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什么”是上班族们每天都要面对的灵魂拷问。我们办公室楼下有一家非常好吃的杭帮面馆,每次不知道吃啥的时候,就会Pick它。
本来以为爱吃面食的只是我而已,后来发现身边的吃面行家还真不少,都知道上哪儿吃啥。想吃葱油拌面就去上海,弄堂的小摊都灵得很,新晋网红牛蛙面也让人着迷。
苏式面竖起一杆独特的旗帜,同德兴的枫镇大肉面和裕兴记的双面黄各有千秋。西安就更不用说了,biangbiang面、裤带面、臊子面……各种口味能吃上一礼拜不重样。
面的丰富程度能和我们一较高下的,怕也只有日本了吧。能感受到日本人民对面的热爱并不亚于我们,全日本估计得有快10万家面馆。他们甚至专门拍了《日本拉面最强传说》的综艺,让国内的拉面师傅们来PK。
日本拉面和中国到底有没有关系啊?
关于日本拉面的起源,有人说它是从兰州拉面演变而来的。这个说法吧,稍微扯了点,因为这俩地方好像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去。而且其实大部分日本拉面并不是用手拉的,而是把面皮擀薄了后用机器切出来的。
我觉得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当年横滨开放口岸贸易,不少广东地区的人去那边讨生活,把中国面食带去了日本。拉面上放的叉烧,不就是广东特色嘛(虽然做法不一样)。
二战之后,日本国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面粉还算廉价,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起来了拉面馆,一瞬间让拉面变成了国民美食。所以和兰州拉面不同,在日本拉面只是对中式汤面的一种统称。
这样说起来,拉面跟茶道还真有点像呢。它们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然后被本土化改造的存在。
所以,日本拉面的特色是啥?
我们大多数人对日本拉面的认识都停留在豚骨拉面上。其实根据着味的不同拉面可以分为:豚骨拉面、盐拉面、味增拉面、酱油拉面。举个例子,盐拉面的着味就是咸味,你可以理解为它是这碗面拉主Key的味道。
在日本拉面的世界里,汤是灵魂。他们甚至会花一整夜的时间去熬汤。
我之前在综艺里看到某家日本拉面馆熬豚骨汤,用高压锅把猪大骨和好几只鸡肉煮到骨头渣都不剩,我终于知道豚骨汤为啥能浓郁成这样了。
我们最熟悉的豚骨拉面起源于九州地区,以博多拉面最有名。一兰做的就是豚骨拉面,总店开在福冈,本地人都会去排队吃。
嫌豚骨太腻的可以试试盐味拉面,最传统的做法是用猪骨熬成清汤,只加盐调味。全日本函馆最爱这样做面,所以盐味拉面也叫函馆拉面。
而同是北海道地区的札幌,做味增拉面做出了名堂。味增的味道就不用我形容了吧,我觉得它是除了纳豆之外,最日本的味道。
往白汤味增里加一点辣味味增,就变成了赤汤味增拉面,适合无辣不欢的同学。
福岛的喜多方酿造酱油很有一手,加上这地方水质好,做出来的酱油面汤变成了日本拉面界的“一股清流”。因为吃起来十分清爽,所以这里早晨食面的风气比较强烈。
说来喜多方拉面的鼻祖还是一位来日投奔亲戚的中国人。他在1926年创立了“源来轩”,当年这家店的名声可是传遍了全日本,现在也算是一家传奇面馆。
在国内我们走进面馆点单,是根据里面的配菜在选择。
但你也发现了,日本拉面其实是在点汤的味道,几样配菜几乎都是雷打不动的:海苔、溏心蛋、笋、鸣门卷、葱花、叉烧,所以一看造型就很好辨认。
在日本拉面馆点单要先在门外的自动贩卖机买券,再把它交给厨师。细致一点的店,会给一张单子让你选择辣度、面的软硬程度、加什么料等等,和我们还是挺不一样的。
那么,我们要去哪里找一碗好面?
刚才提到的博多、札幌、喜多方是日本三大面都,从当地发源的三种拉面也并称为日本三大拉面。
不过之前火到国内的一兰拉面被网友比喻成拉面界的麦当劳,所以我们应该去哪里找一碗既特别又好吃的面呢?
最繁华的东京必须是集百家所长的好地方,不管是经典口味还是改良后的个性口味,都能在这座城市的角落里找到。
去年年底发布的《米其林东京指南2020》中,共有22家拉面店荣获推荐,其中2家拿到1星,另外20家进了必比登推荐榜。用1000日元就能在日本吃上米其林,这可能是我们距离美食殿堂最近的一次。除了要排队,没其他毛病。
先来说说拿到星星的两家店:
创作麺工房 鸣龙
地址:东京都丰岛区南冢2-34-4
标签:担担面 + 酱油拉面
日本第一家摘下米其林星星的拉面店是茑,鸣龙是第二家。它的店面很小,一共只有十个座位,所以门口难免要排队。
店里的菜单很齐全,各式拉面基本都有,甚至还有饺子和饭。在这么多食物里,让米其林评审最心动的是担担面和酱油拉面。
用鸡肉、牛骨、牡蛎熬出鲜美的高汤,再加上辣味味增,一碗日式担担面就这样诞生了。四川风味在日本还真的挺流行的,酸辣粉、麻婆豆腐他们也都很爱。
日本的辣对我们来说应该很好hold住,所以重口味的可以点麻辣担担面。上面会撒上老板自制的辣酱和红椒粉,餐桌上还贴心地放了现磨的山椒粉让你能自行调节口味。
和担担面相反,用鸡骨和小鱼干熬出来的酱油拉面汤头超级清澈。海鲜的鲜甜混搭酱油的咸香,必须要把汤喝完才对得起这碗面啊。
另外,店里的小鱼干豆腐和小鱼干盖饭也值得尝试,这些小鱼干可是面汤鲜味的来源之一呀。
Sobahouse 金色不如帰
地址:东京新宿区新宿2-4-1
标签:盐味 + 海鲜汤底
这家已经开业十多年的金色不如归也是一家摘星拉面店,它只在周一到周五营业,想吃它还真不是那么容易,最好要避开饭点来。
走进店里人人必点的就是盐味拉面了。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厨师加入了蛤蜊和红鲷鱼一起熬煮汤汁,所以每一口汤都会带你去海洋遨游。
这还没完哦,面上点缀的两坨黑色是用猪肉、白松露油、牛肝菌和果酱炒出来的,它让整碗面的香气又上了个档次,口味变得愈加丰富。
味道毕竟很难隔着屏幕传递,但这颗煮到恰到好处的溏心蛋应该足够让你心动了吧。
接下来说说几家新入必比登榜单的拉面店,它们也是在东京更经济实惠的美食基地。
纯手打ち 麺と未来
标签:手打 + 盐味拉面
地址:东京都世田谷区北泽3-25-1
东京除了市区有两个地方我超喜欢,一个是吉祥寺,另一个就是下北泽,都是生活气息很浓的地方。而这家开张1年多就获得米其林认可的店就位于美食天堂下北泽。
就像店名说的,纯手打ち 麺と未来的特色就是手打。靠人工做出来的手擀面会比机器更有韧性和嚼劲,浸在碗里的面条能够吸收汤汁,吃起来更加爽滑。
不晓得大家有没有吃过我们的次坞打面或是兰溪手擀面,差不多是那个意思。不过日式味道的中式手擀面我觉得还挺新鲜的。
店里只卖盐拉面,用鸡肉、昆布、蛤蜊、小鱼干一起熬煮成汤汁,还加入了不少清酒进去,香味肯定无敌。吃叉烧有时候会觉得太腻,所以这家店在肉里加了柚子汁,而且用的是排骨肉,不会太肥。看得出店主市川是有自己的巧思在里面的。
中华そば 银座 八五
地址:东京都中央区银座3-14-2
标签:法餐元素 + 盐味拉面
身处繁华的银座,银座 八五略显禅意的门头颇有些闹中取静的意味。店里的菜单也很佛系,只有中式荞麦面和时令荞麦面两种。这里特别说明,中华荞麦面并不是荞麦面,只是中国面食传入日本的时候被这样叫而已。
因为老板之前在法国工作过,自然会把西餐元素融进这碗面里。
他选用了鸭肉、扇贝、烤蘑菇、番茄干等等等食材去熬汤,最重要是的生火腿带出的香味和咸味让面汤变得非常与众不同。
在叉烧上老板也花了心思,特别加入了法式料理中会用到的胡椒鱼子酱来增添风味。法餐本身就讲究精致,虽然只是一碗面但细节值得你去细细品。
一碗面的Set里面还会包含一杯特制的茶,吃完面就会递上来,帮你冲淡嘴里油腻,这真的很法式了。
西荻灯
地址:东京都杉并区Nishiogiminami 3-15-9
GS Heim Nigiogikubo地下B1F
标签:手打 + 酱油拉面 + 烟熏叉烧
在吉祥寺附近的西荻灯实在隐蔽,要在小弄堂里七拐八拐,走到地下才能找到。不过在西荻洼这站下车会有很多蛋糕店、咖啡店、古董店,很值得来慢慢闲逛。
老板来自福岛,那你一定猜到了,店里的主打正是酱油拉面,而且用的也是自己做的手工面。
这碗面最大的亮点,也是征服米其林评审的地方是经过7小时烟熏的叉烧肉,香味在嘴里炸裂,而且一点也不油腻。有些食客怕是专程来吃肉的,加料加到要铺满一整碗才够。
这家店很适合做你的深夜食堂,因为它傍晚才开门,营业到深夜11点。店里的装修也甚是温馨,可以用一碗西荻灯的拉面结束在吉祥寺闲逛的一天。
虽然已经介绍了五家面馆,但是还有一种没提到的面你一定要尝试。那就是起源于东京、在酱油拉面的基础上进化而成的沾面。
而东京的沾面一哥非面屋一灯莫属,曾经排队排到政府出面来贴告示,让大家不要影响道路交通。
面屋一灯
地址:东京都葛饰区东新小岩1-4-17
标签:沾面
它为什么可以做沾面界的王者,那要从汤开始说起。沾面最大的特色就是汤和面会分开放,而且汤做得极其浓稠,因为吃的时候要夹起面去汤碗中挂汁。
面屋一灯用了鸡汤和5种鱼、贝类一起煮,加上独家调味秘方做成一碗令人神魂颠倒的汤。
汤里的鸡肉丸子加入鸡软骨丰富口感,咬开还会发现它带着柚子的清香,真的很有心。
配菜中的三片叉烧中除了传统做法,有一片是鸡肉叉烧,另外一片是经过低温料理后的猪肉。会打破传统,在细节上花心思创新的厨师,做的东西肯定差不了。
吃完了面,还剩下不少汤怎么办?可以用店里准备的海鲜清汤稀释后喝掉。如果你点的是大碗或以上,汤喝完了还能续噢。
我知道有些同学比起米其林,还是更相信老百姓用脚投票出来的好店,那么“拉面数据库”这个网站就能帮你大忙。
虽然Tabelog上也有拉面分类的排名,但会上这个网站的基本都是骨灰级的面食爱好者。全国排名榜单会实时变化,我看下米其林推荐的店这里有3家上榜,而且排名也不算高,果然大家有自己的爱好啊。
你也可以按地区搜索排名,我看了下福冈的一兰总店都排到20名开外了,果然很严格。如果你不想跟风,不想排队,那这个接地气的网站应该对你很有用。
https://ramendb.supleks.jp/
如果觉得一家一家店去找太累,那么有两个地方超级合适你:札幌拉面共和国、横滨拉面博物馆。
札幌拉面共和国感觉是一次北海道拉面版的《青春有你》,汇聚了北海道地区最具人气的面馆。每家店各有所长,走进去还挺难以选择的,因为感觉都很精彩。
共和国的装修很有年代感,不仅有SL复古火车头,还有拉面神社,吃完很适合去拍拍照啥的。
横滨拉面博物馆虽然叫博物馆,但其实是个吃拉面的圣地。这里的拉面种类比札幌更多,因为它把范围扩大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如果不知道怎么选就先确定一下自己想吃的汤底,再去挑。
好多人也是为了拉面博物馆里满满的昭和风情而来,明明在室内却像在街头小店吃饭一样,用餐时360°的怀旧气氛也是它的独家特色啊。
在国内怎么吃到正宗的日本拉面?
现在不是不能出境嘛,我就想了想怎么才能吃到这些美味。然后一搜发现鸣龙和面屋一灯有方便面卖。
全日本第一家拿到米其林的拉面馆茑也有出方便面,用来解个馋、尝个鲜很不错。但它们的缺点就是只有代购,而且作为方便面来说价格有那么点贵。
那我们再把视线转向开在国内的日本连锁拉面店,味千就……忽略吧。一风堂和屯京我觉得还行,但主要还是比较传统的豚骨风味。面屋武蔵倒是还有沾面,有吃过的人可以来说说味道如何啊。
说实话我自己内心还是偏爱中式面多一些,不过拉面作为日本饮食文化里不可缺少的一块还是很值得去体验的,而且门槛相比怀石料理之类的来说低不少。
如果你仔细回想的话,其实在日剧和动漫中经常出现吃拉面的场景。整篇文章我放了4部剧的相关动图,你们可以留言猜剧名,基本是送分题了。
对了,东京大饭店的女主又当回了厨师。不过这一次她扮演的是拉面馆老板。这部剧4月20日开播,对拉面背后的故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蹲一下字幕组。
除了文中提到过的几个城市,很多小地方的拉面其实也很有特色,比如豚骨拉面的发源地久留米、往汤里加豆瓣酱的琦玉、用洋葱熬汤的北见……如果每到一个城市,都去尝一碗当地的拉面好像也挺有趣的,成为拉面专家指日可待。
最后,附赠拉面馆常用词语对照表,这样下次点拉面基本就没问题啦:
溏心蛋 = 味付け玉子
叉烧 = チャーシュー
海苔 = のり
干笋 = メンマ
加一份面 = 替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