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买入国产航拍器,因为对随机配置的摄像头画质很不满意,于是进行了改装,先是用国外某品牌黑卡二代相机搭载舵机,硬挂。为了解决信号传输问题,又在机身加了小型信号发射和地面接收装置,这样画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拍摄带着着一个笨拙的大铝箱着实不方便。为了减轻飞行器重量和信号稳定,又改用带有无线功能的相机+20 2.8镜头搭载两轴防抖云台,才基本达到拍摄要求。
后续这几年,一直使用国产航拍机进行航拍创作,航拍摄影作品数百次在国际国内和省市摄影大赛中获奖。
《鸟瞰八卦田》,2015 夏
《海滩边》,越南, 2016 夏
《都市圆舞曲》,浙江宁波 2016 秋
为了参加宁波举办的一个摄影赛,我独自专程赶去宁波。天气不好白天拍摄的作品灰蒙蒙一片,根本达不到参加比赛的要求。于是下午就呆在酒店里面,查看宁波市内的地图,发现了这座特别的高架桥马上去踩点,确定好了附近高空没有高压电线和其他障碍物后,等到傍晚,无人机升空拍摄了这张夜景。获得了二等奖。
《湿地精灵》,湖州,2017 秋
《水中花》,云南,2017 春
《云水谣》云南,2017
云南丘北的普者黑,是摄影人津津乐道的地方。在去普者黑之前,仔细看过很多这里的摄影作品,自己也想过,要拍出不一样的作品,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说来拍摄这张《云水谣》也经历了波折。当时在普者黑的前几天,天气不太好,拍摄的照片都不太理想。第一次拍摄这里的时候,没有上山,是用无人机在山下的湖边飞上去拍摄的。因为拍摄环境的制约,拍摄角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拍摄完成后就坐高铁返回昆明准备回杭州。在回昆明的高铁上,仔细看了这张照片的拍摄角度,感觉还可以拍得更好一点。于是,在昆明住了一晚后,又返回普者黑。这次背着沉重的两个器材包(一个相机摄影器材包一个无人机包),在早上4点左右沿着崎岖的山路,爬上了普者黑观日出的最佳至高点—-青龙山。为了避免和别的作品雷同,寻找一个新的角度和高度,便采用了无人机俯视拍摄。力求把普者黑的山水田野、村庄湖泊,和地面看不到的远处的叠叠山峦纳入画面之中。这张作品获得第五届“人文园林杯”风景园林主题摄影大赛五万元大奖。
《在云端》,浙江,2017 秋
摄影人都知道,浙江建德的下涯,是拍摄奇雾的不二之地。因为考虑到,那样的作品太多太多了,想要再拍出更出彩的作品,无疑非常不易。于是我在拍摄的时候,就避开了拍雾,等到太阳升起的时候,把镜头对准了江面的小船,江中倒影出天上的云彩,犹如天堂一般。再经过后期调整,刻意加大色彩的饱和度和对比度,再把黄色的江水调成蓝调,使之和整个画面协调。获得当地摄影比赛二等奖。
航拍是用一种新的角度去观察世界,当航拍器飞翔在高空,捕获到平常看不到的画面的时候,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力。无论是山川河流还是城市乡村,航拍的画面,都给人一种极致的美感。这样持续了几年后,又感觉平时拍摄的那种大场景的画面,类似于地图,没有主体,缺乏生命力。这样慢慢的把镜头对准了比较细致能够突出主题的景物和人,希望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拍出属于自己风格的航拍作品。
《中国风》,浙江嘉兴,2018 冬
《滩涂靓影》福建霞浦,2019 秋
霞浦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这几年来,我每年都要去霞浦拍摄,由于天气的缘故,几次都是无功而返。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由于连续下雨,被困在酒店五天,在一个下午,雨后突然放晴,马上驱车赶到小浩,才拍到这张画面。
《茶园晨曦》,温州苍南,2019 春
这张获奖照片是去温州苍南参加一个拍摄活动,我和另外两个摄友,凌晨3点租车赶到茶园,有幸遇到日出和云雾。
《古镇印象》,重庆,2019 春
重庆是我的故乡,这一年回到重庆,就计划好了去几个古镇,这是雨后的中山古镇,作品入展重庆自然资源主题图片展。
《土楼》福建,2019 秋
《渔村》苏州,2019 夏
《渔歌》湖州,2020 秋
这是参加报社媒体举办的一个两日摄影赛活动,现在无人机已经成了摄影人的标配,当天拍摄的时候,十多架无人机在天空同时拍摄撒网的画面,我拍摄前后就思考,大家都这样拍,出来的画面大同小异,没有特别的亮点。于是,我操作无人机,一直不停前后左右跟踪湖面撒网的船只,在耗了两块电池后,终于抓拍到两张网同时打开的画面,凭借这张图片获得本次大赛二等奖。
2019年,又开始了摸索水下摄影。现在已经把摄影当一种生活,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摄影中,寻找生活的快乐!
不管相机拍摄或者无人机拍摄水下拍摄,想要拍出好的作品,就需要自己独立思考。一般来说,我外出拍摄,首先要去踩点,特别是有夜景拍摄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在白天去观察无人机升空附近有没有障碍物,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我自己的习惯是,同一个地方,需要多次去拍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艾琳)
摄影师简介:重庆人,现定居杭州,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