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的可能性

2020-04-23   南方周末

4月19日,在美国纽约一家医院,医护人员运送病人。 (新华社 郭克/图)

最近这几天,美国的新增病例虽持续走高,但每日新增呈递减趋势,似乎拐点已至。不好的消息是,死亡人数现已经超过三万,死亡率高达5%。美国有位专家说,确诊病例多没关系,只要死亡率低就不要紧,现在显然很要紧。

美国的死亡率偏高有一定的客观因素,和确诊病例一样,都采取保守统计,只要跟新冠沾边,一律包括进来。死者中很多是有基础病的老人,病毒引起并发症致死,肺炎并非直接死因。这些死者会出现在不同的统计数据中,比如死于癌症、心梗、器官衰竭等等,看上去死者死过不止一次。

死者中也有少数看上去健康的年轻人,德国病理学家波舍尔通过解剖汉堡的44位死者发现,那些人同样有基础病,只是他们自己或家人没有意识到罢了。波舍尔由此得出结论,绝大多数死于新冠的人,都是本来就不久于人世。他甚至预测,到2020年底,德国的死亡人数跟往年相比没有什么变化,言下之意,新冠并不比流感可怕,无需紧张。

波舍尔的分析样本太小了,说服力不够。根据4月16日的数据,德国的死亡率也近3%(确诊135663,死亡3687),不容乐观。特朗普总统在二月底时也同样乐观,以为新冠很容易搞定,很快他和所有国家的领导人一样,都认识到新冠病毒的歹毒,致死率是普通流感的数十倍之多。说好的特效药呢?

第一个药自然是著名的瑞德西韦,成功救治了多名危重病人,人们对它寄予厚望,甚至称之为“人民的希望”。就在我写此文时,各大媒体报道,芝加哥大学的3期临床试验表明,瑞德西韦非常有效,125名病人中,重症患者113,大多数已经出院,只有两名患者死亡,吉利德股票也因此大涨16%。但报道并未指出招募病人有哪些身体特征,从美国的死亡率来看,此药很明显不是对所有重症病人都有效,否则不会死那么多人。瑞德西韦还没有上市,安全性也未知,有些病人很有可能死于药物带来的副作用(Adverseevent),因此有基础病的病人不宜使用。临床结果将在本月公布,那时可以看出它到底对哪一类病人有效。病人可以分成以下几类:年龄组、有无基础病、人种以及性别,甚至经济状况等等。从好的一面来看,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瑞德西韦,死亡率会更高。

另一个药可以称之为“特朗普的希望”,那就是羟氯喹和阿奇霉素混合疗法(以下简称混疗法)。混疗法最早在法国取得疗效,36个病人全都痊愈,特朗普由此判断新冠不足为虑,并称FDA(食药总局)正在努力批准用药。其实那只是特朗普的一厢情愿,在没有临床结果的情况下,FDA不可能批准任何药物,那是违法的。现在FDA允许医院采取混疗,是“同情用药”的特例,说得难听点就是“死马当活马医”,瑞德西韦被使用也是同样原因。

混疗法继在法国的100%治愈率后,在美国更是大放异彩。三月底,纽约有位叫VladimirZelenko的医生,改良了混疗法,在其中加入硫酸锌,声称已经治愈699人。整个疗程五天,花费仅20美元,成功率100%。这个大好消息,一连数日刷屏,转贴者一个个都像当初特朗普那么乐观,以为战胜新冠在即。

我对这个报道存疑,觉得好得不像真的。V医生的治疗过程语焉不详,病人特征、病症程度一概不知。事实上,V医生的邻居已经发出质疑。

美国许多医院都采取混疗法,但重症患者依然很多,一度导致医院床位不够用,这至少说明混疗法或其他治疗手段并不能非常有效地阻止病情恶化。

目前看来,瑞德西韦和混疗法有一定的作用,然而不能指望它们完全攻克新冠病毒。办法总会有的,新冠病毒也一定会被征服,但需要时间,不定哪天就突然有了100%成功率的良药。

有一个好消息,美国现在开始抗体检测。身体里带有抗体的人不惧病毒,媒体称他们为“最安全的人”——他们随时可以重返工作岗位。特朗普总统一直希望尽快复工,“最安全的人”可以尽快达成他的心愿。此外,安全者被甄别出来,易感人群便易于控制,医疗资源便可以得到更合理的利用,这将有利于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辅之以混疗和瑞德西韦,局势定有改观。

夏维东(供职于美国新泽西卫材制药公司临床药物研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