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宏观政策调节 精准对冲疫情影响

2020-03-05   中国商网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特约评论员 胡建兵)既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又要奋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强宏观政策调节尤为关键。有关部门近日表示,下一步,财政、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加大力度、精准施策、落地落实,为对冲疫情影响、稳定经济运行提供更多支撑。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许多行业面临着资金短缺等问题。财政货币政策为助力疫情防控、稳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和资金支持。目前看来,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和冲击不会马上消失,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尤其是要精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的作用。

在疫情防控进入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货币政策如何根据复杂形势灵活适度发力尤为关键。疫情发生以来,围绕保障疫情防控、为企业纾困解难、推动经济平稳运行等方面,相关部门已快速行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超预期提供流动性,设立3000亿元低成本的专项再贷款……在一系列政策的发力下,银行间市场近期利率走势平稳,股市、汇市运行正常;重点保供企业获得了优惠利率贷款,财政贴息后,这些企业实际融资成本降幅明显。

我国经济有较强的韧性和强大潜力,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不会因这次疫情而发生改变。市场预计,在疫情过后,经济会出现补偿性恢复,前期推迟的消费和投资也会集中释放。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采取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是及时且必要的。宏观政策重在逆周期调节,节奏和力度要能够对冲疫情影响,防止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防止短期冲击演变成趋势性变化。

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稳增长离不开宽财政。减税降费是积极财政政策最重要的体现。当前,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企业业复工复产,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当然,要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还要精准运用各项财政政策工具,提高政策和资金的指向性和有效性。目前,服务业、中小微企业等不同类型的主体,受到疫情的冲击较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应多向这些主体倾斜。此外,还要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除了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生态环保项目、民生服务、市政等领域以外,还要聚焦公共卫生重点领域,比如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公共卫生服务等。

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关系应当及时调整,有关方面应系统谋划,科学精准施策,更注重灵活适度,保障经济平稳渡过疫情期,继续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