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水母娘娘”的传说

2019-08-25     内刊主编


___此篇“水母娘娘”的传说系整理于莱阳南官庄村邓氏人的口述。

相传,很久以前,莱阳南官庄村一户邓氏普通人家的闺女嫁到离家几十里以外的荆山后。她的婆家相当于过去的“土财主”。仗着家境的殷厚,婆婆对她颐指气使,终年像使唤丫鬟一样使唤她。再加之大姑子和小姑子的唆使,家里上上下下粗细的营生,都落在她一个人的身上。

为了不让她有一点得闲的功夫,婆婆想着法子整治她,特意找木匠做了一只平底的木桶和一只尖底的木桶挑水。这样挑水时,她一刻也不敢停留,就得急急忙忙的往回赶。水挑回家后,她只能把平底木桶的水倒进瓮内,后面那只尖底木桶的水婆婆说让她的屁给熏臭了,不能吃,让她倒掉。一年到头,她光为挑水的事就累得疲惫不堪。

却说有一日,她挑水回家的路上,碰到一个云游的老道,那老道向她讨些水喝。想必是老道渴急了,一鼓气”咕咚咕咚”喝下去了半桶。无奈,她又返回身去重新挑了一担。由于耽误了一些时候,等她回到家时,她的婆婆正凶神恶煞地站在门口,两手叉腰,怒目圆瞪,紧接着就是对她一顿毒打。

第二天,在挑水回家的路上,她又碰上了昨日的那个老道,老道又向她讨要水喝。唯恐怕耽搁了回家再遭毒打,她欲待不给,但看到老道饥渴的样子,又于心不忍,便站住眼噙泪花对老道说:“道长,但请快些吃,回家迟了,又要挨婆婆的打。”老道站起身来,微微一笑,捋了一下他长长的髯须,甩了一下手中的拂尘,道:“你那恶婆婆,贫道早有耳闻。你果然是个善良之人。日后,你不必再为挑水的事烦劳神。”说着,老道幻化出一支小鞭子:“我送你一支鞭子,你且把它放在水瓮,待瓮中的水浅时,你就把鞭子往上提一提,鞭子提到哪儿,水就涨到哪儿。切记,不要把鞭子提出来。以免发生洪水,引起祸端。”

话说,自从老道送了那支鞭子之后,她的营生轻快了。日子久了,心思不正的小姑子发现了些端倪,跑去她妈那告状:"妈,这小贱人怎么再没看到挑水啊?”婆婆听了,也恍惚觉得有日子再没看到儿媳挑水了。尽管她们心里疑惑,害气,但是水从来没断缺过,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一日,她骑着骡子回娘家,前脚刚和她男人出家门。婆婆就寻思着找她的茬。她来到水瓮前,左瞅右瞧,发现了瓮中的小鞭子,这下她气不打一处来,怒骂道:“小贱人!弄得什么鬼道!把鞭子搁在里面!”边骂,鞭子边被甩出水瓮。霎那间,水瓮的水如同一个遏制不住的泉眼,喷涌而出,有翻江倒海之势。周围的房屋瞬间倒塌,人畜被冲走,方圆几里成了一片汪洋。再说,邓氏女在得知婆家出事后,着急回家,三个村子她三步并着两步就赶过去了。所以坊间至今流传着这么一句谚语:“前大埠,后小埠,中间夹个横岚埠。”这场洪水,恶婆婆尸首无存;大姑子被水冲到姑水,后人把姑水称作大姑河(大沽河);小姑子被水冲到了尤水,后人把尤水称作小姑河(小沽河);关于邓氏女传说被冲到了龙湾庄村就近的七星河畔,她托梦给该村的里正,自称是“水母娘娘”,意欲在此居住。后来马格庄村与龙湾村曾为“水母娘娘”到底在哪村居住发生了争执。原因是邓氏女的尸身在河的南岸,应该属于马格庄村。于是,龙湾庄村的里正便祷告了几句:“水母娘娘,您既托梦给我,若是真心想到龙湾庄定居,那就请自己往北挪挪吧。”翌日清晨,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只一宿的功夫,一条新开凿的河流在邓氏女尸身的南面缓缓流淌。昨日在河南有一锄地的老农,更是纳闷了:“我在河南挂在树上的wei lian (笠帽)),忘拿,怎么上河北沿了?!”

“水母娘娘”意在龙湾庄居住,于是龙湾庄村的人就张罗着为她建起了一座庙宇。庙宇内为“水母娘娘”塑了彩像,而且把她在婆家遭受的虐待通过壁画也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出来:水母娘娘挑一只平底一只尖底的两只木桶担水走在前面,头上长着两只犄角的恶婆婆跟在后面,一手叉腰,另一只手怒指着水母娘娘谩骂。

庙宇建成后,如果遭遇干旱天气,周围百姓就会来到庙宇,祈求水母娘娘降雨。每次祈求,都极其灵验。后来百姓又给水母娘娘塑了一个坐在轿座上的塑像,祈雨时由乡民抬着塑像围着村子转。因其灵验,远处一些偏远的村庄,也时常慕名借去塑像,,以求普降甘霖。据南官庄村一位九十岁的老人回忆,过去曾有一个姓“姜”的外地人居住过该村,此人行踪诡秘,空来舞去的。一次,打完麦场,他说:“哎呀!这个热!”说着说着话,人这工夫就不见了。不大会儿,人又回来了,说:“马山礓(马格庄礓)那好大雨来!”别人问他:“你什么时候去马山礓来?”

“我才回来,你看我身淋的。”......“我打完麦子,累得,我去马山庙(水母娘娘庙)去乘凉乘凉。”

后有人说,此人是一个道士,与神界之间有灵通,是水母娘娘邀请他去凉快的。

一年,南官庄出现旱灾,眼看种不上豆子了,村里人去搬“水母娘娘”回娘家降雨。途中,他们沿着一条河的西沿走,河东沿的人说:“净是瞎折腾,搬它就下雨了?”结果,下午两点钟,一场大雨倾盆而至。河西沿的人在乐颠颠的种豆子,河东沿那却一个雨星也没下。一些老人就说,这是谁说短话了。

水母娘娘的传说久了,自然在人们的心中就扎下了根。不管是“王、张、李、孙......”,民间都称呼她为“老姑奶奶”。庙宇在的时候,周围村的妇女去河里洗衣服,都愿意把抱来的孩子放在北面有十多个台阶高的庙台上,并祷告几句:“老姑奶奶,你帮看看孩子,我洗洗衣服。”庙台上孩子多时有十多个,传说没有一个哭闹的,没有一个掉地上的。

“水母娘娘”回娘家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这要提前择好日子。吉日那天,道士念经,吹手,喇叭一齐上阵,人们通过仪式虔诚地把她从庙宇中请出来,四个披着蓑衣戴着箬笠的轿夫抬着水母娘娘的塑像。其间,还须有金瓜、银斧、上天镫各四只,万民伞数把,每件各有一人擎着,走在轿夫的前面。另还有一大盘长短合适的红头绳,挂在轿杆上。走在路上或者走到哪个村,家里有孩子的,都要索要一段红头绳,以图系在孩子的脖子上,让水母娘娘保佑平安。

由于泥塑的神像很重,每到一个村子,便要更换轿夫。等抬到南官庄时,村里早已聚满了来迎接水母娘娘的人群。一些从家里抱出孩子的人,边走边说:“出来看看老姑奶奶来家了。”不管孩子怎么哭,怎么闹,只一句话:“你不要哭了,让老姑奶奶笑话你!”哭闹的孩子立马一点声就没有了。

在街上,道士念经祭奠水母娘娘。众人磕头,祭拜,齐声问候:“老姑奶奶好!老姑奶奶到家了!”中午邓家人会盛情款待护送水母娘娘回娘家的一行二十几个人。

邓氏人讲述,如果天有雨了,就得把轿子抬到村后的邓家庙,以免把水母娘娘的神像淋湿了。轿杆连解不用解,自己就转进去了。南官庄上了岁数的老人说,天旱时,把水母娘娘搬来就下雨。

关于水母娘娘神像的下落,邓氏人说,破四旧时,她的神像被龙湾庄的干女婿藏起来了。至于现在有没有不得而知。二十多年前,她干女婿的后人给邓家送来一块刻有“敕封水母娘娘姑祖母之位......”牌位的木板,几经流转,现保存在邓氏家族一对八十多岁高龄的老夫妇家中。这对老夫妇认为他们身体的康健,是水母娘娘在佑护他们。

民间传说,在中华民族历史的文化长廊里,她永远属于老百姓精神上的瑰宝。“水母娘娘”的形象已在一方老百姓心中形成了一个永久的美好神话。

(作者:莱阳/赵爱萍)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ubX2GwBJleJMoPMhvq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