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昭和男儿”到“平成废物”,日本到底做错了什么?

2019-06-01   青衿会


PART 01


或许是自身身体的原因抑或是希望给自己的国家换一换运气使然,明仁天皇的退位让平成这一尴尬的年号彻底划上了句号。

平成三十年,日本失去了战后四十年狂飙突进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失去了一个经济大国在世界格局中的锐气,同时也彻底失去了和美国人一较高下的果敢,勇气和自信。

一个自信满满,朝气蓬勃的民族,在三十年间逐渐变得进退失据,暮气沉沉。

虽然天皇并不参与国家大政方针,但是国力的衰微也让作为元首的天皇觉得多少有些难堪,或许退位是一个体面的选择。

但是天皇可以退位,日本的国民却不可以。为什么以勤奋和努力着称的日本人却在过去的三十年间逐渐归于平淡呢?




PART 02


不能说日本在这三十年间没有发展,和世界大部分发达国家相比,日本的发展速度并不慢,在某些高端领域,日本仍然具备和美国抗衡的实力。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和战后四十年的高速发展相比,日本已经进入到一个低增长的阶段,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日本在平成年代划出了一个下落的拐点呢?




PART 03


首先,在文化上,日本作为一个岛国,体现了开放与封闭。

唐朝以降,日本就一直对于比自己发达的国家进行模仿和学习,过去模仿中国,近代模仿德国和美国,为日本的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和同为岛国的英国一样,日本文化也表现出保守和封闭的顽固性,这种保守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也限制了日本进一步的发展。

在日本职场,“年功序列制”推动了日本战后的发展,但是也限制了后续的年轻人向上的空间。

即使几年来,年功序列制也逐渐废除,但是在日本,论资排辈现象仍然十分普遍。

这使得大部分日本年轻人不敢表达自己的独立的观点和见解,而是被动的接受和服从上级和前辈的领导,久而久之,整个文化就缺乏进步和上升的空间。

没有质疑就没有变革,宽松世代的日本年轻人就在前辈的成功经验之上逐渐消弭了个性的勃发。

另一个层面,经济发展同时也伴随着文化的渗透,但是目前日本能占领全球的文化也仅仅局限在动漫等少数领域。

我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顶峰,同时大量的日本文化也渗透中国的家庭。

从《雪疑》,《排球女将》这些家喻户晓的日本电视剧,到《阿童木》,《圣斗士星矢》,《机器猫》这些围绕我们整个儿童时代的动画片,可以说八十年代的中国家庭电视,大部分被日本电视剧占领。

我们这些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整个八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在童年时受到这些日本文化耳濡目染的影响,成年后对待日本的文化总有种莫名的亲近感。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文化的影响,平成以降,日本经济逐渐衰微之后,日本的文化更难以走向世界。

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大部分中国人对待美国和韩国的文化则自然而然地更加亲近。




PART 04


其次,人口是日本衰微迈不过去的一个坎。

人口老龄化对于大部分发达国家几乎是一个不可逆的因子。

人在受到高等教育之后,生存环境的改善,越来越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叠加上生活成本的大幅提高,抚养下一代成为高支出的成本,少子化则基本是大势所趋。

除了美国本身位于全球价值链顶端的吸引力拥有大量的移民之外,其他诸如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发达地区,基本都面临青年人口比例下降的危机。

因为养老金的激增,日本的国债和GDP的比例已经达到惊人的200%。这也导致日本政府无法运用大量货币扩张的政策刺激经济。

但是同欧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东亚的发展,基本就是一代目,到了第二代就很难再有突破,上面我们提到文化的制约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日本的发展,受惠于战后美国产业链的转移以及朝鲜半岛和越南半岛的两次战争的红利。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日本将制造业成功转型成为中高端后,东南亚和亚洲四小龙享受到了制造业的红利,但是当人力成本增加之后,大部分东南亚和亚洲四小龙只能将产业转型为金融和旅游业,而日本通过两次转型成为了亚洲发达国家。

但是一代目的噩梦同样在日本上演,严谨,认真的日本人在制造业可以发挥其优势,但是互联网信息产业之后,缺乏创新性的日本人就逐渐败下阵来。




PART 05


最后,产业变革的阻滞是日本平成时代最大的伤痛。

在学习美国的道路上,亚洲最好的学生不是中国,其实是韩国。

不破不立,但凡是能基业长青的国家也好,公司也罢,都是在不断越过产业周期,迅速迭代的。

经济危机总体来说不是坏事,能推到重来的,最后往往是强者。

如果说少子化是日本的阿喀琉斯之踵的话,那韩国的出生率比日本还要低,但是98年金融风暴之后,金大中对于韩国的产业变革,几乎是韩国重生的关键。

从原来的制造业切换到信息化产业,韩国是亚洲第一个在信息化产业上变革的国家,这二十年来,韩国的游戏,影视文化,互联网都做得很成功,韩流不是偶然,而是创新下的必然趋势。

中国庞大的人口市场和东亚文化的无阻隔,日本没有很好地利用上,但是韩国却利用的淋漓尽致。

日本人在信息化产业浪潮奔涌的时候,仍然躺在过去制造业时代精益求精的功劳簿上深耕。从而错失了第三次产业变革的大潮。

因为错失了互联网,日本的年轻人也缺乏新产业带来的工作机会,只能再商社里夹起尾巴做人,蹉跎了岁月,也浪费了最宝贵的才华,更浪费了自我价值,失去了再次引领日本变革的机会。




PART 06


无论平成年代的结果如何,令和年代还是开启了,日本的经济经过诸多改良,也并没有看到多少复苏的曙光。

虽然第一季度的增长率出人意料的增长了2.1%,多少也是受惠了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如果缺乏推到重来深层次的勇气和决心,日本的令和时代也很难再现战后的辉煌。

不过我们仍然要看到,日本以我们十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世界第三的GDP,并且日本也仍然是仅次于美国少有的发达国家之一。

在诸如生物医药,芯片开发,智能机器人,镍氢电池等高端领域,日本仍然非常强大,以丰田,索尼为首的制造业仍然是日本的强国之基。

虽然我们GDP和发展速度已经超过日本很多,但是在科技和制造等高端领域,我们距离日本还有很远的路要追赶。

以日本为镜,我们看过通过看到日本发展过程中的得失,为我所用,绕开那些弯路,让我们能走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