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日的行情整体还是低迷,本周出现的短线机会也就两个:以钢铁为代表的周期股和以消费电子为代表的科技股分别出现了一次短线机会,但只能短线操作,持续性都不是太强。
我的观点是,不管是周期股还是科技股在年底的这一个多月,都不会有大的上涨行情,反倒是受经济和贸易问题所牵制,可能会受相应利空影响出现下跌。因此,就中期角度,目前适合轻仓观望,短期角度有一定的套利机会,主要出现在科技板块。至于股市什么时候能迎来重大转折,还得继续等待和观察重要变因,可预判到的是2020年一季度信贷可能再次快速扩张,但光有流动性背景还不是发动大行情的充分条件,还得有过硬的上涨逻辑。
先谈宏观经济和周期股的问题。本周钢铁股带领周期股反弹的时候,市场上有消息称周期复苏近在眼前,我不以为然。我认为周期股的反弹属于短线脉冲,主要是近期有消息催化:
1、政策对于项目资本金比例的下调,推动基础设施建议的发展。
2、央行前不久召集的信贷工作座谈会,力促信贷投放,而最受益的也是基建项目。
因此,钢铁、煤炭、有色等周期性的板块成为了基建提速经济企稳的最直接受益者,近期螺纹钢、动力煤等期货价格也第一时间反应了这个利好。
所以周期股的脉冲上涨,本质上还是短期情绪推动,是市场对稳增长加码的正反馈,而且更多力度的稳增长措施还在进一步出台——
※11月27日,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万亿元,占2019年当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2.15万亿元的47%。
这个规模是比较大的,可能算得上是“顶格”了吧,这等于是提前动用明年的额度,来撬动大基建稳增长。如此大手笔说明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不然也没有必要急急忙忙的就亮出这样的政策来力挽狂澜。
※11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这是在贸易工作方面政策再发力,毕竟我国GDP的“三驾马车”中最有望短期见效的就是投资和净出口。
基于对目前稳增长政策出台的节奏和力度的判断,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经济复苏的苗头暂时还没有出现,决策层是很清楚经济现状实际情况的,所以稳增长“剂量大,用药猛”,从侧面佐证,短期预期经济企稳复苏并不现实。
因此,股指还难言企稳,依然是震荡下行,只是下跌力度和速度可控。而周期股作为稳增长政策的受益板块,只是短线一波脉冲就完事了,没有然后,请看钢铁板块指数,本周一的大阳线的涨幅已经悉数抹去。
对于科技股,我相信2019年的科技股行情只是“开胃菜”,2020年才是科技股的盛宴。
5G全面商用真正铺开就是2020年的事情,不管是5G手机还是应用端的发展都会如火如荼。这是一个很明确的大方向,开弓没有回头箭。而且事实上,关于科技行业的动态也不断有消息传出,表明这个行业需求依然火爆,发展速度很快。这与周期性行业存在本质的区别。
据集微网报道,近期CMOS图像传感器(CIS)市场中,以2M/5M/VGA为主的低像素CIS严重缺货,同时中高像素的产能也越发紧张。这一背景下,CIS芯片价格大幅上涨,其中,以缺口最大的5M及以下低像素产品尤为明显。
实际上,CIS芯片缺货的现象早已出现。今年年初至今,随着上游晶圆的产能愈发紧张,CIS芯片的供货缺口也进一步加大;5M及以下的CIS芯片在市场上出现了两次大规模涨价。但即便产品价格大幅上涨,CIS芯片厂商的出货压力也并未得到缓解。与此同时,一并涨价的还包括CIS下游芯片封测环节,即便如此,国内几家CIS封测厂商的产能也几乎都趋近于满产。
就中长线趋势来说,我坚定看好科技股。但就短线行情来说,我的建议还是短线套利,见好就收,科技股现在没有大的布局机会。
其一,位置已高,需要重新蓄势。
科技股里真正受益于行业转暖的细分领域的代表性个股本身处于一个大级别的高位,比如消费电子和元器件。这样的位置震荡的可能远大于继续走上涨趋势。
其二,科技股也是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制约的,受经济预期影响,市场现在风险偏好不高。
其三,缺乏共识,消息面总有干扰因素。
尤其是贸易问题,11月28日又有利空消息传出,但可能我们无法从公开渠道进行确认,但这依然会影响市场预期。
综上所述,我的结论是,从中长期角度考虑,科技股的配置价值优于周期股,周期股本周的“一日游”也表明它们并不值得信赖,尤其是在目前宏观经济形势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如果经济真的开始复苏,则另当别论。短期而言,科技核心资产间或会给一些短线套利机会,暂无明显的波段上涨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