,苏宁易购在线上的位置越来越尴尬。
张勇最终成为了阿里那个幸运儿,但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在张勇之前的十多年,至少有四个人有机会成为阿里的储君。
不过他们都没有那么幸运,因为战略,价值观,个人的问题,被马云毫不留情地手起刀落,成为了阿里成功路上的铺路石。
相比于很多企业家的怀柔和温情,马云则在用人方面显得冷酷无情的多,马云说过“开除人,心要善,刀要快”。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PART 05
孙彤宇算是阿里的第一代有希望的储君,1995年便跟随马云加入中国黄页,开启了南征北战的互联网生涯。
1999年作为马云创业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之一,在马云的授意下,孙彤宇带领一支团队在新千年伊始秘密开始筹划淘宝网,可以说是孙彤宇一手缔造了淘宝网。阿里在香港上市前,淘宝网的年营业额已经达到了400亿,占到当时市场份额的80%,可以说是阿里当时最有盈利性的项目。
而且在孙彤宇的带领下,淘宝还将美国互联网巨兽eBay一举赶出了中国。阿里第一次上市之前,若论功绩,可以说无人能出孙彤宇其右。
但是可惜的是,由于对于淘宝网未来发展战略的理念不合,孙彤宇和马云最终还是分道扬镳了。在2007年以安排去海外学习为由离开了淘宝,次年阿里上市之后,孙彤宇彻底告别了阿里。
如今孙彤宇在天使投资行业也算是混得风生水起,前两年大热的拼多多便出自于孙彤宇的天使投资之手。
和孙彤宇这些跟随马云多年的十八罗汉不同,卫哲算是阿里的第一代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在来到阿里之前便顶着百安居中国大区总裁的光环空降。之前还获得了”2005年中国零售业十大风云人物”的称号。
马云对这名空降兵可谓给予厚望,最高光时,兼任阿里的CEO和COO两项重担。
但可惜的是,卫哲在阿里的时间并不长。由于2010年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事件的不断发酵,为了维护阿里的多年来诚信至上的声誉和客户第一的价值观,马云还是忍痛挥泪斩马谡,拿下了卫哲。
卫哲离开阿里后,同样在投资界也闯出了名堂,自己成立了嘉御基金,投资了多个互联网公司,同时自己也担任卓尔等大公司的独立董事。
如果说孙彤宇和卫哲还只是储君的话,那陆兆禧则是阿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太子。从事酒店管理工作出生的陆兆禧在99年便加入了阿里的华南区市场的开拓。
一系列成功的业绩让马云把支付宝的开发重任交给了陆兆禧,外号铁木真的陆兆禧也丝毫没有辜负马云的信任,支付宝的横空出世和在孙彤宇离职后接任淘宝后的表现,都让马云相信陆兆禧是个开拓能力极强的人。
2013年马云卸任了阿里的CEO。并将权柄交付给了陆兆禧,或许是生不逢时,也或许是陆兆禧只适合做一名将才。
微信推出后的几年,让阿里在社交和金融支付领域节节败退。来往的失利和微信红包的偷袭让阿里在几年间市值被腾讯迅速超过。
强势的马云是不能允许这么一位领导人掌舵阿里的,2015年陆兆禧以被调任为阿里董事局副主席的形式被杯酒释兵权了。也许是前面十几年的创业太过艰辛,这几年铁木真的消息不多,目前还在阿里担任董事局副主席的闲差。
如果不是跟随丈夫孙彤宇,彭蕾也不会阴差阳错地加入阿里。
身为女性的彭蕾在阿里前期一直担任首席人力资源官,果然的作风和坚定的职业操守深得马云的欣赏。据说孙彤宇离职前夕,身为妻子和人力高管的彭蕾至始至终未和丈夫提过相关人员调动的消息。
之后彭蕾先后担任了支付宝的CEO,在马云的支持下创立了蚂蚁金服。并且担任蚂蚁金服的CEO和总裁的职务。
但是这位被称为阿里最有钱势和权势的女人在2016年之后先后被调离了支付宝和蚂蚁金服的岗位。由具有20年财务经验,常年从事CFO,并且更有财务专业背景的井贤栋接替。
而彭蕾则被安排负责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的开拓。庙堂之高的彭蕾还是没有避免丈夫在阿里的命运轮回。在阿里更专业化的大战略之下退居了二线。
PART 06
从孙彤宇到卫哲,从陆兆禧到彭蕾,一切为了服从阿里发展的总体战略和价值观。马云还是最终在不断破局中为阿里寻求更为合适的掌舵人。
江山代有人才出,自是后浪推前浪。最终算是胜出的张勇其实也还是如芒在背。
在他身后,同样财务出身的井贤栋,更年轻有为的80后,掌管着天猫和淘宝的蒋凡,将优酷逐渐拉出深潭的老兵樊路远,都是张勇潜在的替代者,一旦阿里的营收和利润失速,彼时或将会被幕后的马云迅速拿下。
但是,阿里的成功基因或在于此,所有的人和事都必须为阿里发展的大战略和坚定的价值观服务,在这里,没有人可以例外。
创业二十年后,马云选择了急流勇退,在第一代互联网大佬中,他是第一个退出一线的,但是阿里并没有停止自我变革的步伐,这才是一个企业能跨越百年,长盛不衰的秘密所在。
基业长青,需要不断地敢于推倒重建。不断地破茧重生,破局的能力,正是马云这二十年来留给阿里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