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均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创,限时免费阅读中)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有的国家主动全力阻击,有的国家手忙脚乱;有的国家直面问题反思,也有的国家借“疫”发挥……2020年3月18日,美国宣布计划动用军用医院船,或将邮轮改造成海上医院;2020年3月3日,由日本朝野各党议员组成的“医院船建造推进议员联盟”召开会议,会上不断敦促政府尽早建造医院船。
疫情之下,医院船能堪当大任吗?
连日来,新冠肺炎病例在美国各地暴增,美国医院病床突然显得严重紧缺。据美国海军研究协会网站(USNI)2020年3月18日报道,美国五角大楼开始启用美国海军“仁慈”号(USNS Mercy)和“安慰”号(USNS Comfort)两艘大型医疗船,这是美国国防部应对新冠病毒扩散的一系列措施之一。
据《每日邮报》2020年3月18日消息,“安慰号”医院船将调往纽约,因为纽约州也是美国疫情最严重的州之一;另一艘医院船“仁慈号”将前往疫情严重的加州及华盛顿州。
目前,“安慰号”正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基地(东海岸)进行维修,几个星期后才能调往纽约,“仁慈”号停靠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海军基地(西海岸),将会更快调往西海岸。
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船舶停靠在纽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迫在眉睫的病床、呼吸机或是医护人员紧缺问题,但这表明,军方已经开始介入到控制疫情之中。
在3月20日上午的发布会上,美国纽约市市长白思豪说:“截至今天10时(北京时间20日22时),纽约市已经确诊5151例新冠肺炎病例,死亡病例29例,这个数字占到美国目前确诊总数的近三分之一,也是纽约州确诊总数的约三分之二……这座美国最大的城市,已经成为疫情‘震中’。”
“安慰号”上一次到达纽约,是2001年“9·11”事件时。船上配备了300名海军医护人员和61名普通水手,被派去为受伤的幸存者提供医疗服务,除救治受伤人员外,还提供心理咨询。
多年前,笔者曾随中国海军官兵登上过停泊在圣迭戈军港的“仁慈号”医院船。“仁慈号”由一艘超级油轮改装而成,于1987年服役,满载排水量6.9万吨,拥有1000张床位,各种医疗设施先进齐全,是美军现役的两艘大型医院船之一。
“仁慈”号医院船内部设施画面,拥有1000张病床,还配有手术室等医疗设施。 (向北供图)
据媒体报道,美海军派遣“仁慈号”及“安慰号”投入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并非直接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事实上,目前世界所有医院船并不具备对抗新冠病毒的高效隔离能力,不适合救治传染病。
正如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所说:“利用野战医院、医院船或是其他设施,就是为了处理创伤病例,以减轻普通医院的压力,为传染病患者腾出更多的病房。”
那么,美国动用医院船究竟为哪般?
据分析人士称,这是美国运用“草船借箭”典故,借医院船之名,来彰显特朗普政府千方百计主动抗疫的声援,以增强人民抗疫的信心。
而另一个目的是,作为移动医院,接收新冠病毒感染者以外的其他患者,例如需要外科手术的患者和持续性治疗的患者,以缓解美国陆地医院的压力,让陆地医院能够集中力量对抗新冠病毒。
“如果我们需要有船和很多房间,就会有船停泊在纽约、洛杉矶和旧金山等地方。”特朗普还推动邮轮改装为医院,也就是改装为临时的方舱医院,用来救治普通病人,而不是新冠病毒感染者。
目前,只有美、俄、中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医院船,其中大多数为改装船或多用途船,而中国的医院船则不一样。
舷号866的“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大型海上医疗救护平台,也是中国海军唯一一艘制式远洋医院船。
该船于2008年12月入列,船长178米,宽24米,高35.5米,共有8层甲板,排水量14300吨。在医疗服务能力方面,船上有8个手术室,有ICU病房、轻伤病房、烧伤病房等共300个床位。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入列以来,以“和谐使命”任务为主要载体,先后9次走出国门,航行24万余海里,服务43个国家和地区、23万余人次,赢得了国内外高度赞誉。
2014年参加环太军演的和平方舟医院船与美国海军医院船。 (琚振华/图)
在2014年的环太平洋军事演习中,“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与美国“仁慈号”医院船,通过互相参观、医学交流、联合救援、驻船见学等形式开展了近20场“对话”,分享各自医疗服务和灾难救援的经验。
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之后, 有人问“和平方舟”号为啥没有参与救援?
和美国的“仁慈”号医院船一样,“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是为了治疗战地创伤而设计建造的,并不能满足传染病的大规模收治条件。
据了解,根据年度计划,“和平方舟”号正处在修理阶段,目前正在军工厂进行正常维护。此外,长江口至武汉的航道,水深不满足万吨级船舶的安全航行。更重要的是,由于设计特点,“和平方舟”号采取了全封闭型舰艇空调通风系统,只有少量舱室满足隔离条件,并不适合大批量传染病人员的救治。
这也是本次疫情中,“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没有参与到武汉地区救治的几个重要原因。
2020年3月3日,由日本朝野各党议员组成的“医院船建造推进议员联盟”召开会议,会上不断敦促政府尽早建造医院船,并决定将组织的名称改为“灾害时多目的船(医院船)建造推进议联”。
这是时隔7年,日本再次召开这种会议。
日本为何借疫情急着推进建造医院船?平时与战时,医院船担负的使命任务是什么?
“日本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即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尽管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但日本官方一直未有建造或使用过医疗船。事实上,在地震、海啸、洪灾暴发时,海上医疗船能够发挥巨大的医疗援助作用,尤其是在陆上医疗服务和交通网络受阻之时。例如,最近暴发新冠病毒疫情的‘钻石公主’号游轮就是医疗船可发挥作用的一个很好的场景。”日本学者在发表的《日本应建造和使用医疗船》一文中呼吁。
日本还提出了需要建造医疗船的三大理由:首先,医疗船提供的医疗援助对救灾至关重要,能够有力保护日本民众的生命和国家利益。其次,医疗船可为国际合作做出贡献,特别是在人道主义援助和救灾方面。再次,日本拥有医疗船将在双边军事同盟的基础上加强日美关系。
医院船,实际上就是流动的海上医院。国际上通常认为,实战背景下“流动能力”是检验卫勤保障能力的重要标志。
一方面医院船有机动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快速转运或伤员救治上。在朝鲜战争中,美军首先在医院船加装直升机平台,开创了用直升机将伤员直接送往商船的先例。而在英阿马岛海战中,英军改装的医院船也加装了直升机平台,在伤员救护中战功赫赫。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为中国对外拓展国家影响力提供了新手段,把免费的医疗、教育,甚至经济援助带到有需求的国家。”日本《世界舰船》杂志曾这样报道。
日本媒体还对中国医院船的使命任务进行“饶有兴趣”的解读:战时,该船可为作战部队伤病员提供海上早期治疗和部分专科治疗,或为舰队提供医疗后勤支持。平时,医院船可以施展“软权力”,到周边国家提供“医疗外交”的服务。在大型灾难发生的时候,则可以实施人道主义救援,可谓一举多得。
相比战斗舰艇,医院船的魅力无可替代,这让日本惊羡不已。
然而日本建造医院船用来防疫并不靠谱,其真实用意,是借着应对疫情推进建造医院船,用以对外施加影响,特别是增强海上伤病员救护能力。
订阅南方周末会员,支持原创优质内容。成为南周会员,尊享七大权益,在一起,读懂中国。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