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当一个艺术家的话,那我一定会选择在年轻的时候去纽约,即使没有亲人,没有一开始就熟络的朋友,但那浓厚的艺术氛围就足够了,是我熬过各种阴暗时刻的动力。
最喜欢的艺术家之一,草间弥生,便在她年轻的时候前往纽约。
由于在日本进行艺术事业感到抑郁,她在最年轻的时候便只身来到了纽约,积蓄很快就被用完,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潦倒的生活。
移居美国后,她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创作,最后,她充满前卫思想的作品与行为艺术,在纽约成了一股小小的风潮。
纽约也不乏顶尖的创意工作者。
有人说:“要问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社区在哪里,那们布鲁克林一定是一个”。
没错,各种大大小小的艺术家,创意工作者把布鲁克林作为自己的扎根之处。
散落在城市各处的美术馆,总有大牛的展览。除了去MoMA、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惠特尼美术馆等地方朝圣艺术,但是,其实在纽约看展,也不一定要去那些正经的地方,钻进地铁里,也许有新的发现。
虽然纽约的地铁一直被全世界诟病,又脏又破又旧又臭,但是呢?当你发现地铁里的这些宝藏之后,心情或许会变好不少。
纽约地铁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铁系统,430个车站散布着数百件艺术品,可以说纽约地铁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共美术馆之一。
图片来自ins用户的分享
浓郁的艺术氛围,也少不了公共政策的扶持。有一个概念叫“艺术百分比”(Percent for Art),法律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城市资助建筑项目预算中的1%用于公共艺术。就像垃圾分类一样,如果强制性地增加一些规定,人们的习惯自然会更快养成。
这一项地铁艺术升级可以说花了重金,170万美元的预算,带来的改变虽然是地铁站几分钟的不同观感,但给人带来的心情是截然不同的。
接下来,我们就深入去看这些艺术作品,看看170万美金花的到底值不值!
“神奇的地铁艺术在哪里?”
Elizabeth Murray, Blooming, 1996
站点:Lexington Avenue - 59th Street
密密麻麻的马赛克墙组成的鲜艳图案,是每个走进地铁人类的清晨清醒剂!
行人从巨大的咖啡杯中穿行而过,穿过了这道次元壁,就能心理提神。
艺术家本人将地铁视为“梦幻的黑社会”,他觉得这是一个能让人醒过来的地方。毕竟不能做梦了,坐上地铁就意味着开始面对现实。
Yoko Ono, SKY, 2018
站点:72nd Street B,C
小野洋子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艺术家,她的作品SKY出现在纽约地铁里,着实让人惊喜。这张小野洋子亲自打卡的背景墙上写着“imagine peace”,文字就像她本人一样充满和平与爱。
在看不见阳光、蓝天、白云的地铁里,这虚拟的蓝天白云让人喘了一口气,也让人向往心在云端的轻松感。
Photograph: Patrick Cashin, courtesy MTA Arts & Design
这个地铁站距离她的住所与她为已故丈夫所创建的草莓园仅有几步之遥。对了,她的已故丈夫是约翰列侬。另一幅蓝天白云间写着“remember love”,是日常微小而善意的问候。
Karen Margolis,Cerebration
站点:the 86 St. (N) station
艺术家Karen Margolis说:“有一股没有被看到的力量,它在慢慢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日常。”于是她将这种哲学思考放进了车站。
作品的配色非常和谐,艺术家通过画作,在探索微观与宏观中间的意义与连接。
再去放大作品,发现不规则的小圈里写着Bay(海岸)、Rigge(山脊),小中有大,大中有小。
VikMuniz, “Perfect Strangers” (2017)
站点:Second Avenue-72nd St (Q) station
在地铁站乘车,人人都会与许多陌生人擦肩而过,总有那么些独特而古怪的人引起你的注意。
特别喜欢VikMuniz这一系列的作品,这位巴西的艺术家把他看到的有趣的人类镶嵌在地铁站的墙上,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故事。这不同种族文化职业性别的众生相,好像在鼓励着每个纽约客:不管你是什么背景,都可以在纽约做自己。
深扒资料,发现这位艺术家还有2016年巴西残奥会的艺术总监,他的作品有在上面提到的MoMA被展出过。
Mickalene Thomas,Untitled, 2017
站点:53rd Street (R ) station in Brooklyn
这一项地铁艺术作品充满了夏天的感觉,大自然中的树木花草以马赛克的形式被带进了地铁里,再配上一首诗歌,世界都一下子明亮了。
Mickalene Thomas是布鲁克林知名的当代艺术家,擅长多媒体艺术,她的水钻与珐琅画都非常吸睛。这次她为地铁站带来的马赛克艺术,充满了想象。坐在画前,你就会被一片奇妙的几何图案与绿色植物包围,非常适合拍照打卡。
ALEX KATZ,Metropolitan Faces, 2018
站点:the 57 St. (F) station
作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当代画家之一,ALEX KATZ有超强的个人绘画风格,他用极简的手法刻画人物肖像比较抽象反传统,完全背着主流来,这反倒成为了当下很流行的一种风格。
除了人物肖像,站内还有一副花花世界的彩绘,因为地铁站离纽约中央公园非常近,算是虚拟地从中央公园搬了一些花花草草过来。
很特别的一点是,挂画的材质是玻璃面板,行人走过的时候,可以在人像与花草中看到自己的面部表情。
看了这么多喜欢的地铁艺术,我已经忍不住规划一场地铁站里的艺术巡礼了,反正花的只是地铁票的钱,非常划算,感觉自己像是“白嫖”了一场大型展览。
“Subway Art Tour”
地铁艺术一日游
有艺术品的车站实在太多了,短时间全部打卡过来不太可能,你不如腾出半天的时间在地铁里穿梭,享受“躲在地铁里的旅程”。
规划路线的原则:
1、尽可能多地看到最精彩的几个作品
2、尽量顺路一些
· 第一站
Marine Grill Murals, ca. 1913; installed 2000; relocated 2011
站点:Fulton Street/William Street
FREDERICK DANA MARSH
作为纽约地铁艺术最经典的车站之一,没有不到这里打卡的天理! 这些壁画可以说是纽约重要的历史遗产,而且它们自带神圣感,是这个车站的"镇站之宝"。
纽约是一个海港城市,因此这儿的壁画都以海洋为主题创作。每天来来往往的游客有可以从画里看到百年前的纽约,与曾经的故事共同呼吸。
· 第二站
Tom Otterness, Life Underground, 2004
站点:14th St at Eighth Ave
这是所有车站里,我觉得艺术品最有意义的一站。被地下生物吃掉的上班族,感觉就是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写实!更搞笑的是旁边的大肚腩兄弟看着朋友被吃掉毫无作为,悠闲地吃瓜,颇有讽刺的意义。
Photograph: Rob Wilson
艺术家把这些作品巧妙地放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这些小人物的故事每天在地铁站不同角落里上演,带给乘客们趣味或是警醒。
· 第三站
William Wegman, Stationary Figures, 2018
站点:23rd Street
又是一件件马赛克拼接的作品,不过风格却很独特,每一副作品的主角都是忧愁的小狗,它穿着不同的衣服,地铁站就是它的时尚秀场。
Photograph: Courtesy MTA Arts & Design/Patrick Cashin
主角小狗有时穿着闪亮的雨衣,有时很绅士的穿着风衣……忍不住联想,这个墙上的小狗怎么和每天赶地铁的自己那么像!
狗的表情蛮呆滞的,也许是与乘客一起在思考,“那辆把我带走的列车什么时候来?”
· 第四站
Roy Lichtenstein, Times Square Mural, 2002
站点:Times Square-42nd Street
时代广场站的壁画是漫画的笔触,一辆来自未来的列车穿越过纽约城,给陈旧的地铁站注入了新的生机。
壁画右侧的戴帽子人物是来自Buck Rogers的漫画,很显眼的数字“42”则来自地铁建筑细节的图纸。
· 第五站
Chuck Close, Subway Portraits, 2017
站点:Second Avenue–86th Street
前面有说到小狗的马赛克肖像,其实另一系列的艺术家肖像也很精彩,同样,也是马赛克拼接而成!
Chuck Close将自己12个艺术家朋友的肖像做成了抽象艺术, 这些朋友里面有自拍女王Cindy Sherman,地下音乐教父Lou Reed(现已去世)。
Photograph: Courtesy Governor Cuomo's Office
· 第六站
Sarah Sze, Blueprint for a Landscape, 2017
站点:Second Avenue–96th Street
Sarah Sze在2013年代表美国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国际顶级艺术盛会),而且她的作品被知名的艺术机构永久收藏和展出。在这个地铁站,你就能看到宝藏艺术家的蓝色巨幅作品,非常震撼。
漂浮的纸片、树叶、脚手架……这看起来像是车站里刮起了一阵龙卷风。在充满规则与秩序感的地铁站里,这些被风吹乱的图案带来了强烈的反差视觉。
打卡以上6站,大概耗费半天的时间左右。当然,如果想在地铁站里多待一会儿,那半天还不够。
最后说一下纽约地铁怎么乘坐
纽约地铁分为1、2、3、4、5、6、7、9、A、B、C、D、E、F、G、J、L、M、N、Q、R、S、V、W、Z等线路,一共有468个车站。
而且,列车还有快慢之分,留心听广播就知道来的是快车还是慢车。不过纽约地铁晚点率非常高,要做好心理准备。
看起来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其实和国内交通一样,用谷歌地图输入目的地,怎么坐,怎么换乘,它已经一键帮你规划好。
如果在地铁入口处看到图上绿白/绿色球,就说明你可以先进站再买票,一般来说24小时开放。
如果是红白/红色球,表示这个站只能出(exit)不能进,并且要买好地铁票才能进站。
Photo by Susan Xu for Untapped Cities
Ok,接下来就是怎么买票了
1. 首先,最好用信用卡来支付,是因为纽约很多地铁售票机不能使用十美元以上的纸币。
2. 纽约地铁是单程一口价,和国内按照区间收费还是蛮不一样的。
3. 要吐槽的就是,纽约地铁没有电梯,如果你拖着大包小包,会非常吃力。
4. 地铁24小时运行,不管是玩得晚还是加班得晚,总有地铁在等你。
5. 在站内自助售票机和窗口都可以买票,这条规则全世界都一样。
地铁卡:
地铁卡可以在车站内购买,单程票是2.5美元,不过还要收1美元的卡费。除了刷地铁,它还可以用来刷公交,两小时内免费换乘。
7天通行卡是非常适合游客的一个选择,32美元可以七天随便坐。
当然,如果要逗留更久的话,还有30天地铁通票,售价是121美元。
每天早晚高峰挤地铁已经是对身心是一种伤害了,这个时候地铁站里如果出现一点喜欢的东西,至少赶着上班的心情不会那么糟糕。
这里有个小心愿:希望这样的地铁艺术可以蔓延到全世界,至少可以让赶路的过程变得有趣起来,也许,地铁也可以是一个大人的游乐场呢!
地铁也许是用来赶的,但也可以是用来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