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跟我抱怨,她家孩子这次期中考试成绩又不理想,朋友说孩子,每天回来都坐在书桌前学习,一直学到睡觉·····满以为孩子这么努力、刻苦,成绩应该可以提高,可这次又让朋友失望了。
这曾经也是我上学时的一个困惑,我也是一直认为只要在学习上努力、多付出,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于是,每天5:30起床背英语单词,晚上学到0点才睡觉,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数学和物理作业外,还专门买了几本数学和物理练习册做,每天抽休息时间不停地做题,就这样努力着,可事与愿违,成绩不但提高,反而有点退步。
用了大量的的时间来不停地学习,甚至把休息、睡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这些不都是很努力的行为吗?可是为什么却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呢?
分子生物学家约翰·麦迪那在《大脑的规则》一书中,从脑科学的角度揭示了:很多父母所信奉的“努力学习”的方法,不仅对孩子毫无益处,反而会毒害孩子的大脑,让他的成绩变得更差。
一、不间断地学习,会造成边际效用递减。
我家的小侄子每次做作业,老老实实地坐在那儿写作业最多30分钟,然后开始蹦跳、唱歌,过了一会儿,再回去继续做作业......
对于他的这个习惯,我笑他“屁股长刺了吗?就不能好好地把做作业做完了再玩吗?”一直让我不解的是是,这个做一会儿休息一会儿的小侄子,成绩却很好。
而邻居跟他同年级的小然,特别听话。吃完饭后就坐在那里写作业,能一口气把作业做完。每次我跟小然的妈妈夸奖他,他妈妈就摇摇头说,孩子学习是刻苦,也听话,就是做得作业质量不高,错得多,成绩也不算好。
牛津大学研究人员保罗·凯利曾经和英国萨里商学院共同进行过一项试验。
把600名商学院学生被分为三组。三组学生学习相同的材料,但学习方式有所不同:
第一组:参加传统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会;
第二组:自学;
第三组:间歇式学习法。指相对于前两组,这组学生在长达一小时的学习中,会有几次“紧张学习”,在这几次‘紧张学习”之间,可以有大约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并且可以做跟学习无关的事,比如:听听音乐、画一会儿画。
一周后,三组学生们接受了测试。测试分为三部分:知识获取,知识应用能力,以及是否可以将知识扩展应用到未涉及过的领域。
让人吃惊的是:使用“间歇式学习法”的学生在“知识获取”测试中,比传统学习法的学生多记住了20%的知识,比自学的学生多记住了23%的知识!
“知识应用能力”测试里,用间歇学习法的学生,应用能力比传统学习者高13%,比自学者高19%;“扩展”测试中,间歇式学习者比传统学习者高10%,比自学者高15%
换句话说,在一个小时的学习里“经常休息”的学生,相比连续学习一小时的学生,记住的东西反而增加了五分之一!
并且,研究人员发现,对于连续学习一小时不间断的学习者而言,他们所能记住的知识内容,有78%是在学习的前半个小时之内获得的。
在此之后,他们的大脑就失去了最初的活力——他们在后半个小时记住的内容只有22%。在一个小时的课程中,上半部分的效果是下半部分的将近4倍。
也就是说,一个小时不间断的学习,对学生是来说,达到的效果却是边际效应递减。边际递减效应是你从增加的产品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值是递减的。这样说可能有些难懂,举个例子你就懂了。
当你很饿的时候,吃的第一口馒头让你很满足,这口馒头给你带来的效用很高,第二口就没第一口那么满足,边际效用就少一点,第三口、第四口,这种满足感逐步递减,这就叫“边际效用递减”。
这就是为什么学习时间越长,效果就越差。越到后面的学习,孩子能真正记住和吸收的知识越来越少。因此,如果学习时间过长,反而不利于学习。
想想现在的很多孩子,放学回家后,就要投入到连续四五个小时的紧张学习,如果当中还没有足够的休息,那学习的效果能有多少呢?
二、坐在那儿一直学习,丢掉了“健脑丸”。
好友的孩子是个高高大大的男孩,在一所市重要中学上高中,在孩子去年上高三时,朋友没少向我抱怨她的孩子。高三是特别紧张的一年,学生都抓紧分分秒秒地学习,有的学生吃个午饭都跑着去,吃完饭就进教室学习,恨不能一分钟时间掰成两分用。可朋友的孩子倒好,只要一有时间,就溜到篮球场打球。
朋友说,快高考了,别的学生都在教室里拼命学习,就他孩子一个人没有一点紧张样子,还有闲心去打篮球,你说他这个样子,将来考不上大学可怎么办?
谁知,朋友担心考不上大学的孩子,竟然考了班上第一名,被一所名校录取了。
当我向朋友祝贺时,问他,孩子是不是最后没有再打篮球了,知道努力学习了。朋友回答说,她让孩子不要打球了,孩子没听,篮球照打,成绩还没耽误,不知道什么原因?
在约翰·瑞迪,埃里克·哈格曼写的《运动改造大脑》一书中,指出运动可以健脑,是人的最佳“健脑丸”。
作者约翰.瑞迪是国际公认的神经精神医学领域专家,大脑与运动关系领域世界一流专家,他在书中阐述了运动让我们更健康的原因:运动释放了压力,减轻了肌肉张力,增加了内啡肽,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
研究已经证实,肌肉运动产生的蛋白质经血液运送到大脑,这些蛋白质在我们最伟大的思考机制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所以说运动是最佳的健脑丸。
并且,运动能够对抗负面情绪,比如压力,而增强抗压能力则能显著地提升记忆力——
动,乃人之天性。而现代生活的高科技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捷,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副作用:让我们习惯了久坐不动。尤其学习的压力,让孩子整天坐在教室里、课桌前,一直学习,减少了运动的机会。其实,长时间地学习,不运动,不仅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让孩子失去了真正对大脑有用的运动这个“健脑丸”。
三、缺乏睡眠的学习,让学霸变成学渣。
缺乏足够的睡眠是现在学生面临着的一个大问题。
有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写作业就要写到10点到11点;中学生学习到夜里11、12点是常态;有很多孩子星期六,星期天也不能好好睡个觉,因为要早起上各种课外班;有的孩子中午困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喝点咖啡继续努力学习。
缺乏睡眠对学习效率的杀伤力究竟有多强呢?
《大脑的规则》里提到了不少研究:
假如,有两组孩子,他们年龄相仿,唯一的不同是:
第一组孩子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他们所有科目的成绩,在同龄人中都能排在前10%,就是所谓的学霸;
第二组孩子没有经过选择,他们就像我们见过的任何一个普通班级,其中既有成绩好的学霸,也有成绩差的孩子。
接下来,不让第一组里的学霸们好好睡觉。把他们在上学的睡眠时间,都压缩到不到7个小时,只有在周末,他们才能勉强多睡40分钟。
第二组的普通孩子们幸运得多,该吃吃该玩玩,而且全都能获得充足的睡眠。
研究显示,睡眠不足7小时之后,第一组小学霸无一例外,各种表现很快开始急剧下降。
几周过去以后,再拿他们的成绩和睡眠充足的第二组相比,结果发现,由于连续缺少睡眠,尽管他们拥有很好的智商和更强的自律能力,但他们的成绩已经和“睡眠充足组”中成绩最差的9%一个样了。
因此,缺少睡眠会让孩子从学霸变学渣,这真的不是一句玩笑话。
一般我们以为努力了,学习成绩就应该好。我们对“努力”的定义停留在了个人时间、体力、精力的消耗量上,以为花在学习上时间多,就应该得到成正比的结果。
事实上,孩子的的思考和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是真正的价值点!因为它决定了孩子能否高效率地做出有意义的结果。
就像雷军所说: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你要大胆的想,认真的干,在探索的路上不断投入,只有不断的突破,努力才有不断的收获。
克里斯·贝利在《别让无效努力毁了你》一书中,提出高效能的学习离不开时间、能量(精力)、注意力的管理。这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如果孩子不能有效管理时间,就会拖延;如果孩子不能有效管理注意力,就会分心走神;如果孩子不能有效管理能量,就会疲惫不堪、筋疲力尽。这三个要素中有一项如果达不到,都影响孩子的高效能的学习。
因此,高效能学习=时间管理×能量(精力)×注意力
孩子在学习上对时间的管理。
利用“帕累托法则”,有限时间完成最重要的任务。
“帕累托法则”又称“80/20定律”,用于解释80%的结果由20%的原因导致。可怎样知道哪些才是学习中的20%?
利用三目标法,找到学习中的重要的20%的,即:列出最有价值、最重要、获益更多的三件事。
三目标法就是:在开始学习时,孩子的脑海中快速过一遍即将学习的安排,让孩子问问自己:今天希望自己完成哪三项任务?并用笔在纸上写下答案。把任务记录下来、让任务具体化,可以有效地为孩子留出思维空间,让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了目标。
比如:孩子认为提高成绩第一件最重要的事要上课认真听讲,尽量在课堂上把所学的知识吸收掉,第二件重要的事是认真完成作业,第三件重要的事检查、回顾一下今天所学的所有内容,看哪些没掌握住,再查漏补缺。
博恩·崔西著有《吃掉那只青蛙:拒绝穷忙,把时间留给最重要的事》一书中写道:“你为公司所创造的价值中有90%源于三项任务。”
要事第一,如果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学习的任务都找不出来,那你所有努力都是徒劳的。每天列出自己学习上的最重要的三件事,然后把所有注意力精力花在这三件事上。
利用“番茄法”处理“三目标”。
“番茄法”它是 一种时间管理方法,它着重于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该方法要求每隔 25 分钟工作一次,这被称为番茄钟,但是也可以根据个人的作息和习惯找到自己适合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只专注于一件事。每次完成一个番茄时钟之后,需要休息 5 分钟,然后重复该过程。完成4个番茄后,可以休息 15 至 30 分钟。
1、选择一个任务。看看自己的三目标中的需要完成的第一个目标。
2、将计时器设定为25分钟或者适合自己的时间。
3、开始处理第一个学习目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请关闭一切干扰源,保证孩子注意力完全集中学习上。
4、当听到计时器响起时,请停止学习并在纸上打勾。
5、稍作休息。确保不超过5分钟!
6、在纸上贴上4个对号后,可以让孩子休息15至30分钟。
之后,重新开始计数并重复步骤 1 到 5,直到到达另外 4 个对勾,让孩子可以在此再休息一会儿。
孩子注意力的管理,一次只做一件事。
在“番茄法”也有对注意力的管理,即:一次只做一件事。
因为注意力对孩子的记忆来说很关键。为了记住事情,需要专心致志。如果不集中注意力,孩子就无法把短时记忆转变成长时记忆。
孩子高效学习,保持注意力集中,一定要阻断干扰源,把手机放远。家里保持安静,以免噪音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学习疲倦了,可以让孩子伸展一下四肢,做个深呼吸。
因为大脑需要稳定的血流,伸展运动能促使健康的血液流向大脑,让人注意力更集中、精神更放松。通过伸展肌肉,把去氧血输送或泵送回心脏和肺部,再把充氧血输送给大脑。因此,伸展运动有助于使你的大脑保持清醒,并且舒缓紧张情绪。
能量(精力)的管理。
让孩子保持充足的睡眠。
列宁说过: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古人主张劳逸“中和”,有常有节。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劳逸适度对人们的学习和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孩子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的保证有好的精力,拥有好睡眠。因为占据人生三分之一的睡眠,决定了人生另外三分之二的成就。
如果孩子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佳,在完成学习任务时会能量不足、注意力分散,会让孩子频频犯错,而后需要更多时间修改。你认为用减少睡眠时间来学习,其实失去的时间比你得到的时间要多。由此可见,孩子由于睡眠不足所导致的成本代价非常巨大。
怎样保持好的睡眠?
定好睡觉时间,到点就睡;不管遇到任何事情,孩子都要排除掉,按时睡觉。
减少接触蓝光。人在睡觉前接触蓝光越多,睡眠质量越差。蓝光已被证明会抑制褪黑激素的产生,褪黑激素是身体和大脑中的一种有助于睡眠的化学物质。父母让孩子在晚间关闭电子用品,减少蓝光,这有助于睡眠。
晚上孩子休息时,让孩子喝杯牛奶,全麦粉,可以帮助孩子有个好睡眠。
尽量给孩子时间午休。
一项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研究表明:一次26分钟的午睡,能把飞行员的误判率降低34%。午睡的飞行员对变化做出反应的速度,也比不午睡的飞行员要提高16%。
中医养生提倡:“三寒两倒七分饱”。而所谓的“两倒”,就是指要睡好“子午觉”。
睡子午觉的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在保证每晚7~8小时充足睡眠的基础上,每天中午让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下小憩20分钟,可以很好的帮助放松大脑,让孩子下午的学习充满活力。
给孩子运动的时间。
凡是到衡水中学参观过的人都知道,衡中对学生的时间管理非常的严格。甚至连上厕所都规定了分钟。但是就在这样一个对时间管控非常严格的学校里,每天早晨都雷打不动的进行跑操。即使是高三,即使是第二天就要高考,每天早晨依然照常进行跑操。为什么学习压力这么大,时间这么紧张,还要进行跑步呢?衡中的管理者认为,只有跑步是最合适,最安全最有效的运动,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能够缓解压力,对抗焦虑,有益身心健康。
当孩子进行有氧运动的时候,更有利于孩子大脑的工作。而每周哪怕只进行两到三次运动,就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好处。
为了让孩子的大脑更强健,我们应该让孩子每天早上进行20到30分钟的有氧运动,每天下午进行20到3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或者孩子学习累了,有时间打打球、围着操场跑两圈。
一张一驰,文武之道也。会休息的孩子才更会学习。
孩子不是机器,没办法无休止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只有找到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发挥最大的学习效能,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起来,达到真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