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垒》崩了,鹿晗的失败给了更多流量明星“翻身”的机会

2019-08-14   得着说

​豆瓣3.3分,至今没破1.2亿大关,电影《上海堡垒》彻底黄了。导演滕华涛道歉、编剧江南道歉,官方微博“发疯”之后也道歉了,现在,吃瓜群众静候主演鹿晗道歉,却等来了一句不咸不淡的“感谢所有的鼓励和批评”。

面对《流浪星球》的硬科幻开山之作地位,《上海堡垒》选择了另辟蹊径的“科幻+爱情”题材,用科幻的外壳套着末世爱情的故事,试图用末世衬托这段充满悲伤与残酷的的“姐弟恋”,进而引发观众的感情共鸣。

本质上,《上海堡垒》就是一部“爱情片”,在创作思路层面上是没问题的。选择江南的大IP小说、请拍过《失恋33天》的滕华涛导演,选择鹿晗+舒淇的CP组合,都是这种创作思路下“有理有据”的选择。

我之所以说“正确”,因为这部《上海堡垒》本质上就是一部带着大IP属性的“粉丝向电影”,资本和影视公司能给鹿晗1亿元(一说1.2亿)的片酬,说白了,就是向鹿晗“买流量”。

这种套路前几年就已经“很成熟”了,三年前那部公认的烂片《盗墓笔记》,就因为鹿晗主演的“流量加成”,最终拿到了10亿票房。

《上海堡垒》的惨败,间接验证了“买流量”的办法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只要出个镜、露个脸就能把票房赚回来了。明知道钱都用在片酬宣发上了,影片质量很堪忧,却揣着明白装糊涂,拿营销“骚操作”当成最后的救命稻草,《上海堡垒》掩耳盗铃的样子,真恶心。

本质上,《上海堡垒》就是一个“出口”,承载了这么多年来被资本、影视公司和流浪明星忽悠买票看烂片的观众,一次酣畅淋漓的集中式感情宣泄。清算《上海堡垒》的责任,鹿晗首当其冲。正因为这是一部为他“量身定做”的电影,正因为他拿了最高的片酬,这个锅才最应该由他来背。

流量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用好了,就能活跃和刺激市场需求,让观众凭着明星的口碑掏钱买票;如果用不好,就成了像《上海堡垒》这样引发“全民狂欢”。

国内流量明星主演的电影中,口碑最好的要数李易峰主演的《动物世界》,拿下了5亿票房,豆瓣7.2分的评价不低了。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只要能兼顾明星效应与故事逻辑,流量明星一样能拍出有话题、很精彩的商业电影。

《上海堡垒》是鹿晗个人的失败,但他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流量明星。前有李易峰的《动物世界》,后面还有很多或青春偶像、或奇幻动作的影片等着观众来看,观众也愿意给其他的流量明星和电影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