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崂山区9岁小学生李某回沂南县过年,被疫情困在老家的他因网络信号没法上网课。发现山坡信号好,家人就让他在那里上课,为了遮风挡雨还搭了一个棚子。山上气候寒冷,他就在网课间隙跳绳取暖。为这个懂事的孩子点赞,为他的父母点赞,点赞之余聊聊背后的故事。
这个小伙子令人起敬,能够能够克服不利条件主动学习,他的父母也了不起,今年只是特殊情况,他们努力让孩子有了在崂山市区上学的机会,愿意吃学习苦的孩子将来就不会差,这么下去就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典范。沂南和崂离的并不远,但一个地方网络是基础设施,另一个地方网络却是奢侈品,背后是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
这个男孩平时在青岛崂山区上学,以崂山区为代表的孩子不担心网络信号,担心的是上不完的网课。子女教育已经成为很多城市家庭最关注的事情,市区的小学教育非常发达,水平卓越的优秀老师,集体智慧打磨的精品课程,家校同步的实时反馈 。。。每一堂课程都是代表作。市区孩子还有上不完的辅导班和兴趣班,不是家长多么有钱,而是市区家长更懂得教育的重要性,在投资子女教育方面竭尽所能。还有,市区孩子身边的教学资源是非常发达的,先进的理念,精致的包装,完美的对接,所有的这些都比网络更奢侈。
沂南县是贫困山区,以沂南为代表的山区孩子缺的不仅仅是网络信号,还有平时的课堂。在市区孩子挑学区房、挑老师、挑辅导班的同时山区的孩子还在等待老师和家长的陪伴。好老师永远是稀缺资源,很少听说过哪个山区小学的老师是高级教师,却经常听说没上过大学的乡村教师一下子教好几个年级;经常听说师范类毕业生不能在大城市找到教师岗位,但很多山区多少年都没有见过一个年轻老师。。。家长的陪伴对于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保姆式的陪读、陪练和陪教是很多市区家长实际生活的真是写照,而很多山区的孩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父母外出打工一走就是一年,除了短暂的春节很多孩子的照顾都交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他们可能都不识字。。。
从小学开始的教育机会不平等让落后地区的孩子逆袭更加困难,2019年清华大学的本科生农村户籍学生占比不到20%,这些农村生源还包括大部分国家专项、自强计划等特殊照顾的学生。但是,困难永远不可能堵死阶层上升的路,不论城乡,不论贫富,致敬那些一直在奔跑的孩子,致敬为孩子创造良好条件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