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中小学全面启用统编版教材,告别苏教版、人教版

2019-07-27     凤城资讯


全国统编版教材

凤城资讯(姚波 徐俊)2017年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编教材开始走进了我市中小学部分年级的课堂。根据规定,今年9月,“统编本”将覆盖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这意味着,今年9月一开学,苏教版、人教版等多种版本的教材将告别我市校园,成为历史。

其中,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统编版教材和原教材有什么区别?本报邀请相关老师和专家详细解析。

小学古诗文篇目增加

2017年秋学期起,教育部统编版语文教材开始在我市小学低年级试行使用。目前,我市一、二年级已经试点使用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四、五、六年级使用的则是苏教版教材。今年秋学期后,所有年级全面启用统编版语文教材。

“统编版语文教材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思路编排教学内容,主张立德树人,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作用。”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语文老师顾梅介绍,诸如《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等红色经典文章就被选入教材,着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统编版语文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是: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小学阶段必背的古诗词从原苏教版的75首增加到129首。比如,一年级语文教材下册已要求背诵并理解《论语》选段,三年级教材选用《司马光》《守株待兔》等多篇古诗文。其目的旨在通过古诗文的学习,让孩子更加了解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识字量大幅增加也是一大变化。顾梅说,以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例,与原苏教版旧教材的生字差异量达到527个,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新教材对阅读和写作更加重视,统编版设置了专门的阅读策略单元、习作单元,对学生进行专题指导。”顾梅说,此外,新教材还增设了习作单元,每个单元的选文均围绕一个写作训练点展开,让孩子们感受、学习一项写作技巧。

【学习建议】

不少地区教师反映,统编版比苏教版难度大一些,新教材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暑假期间,小学生应当多读、多写,可尝试记日记或者写一些主题文章。家长可以给孩子下载电子版教材,让孩子把上一个学年段的教材课文都读一读、看一看,生字写一写,出现的小古文、诗词可以背诵一下,进行积累,对新教材有个大概了解。

初中强调高质量阅读

根据教育部要求,今年秋学期起,我市初中所有年级的语文教材也需使用统编版,这对泰州学校有何影响?

“九年级(初三)的统编版语文教材泰州地区目前还没使用过。”市二附中一位初中语文老师说,2017年秋,统编版语文教材开始进入我市初中课堂。目前,初一、初二用的都是统编版,刚毕业的初三则用的是苏教版。9月开学后,初三年级也和初一、初二学生一起用上统编版教材了。

“统编版语文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培养。”该老师说,从语文学习的方向来看,阅读是第一位的,并且要强调高质量阅读,读整本书,涉及面也要广。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注重积累,注重思维深度,边读边想,边思边写,强调阅读方法。新教材初中阶段,学生要阅读36部作品,其中12部需重点阅读。“这些作品类型很广,不仅有文学类的,还有环保类的,例如《寂静的春天》,甚至有科幻类的,例如《海底两万里》《基地》等。”

相关专家分析,把名著的语段引进中考试题,是近年中、高考语文的特色,这也就意味着课标和统编教材强调的“多读书、读整本书”已渗透到考试中,考查学生读书的过程实不实在,读得怎么样。

此外,从初二年级开始,新教材还增加了“活动探究单元”,设计语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并能够“学以致用”。如某个活动单元主题便是“新闻采写”,引导学生认识新闻,了解并掌握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等技能。

【学习建议】

统编教材每一册都有6本推荐阅读和自主阅读书目,比如七年级(初一)上册推荐学生阅读两本非常重要的名著《西游记》和《朝花夕拾》。

初中生应当充分利用假期,把这些推荐阅读熟读、精读,等新学期老师讲课时,才能有更深的理解。而且学生在选择名著时,最好读原汁原味的文章,不要读删减版、青少年版。

编辑:唐婉欣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dkbOGwB8g2yegNDa70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