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62年前的经典黑色电影里,有一股别样的“成功滋味”

2019-10-20     周游世界电影

功成名就是每个社会上奔波忙碌的人的终极追求,学生渴望好的成绩,运动员渴望好的名次,农民们渴望好的收成,科学家渴望好的成果,这样的成功,是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引导大众的成功。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仅仅为了“成功”而成功。他们渴望着成功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享受,而不真正在乎成功本身的积极意义。所以在这些人看来,他们挥洒汗水,努力为之奋斗的事业,仅仅是他们走向成功的一个垫脚石,而他们眼中的成功不再是一个社会大众给予他们劳动成果的一个奖励,而成了满足他们权利和物质欲望的一个通道。

所以这些人为了成功不再单纯的踏实研究本职工作,他们总是会为自己的成功找一些捷径,他们依然非常的努力和忙碌,只是他们的目的不再是当下单纯的工作目标,而是这个工作目标达成之后的耀武扬威。所以对他们而言,工作上的真实客观的绩效目标,学术上的先进成果,已经不再是最准确的意义。他们所想要的,仅仅是事业成功之后,更大的房子,更豪华的车子,更多的社会特权,以及在众人面前荣华富贵的表象。

因为目标的不单纯,所以很多人为了这种所谓的成功表象而奋斗,这就使得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旁门左道中,而不是真正的去实现更有意义的社会价值。这种变质的“成功”,将很多人引导到了另一条成功之路上,他们在自己所谓的成功之路上,渐渐的忘记了最初的理想,只记得当下自我的欲望需求,他们将高尚的理想,出卖给了物质享受,甚至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他们会不择手段,不计后果。

在1957年美国上映了一部名叫《成功的滋味》的电影,这部影片由著名的英国导演麦肯德里克执导,是一部经典的黑色电影。这部影片的故事采用了双主角的故事设置,但是这个双主角可不意味着是“双雄”电影,这部影片的两位主角,可谓是“成功”前后的两种形态。而在两种形态的互动中,观众们更能感受到这其中别样的“成功滋味”。

好莱坞的著名影星伯特兰卡斯特在影片中饰演一位功成名就的专栏作家汉塞克,另一位主演托尼柯蒂斯在影片中饰演一位依靠向专栏作家贩售信息为生的新闻代理法尔科。两个人因为一场阴谋而联系在一起,汉塞克为了达到破坏妹妹(苏珊)和现男友(史蒂夫)关系的同时不影响和妹妹的感情的目的,而利用法尔科,法尔科为了保住自己饭碗的同时,获得更大的走向成功的机会,而不顾及道德和法律界限,对职业为爵士乐手的史蒂夫没有底线的栽赃陷害。导演巧妙地利用这个故事架构,通过急于走向成功的法尔科和已经功成名就的汉塞克之间的互动,揭示了世人所谓的“成功”表象之下的罪恶和肮脏,以及深陷在这种成功之中的五味杂陈。

汉塞克之所以能够为所欲为的指挥法尔科,是因为他有力量为法尔科打开一条走向成功的通天大道。汉塞克为了促使法尔科尽快的达成他的目标,在影片开始的时候,就在自己的专栏中,停止了引用法尔科提供的信息,这也意味着法尔科赖以生存的生意停滞了。在这个剧情中,导演有一个前后呼应的细节设置的特别到位。当法尔科看到汉塞克的专栏并没有引用自己所提供的素材时,他将报纸随手便丢进了垃圾桶中,而在之后的剧情中,当他看到自己成功游说的另外一位专栏作家刊登了他提供的诬陷史蒂夫的新闻时,依然是将报纸随手丢进了垃圾桶中。可见法尔科通过报纸仅仅是关注对自己影响最大,最重要的信息,除此之外,报纸就是一张废纸。

导演通过法尔科的行为,在银幕上向观众们展现了,这种深陷在世俗“成功”之路上人们的状态。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法尔科,他甚至都不在意信息的真实性,他仅仅是希望通过这种手段,尽快完成汉塞克布置给他的私人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法尔科丧失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的基本底线。但是法尔科在对面对自己的助理时,他依然能够自圆其说,他渴望通过成功,摆脱当下生活对他的束缚。但是他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最具讽刺意义的是,他心中成功的榜样汉塞克的处境。

汉塞克作为一名成功的专栏作家,他在影片中处处透漏着趾高气昂,不可一世的态度,无论是面对酒吧服务员这样的小人物,还是面对参议院这样的大人物,还是面对他的忠实追随者法尔科这条走狗。他的这种生活做派,便是法尔科所追求的成功。在诠释两个人不同的社会地位时,导演用了一个特别巧妙的细节,法尔科在出门去见汉塞克时,他为了省去给服务员小费而不穿大衣,这个细节也被汉塞克注意到了,他在挖苦法尔科节约小费技巧的同时,他接过了服务员递给他的大衣,但是同样汉塞克也没有付小费。他不仅不支付小费,甚至是他也没支付餐费,这就是法尔科所渴望的“汉塞克”式的成功。

这种成功,并不是职业上的操守,事业上的成就,而是一种物质上,特权上的表象。当法尔科站在汉塞克豪车后面时,当法尔科进入汉塞克的豪华公寓时,当汉塞克承诺给法尔科更多的发财机会时,法尔科才会带着对汉塞克的嫉妒和崇拜。除此之外,法尔科和汉塞克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他们都是在利用自己工作上的便利,以谋求更大的特权和物质享受,甚至他们想利用自己工作上的技巧来左右苏珊和史蒂夫的爱情。这就是奋斗在世俗成功之路上的人们对于社会基本法则的无视和践踏,在他们的眼中和精神世界里只有物质和特权,除此之外,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仿佛与他们无关,他们所做的一切,仅仅是为了维持自身当下的成功表象。

然而这个影片的结局却充满了对世俗成功的讽刺,在几番机关算尽,坏事做绝之后,法尔科和汉塞克都没有达成自己的目标。在史蒂夫遭遇了法尔科的陷害之后,苏珊心思缜密地识破了法尔科和汉塞克的伎俩。作为汉塞克的亲妹妹,苏珊一直无法相信他的哥哥是一个恶人,所以在影片的最后,苏珊不惜以身试险,最终从法尔科的口中证明一切都是由汉塞克指使的。得到真相后的苏珊离开了汉塞克,机关算尽的汉塞克最终用一种更为彻底的方式失去了妹妹,而法尔科也因为自己失言,不仅丧失了通过汉塞克走向成功的机会,还被恼羞成怒的汉塞克进一步加害。

黑色电影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好莱坞最为独特的一种存在,这种影片以其独特的画面风格,深刻的人物刻画,黑暗的主题,游走在道德边缘的主角,为其主要特色。从这些元素上来分析,《成功的滋味》是一部标志性的黑色电影,这部影片的摄影师是被誉为好莱坞历史上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的黄宗霑。这部影片是一部黑白电影,在黄宗霑的镜头里,冬季的纽约潮湿、冰冷,在迷人冷酷的氛围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灯光璀璨的夜景里,观众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个游离在灯红酒绿之中的罪恶灵魂,这中高度比例的冷峻画面,更向观众展现了那种近似于残酷的“成功”滋味,以及一个个被成功侵蚀了灵魂的“成功者”。

这部影片除了经典的摄影之外,本片的配乐也是黑色电影的标准标准配置——爵士乐,而为了使配乐更符合这部影片的氛围,配乐大师埃尔默·伯恩斯坦为这部影片选择了爵士乐中的“犯罪爵士”。配乐更加突出的旋律,强化了这部影片的黑色风格。

然而在众多经典元素的加持之下,这部影片在上映当年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票房,这其中主要是因为这部影片太过于追求思想上的表达,而忽略了观众最需要的娱乐元素。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这部影片的价值越发得到了重视,因为其在文化、历史、和审美上的贡献,这部影片被美国国家图书馆列入国家电影保存委员会保护电影名单。即便如此,这部影片的导演麦肯德里克依然因为这部影片的失利而早早的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这部“不成功”的黑色电影,成功地为观众诠释了世俗的“成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sXB6m0BMH2_cNUgPL_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