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州名街 箱箱街:美食名街 怀旧童年

2020-04-12   哒哒君的视野



箱箱街,呈南北走向,是乐山内城紧靠城墙的一条街道。原南起会江门(现起滨河路),北至东大街中段,与顺城街对接,长372米,宽6米。旧名察院街(以街上原有明代的察院署故名)。

乐山箱箱街 刘跃平/摄

这条街的得名,并不是因为这是买卖箱子的街。1981年地名普查时,考证其来历,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清末民初玻璃制品相对普及,糖果铺老板为赶时髦以招揽顾客,以红或彩色厚纸板做成长方形盒子,外用透明玻璃作装饰,人从外面可见盒中糕点,非常漂亮。由于制作精巧,玻璃稀奇,糕点食用后常作为儿童玩具,娃娃们称之为“箱箱儿”,爱不释手。其实,这种玩具与当今儿童所玩的许多电子玩具有天壤之别,但当时儿童们所称的“箱箱儿”却被人们所接受,于是就称此街为“箱箱街”,原来的察院街名反而被遗忘了。另一说法是此街曾有几家制作梳妆台、镜框的作坊商店,当时也制作一种小木箱,不少妇女弄来装针头麻线,这种小木箱亦称为“箱箱儿”。

民国时期,随着深受娃娃们喜爱的糕点盒子退出历史舞台,好几家铜匠铺开设在此街,专门制作生活用品和铜质民间乐器。其中,罗正泰的川戏大锣等颇负盛名,成为名牌产品。铜器生产要敲敲打打,买锣钹要试音,于是此条街上成天“咣咣铛铛”,因而一度被称为“打铜街”。


箱箱街街景


从明之察院街到箱箱街再到打铜街,经过市民对3个街名的筛选,因“箱箱街”音调响亮顺口,使得这个街名得以保存流传下来。文革期间改名为解放路西段,1981年地名普查时复名为箱箱街。

箱箱街上的美食较多,有名的数百年老店——“游记肥肠汤”和一家30年的老店——“王二嬢钵钵鸡”。

“游记肥肠汤”吸引着很多外地游客前来打卡,嘉妹儿向大家推荐几道这里的特色菜品:元帅肥肠汤、火爆肥肠、红烧肥肠、白斩鸡、甜皮鸭。特别推荐独创菜品:糯米肠卷、香脆卤肠头。糯米包裹着肥肠炸制的外酥里嫩,别具一番风味;香脆卤肠头用特制卤水进行卤制,味香有嚼劲。


游记肥肠


烧肥肠


糯米肠卷,香脆卤肠头


如今,80后、90后乐山人从小吃到大的“王二嬢钵钵鸡”,已从街道里侧搬到街口,并率先创新改进上菜方式,从以前的放在一大锅里任人选择,改为将食材放进冰柜里由顾客自己挑选,吃多少拿多少,保证了菜品的干净卫生。在此,嘉妹儿也向大家推荐这家的特色菜品:牛肉、鸭肠、鸡脚皮、三鲜冰粉、凉糕,食材都是选自大山里的土鸡土鸭;肉质嫩香无比,在特制红油味和藤椒味蘸水的包裹下,肉类入味、蔬菜鲜脆,再配上一碗手搓三鲜冰粉,简直酣畅淋漓!


王二嬢钵钵鸡


红油味的钵钵鸡


钵钵鸡、三鲜冰粉



来源:微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