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本科专业目录,相比2012版目录,本科专业数量从原来的506个增加到了703个,近200个新增专业让360行的新成员大幅增加,很多学校还公布了数千个新增已有专业。
对比2012版专业目录,2020版专业目录有这么几个变化:首先是数量增幅超过了38%,新增专业以与社会现实需求相关的专业为主;另一方面,社会化分工导致专业区分越来越细,以中医学为例,2012版中医学类专业只有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和藏医学等七个本科专业,经过八年的发展,增加了又增加了 傣医学、回医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儿科学和中医骨伤科学等6个新专业,中医康复、中医养生、中医骨伤和中医儿科学都成为独立的专业。第三是热门专业开设院校越来越多,一哄而上为以后就业增加了不确定性。比如新增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015年开始开设,当时只有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南大学3所学校,几年间这个数量就超过了400,爆炸式增长的背后是很多学校为了追赶时髦简单了换了个名字。
对于这些新专业,我们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新专业分两种:
一个是新有的新专业,一个是学校新增的新专业。对于新有的新专业,比如去年的人工智能,前二十所学校都是这个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每一所都非常值得考虑,而后面的几个学院还是谨慎一点;对具体于学校的新增新专业,大家尽量选择主流专业。对于水平很一般的学校来说,增加一个专业,学校就能增加一些招生指标,招生指标背后是办学经费。如果这些专业在主流,比如计算机、通信工程、新闻和汉语言文学都没有问题,但是对于没在主流的专业,最好还是别冒险。我们认为,主流专业是不需要给别人解释你学什么的专业,很多时候,当你给别人解释的你的专业是干什么时候,就是别人拒绝你的时候。
另一方面,符合时代发展专业总比冷僻专业要好一些。现在的大数据就和当初的软件工程差不多,即便一窝蜂似的开设,毕业时候这个专业还会有较大的需求量 。尽管现在好多时候分不清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但软件工程就业还可以,学生最大的损失可能就是多交一些学费而已。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很有可能是这种境地。而如果这个专业变成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就应该谨慎一点儿了,毕业的时候真的可能没人知道这个是干什么的,找工作非常麻烦。
第三,乐观看待名牌大学的新专业。现在名牌大学都不再追求本科专业的数量,新开专业意味着有些领域内的牛人在这个领域深耕。新专业就即便方向很窄,和最牛的人一起把专业做到极致也没有问题。比如说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开的服务科学与工程专业,这个服务不是做服务员,而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个方向。比如浙江大学的土木 水利与交通工程专业,新开的这个专业意味着要培养一些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的复合人才,选择此类专业意味着更早的进入专业领域。
总之,新增的这些专业比较杂,要具体专业具体分析。概括来讲,还是希望大家积极选择好学校的新专业,好学校的新专业代表专业的最前沿。而对于一般学校的新专业,最好还是谨慎一点,这些新专业得到社会的认可需要一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