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街头巷尾正在消失的老手艺人,你还记得多少?

2020-01-22   哒哒君的视野


乐山繁华的城区里,遍布美食街、商业街,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在这样喧闹的城市角落里,总有一些老底子留下来,在古朴的老街上,总会有一群消失边缘的手艺人存在。




/ 老式剃头,父辈们最青睐的地方/


很多街边一角,总能看到摆摊的剃头师傅。一把椅子、一面镜子,一个炉子,一个水盆,摊子就支起来了。



这种老式的剃头摊子,通常都是年近古稀的老师傅,来这边理发的也基本是老年人。老人们没有烫发染发的要求,简单的清洗,剃刀滋滋滋的从头顶滑过,瞬间就轻盈起来。



对老人们来说,最享受的莫过于放倒凳子,半躺着让剃头师傅刮脸了。泡沫上脸,锋利的剃刀在脸上、脖颈上轻柔刮过,顾客对剃头师父总是百分百的信任。



虽然很多80、90后的男孩子童年都与剃头摊子打过交道,但长大后更倾向于潮流发型,于是老式的剃头也就成了老一辈的独家记忆。



你家附近还有这样的剃头摊子吗?



/ 露天裁缝师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街道的交界口,总会看到搬了个凳子坐在缝纫机前的缝纫师傅。缝纫、补洞、换拉链...都是他们的业务项目。



老一辈的人都是苦日子熬过来的,和现在的年轻人相比,节俭很多。衣服裤子脱线了,不是马上扔掉,而是到裁缝那里缝几针。



到现在我还记得小时候贪玩,摔破了裤子,裁缝阿姨用一块深色布料打了补丁,后来这条裤子我穿完了那个学期。



虽然已经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年代了,但每当临时遇到想修补一下的时候,他们还是相当重要。



岁月易逝,这些老手艺人,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坚持在做他们一生认定的职业。



/手工弹花,即将失传的手艺 /


弹棉花,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


一弯弹弓、一张磨盘、一个弹花棰和一条牵纱篾...在这个工业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手工非常难能可贵。



尽管百货商店里漂亮的被褥层出不穷,但仍然有很多人,特别是老一辈,钟爱纯手工弹出的棉花,质量好,不掺假。



在弹棉花的店面买棉絮,很多都是以重量计算价格,没有花里胡哨的推销,只有一分钱一分货的实在。



这家夫妻俩坚持祖传的弹棉花手艺多年,一直坚守。当我提起要拍照的时候,阿姨笑了笑,说:“别人都看不起我们,你反而要拍照。”言语中,说不出的辛酸。



系上腰带,背上木弓,“噔噔噔...”有节奏的拨动弓弦,棉絮纷飞,这大概就是他们最享受的时刻。



也有聪明的店主,结合了现代工艺和传统手工,双管齐下,让弹棉花的工作效率提高起来的同时,也保证每一床被子都结实耐用。



希望这些老手艺可以像这样,多在时代发展中进化,不要没落在时光中...



/ 几十年风雨不改,街巷里的钟表维修师傅 /


钟表是时间的具象,也是情感的寄托。


让一枚破损故障的钟表焕发新生,不光是拯救了一个物件,也是对钟表主人的安慰。许多钟表维修师傅,一直在做这样的事。



几十年前,人们看时间主要依靠钟表,做钟表维修这行生意还不错。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几个零件工具…就是钟表维修师傅的江湖。



如今,智能手机普及,大家对钟表的需求渐渐减少,并且维修钟表是个极需要耐性的活儿。手定、眼定、心定是基本功,可这些基本功没几年是练不来的,年轻人哪肯在这上面花心思呢。种种原因,以至这个行业也日渐息微。



很多老师傅都感慨,自己的手艺没法传承了……即便如此,他们年过半百,也依旧坚守。用某个师傅的话说:“总有人需要我呗。”


是啊 ,需要的时候,他们一直都在。



像这样的手艺人还很多,木匠、修鞋匠、磨刀匠、手工编筐……他们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人,但他们也是最不平凡的人。



正是他们,用自己的坚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方便。他们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感谢他们,是他们让这个时代更加美好。



来源:大乐山,作者 : 董精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