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财,最怕的不是不知道怎么理财,而是那句“我没钱,理什么财?”,这是生活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看似有理,实则荒诞的废话。
为什么这么讲?
我们先不妨听听这些身边的故事。同学小昭, 打小就是同学眼里的开心果,天生的乐天派,随时随地都能给你来个段子,讲个笑话。高三模拟考考得再砸,也不忘晨读睡它1个小时,毕业后凭着自己那张三寸不烂之舌和能逗人乐的天性,没几年就从普通小文员成了太原一家小公司的办公室主任,尽管工资涨了,但钱包从来没鼓过。月光的她,向来信奉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坚持单身时“吃遍天下美食,游遍祖国山水”,所以常常她的朋友圈都是各色美食,各路风景,好一个痛快人生。曾在聚会时,我劝她收敛点,攒钱做点理财吧,她的一句话直接怼回了我,“哈哈哈,都没钱,还理个毛。”
结婚生子后,原来的单位回不去了,她自己就在家带孩子,直到看着要靠老公的死工资过日子,她开始收敛学着省钱过日子了,这时候我问她要不要理财,还是那句“我没钱,还理什么财。”
事实上,小昭就是生活中那种典型没有理财思维的人,现实会让大手大脚的她学会节流,但开源的事儿除了想到工作,她也就不会往别处想。对于理财,她固定认为那是等你有大几十万才要去考虑的事儿。但大概率情况下,她几十年来都很难有大几十万,也就成了通常意义的理财绝缘体。
再和你说说,我的大学同学小壮,典型的IT理工男,话不多,脑子门儿清,中关村码农一枚,为了娶到大学时心心念念的女友,在丈母娘面前立下军令状:毕业2年买下房子。2年后房子是成了,不过背了100万的债,搞得天天只能吃20块钱出头素食时,他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是理财,让钱生钱。于是每个月发工资后,先把吃饭钱、交通费、通讯费留下,其余都是理财。在不知道投资什么好的情况下,他就先学习,一个一个试,先买黄金,半年下来基本不赚不赔,用他话说就是没什么卵用,后来买了基金,结果赔了,就再也不碰;再后来,就去买支付宝定期,每周一定7点半闹钟抢支付宝年化5%多,180天的定期...就这样坚持2年赚了将近1万块,这显然离还债的目标太远了。直到后来他偶然间在周末去听了理财课,开始做基金定投,故事开始改写了,5年后,他买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辆车。
当然,小壮的故事不在于搞了基金定投实现了人生逆袭,更不是说大家都去做基金定投,就能实现财富自由,而是他有理财思维和观念,懂得钱生钱,实现财富增值的道理,并且借助系统学习来不断优化自己的理财路径。这是比较可贵的。
这两种人的人生显然有了差别,前者过的稀里糊涂,平庸辛苦,后者过得节约自律,但终究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也许我们不愿承认,但这似乎就是我们自己和别人家的缩影。
这也正所谓“理财就是理人生”,当一个人开始主动去理财,就意味着他(她)能更主动地去掌握自己的人生了,因为他有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有了生活的主动权。
这个时候,你不会在家人出现大病时,苦于没钱束手无策,只能寄希望于借呗和水滴筹等三方借贷机构;你不会在孩子上学时,因经济问题纠结着要不要上一类小学和优质的钢琴培训班;你也不会在辞职时,那么惶恐不安,担心生存,甚至你不会担心感情不和,闹出婚姻问题.....因为这些不可控都在你的预料中,你为此做了充足的准备。
你花钱会精打细算,你会更有目标感地规划自己的阶段性人生,“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做合适,如何最大程度规避风险,如何最优化你的生活”,这会成为你生活的思考方式,试着当一个人如此有逻辑和节奏地规划生活,又怎么可能过不好呢?
而细致观察,我们生活中哪些过得不错的人大抵都是这样的生活逻辑,当然,尽管说理财能钱生钱,但它绝不会一夜暴富,倘若我们保着这样的想法理财,很有可能血本无归,因为赌性太大的你,会无视风险。
有了正确的理财观念,接下来开启理财之路的第一步就是学习。当你开始考虑“如何理财,理财有哪些渠道和方式,哪些方式适合于自己,这些方式分别存在什么样的风险和收益。”那么恭喜你上道了,你走出了理财的第一步。
进入知识付费时代,市场上出现了各类付费的知识课程,但在未见效果的情况下,要掏99/199/299买个课程,在不少人看来还是有点儿烧包,而听业内资深理财专家纯粹地做一次免费干货分享,显得尤为珍贵。
近日,烯易泛文娱投资平台邀请中国首批对冲基金实践者、期权交易学会专家顾问、金融领域投资专家、个人家庭理财顾问、祥泰普瑞资本创始人兼CEO艾坦做免费的“基金理财选购实操课”专享会。
名额有限,感兴趣的联系烯易客服小七(微信ID: happy_Idd)入群参加艾老师8月1日的“基金理财实操课”的专享会。(小道消息:据说朋友圈分享海报图还可以找小七领5元红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