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玲向我吐槽说,她家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不好,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专注力不够。在家做作业,一会儿摸摸橡皮,一会儿开开文具盒,气得小玲不得不对孩子河东狮吼,“做作业,你注意力能不能集中点?”小玲无奈地说“孩子的注意力问题不解决,孩子的学习难以提高,怎么办呢?”
小玲烦恼孩子专注力的问题,其实,有很多孩子在学习上都有专注力不足的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在163.8万的入学新生中,75%的孩子存在着专注力不足的现象,94%的老师认为孩子的注意力需要重点培养。 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专注力不足时导致学习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了专注力高低决定了课堂吸收知识的多少。同样的课堂,同样的老师,拥有不同专注力的学员收获的知识、成绩大不相
同。
那么什么是专注力呢?专注力指即我们有意的把注意力集中于某样事物的能力。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评价专注力:注意力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
专注力是儿童最基本的学习能力,是观察、记忆、理解、推理等思维能力的基础,没有专注力就没有有效学习。所以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孩子专注于学习。
要了解孩子的专注力是怎么回事?先了解专注力跟大脑的关系。
威斯康星大学神经科学家理查德·戴维森发现,人在专注力高度集中时,前额叶皮层的关键回路与意识指向的目标达到了同步状态,也就是“阶段锁定”。
他做了个实验:让实验对象每次听到某个音调就摁下按键,如果实验对象专心致志,他们前额叶皮层释放的电信号(脑电波)就会与目标声音精确地实现同步。
专注力越集中,神经回路的锁定能力就越强。但是,如果你思想涣散,无法集中专注力,同步现象就会消失。
因此,专注力越集中,学习效果越好。我们专心学习的时候,大脑就会把这些新的信息映射到我们已知的内容上,从而构建新的神经联结。
假设你在教孩子认识物体,如果她的专注力与你保持一致,那么她就能学会物体的名字;如果你教的时候她走神了,她就学不会。
因为我们在走神时,大脑就会激活大量处理与当前学习无关的事情的神经回路。因此,专注力不集中,我们就记不住正在学习的东西。
所以说,大脑在专注力最集中时,学习和记忆的效果最好。
同小区的两个孩子在同一个班,第一个孩子没有报辅导班,回家后一个人自觉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也做的很快,还有时间看看课外书。学习成绩很好。
第二个孩子报了辅导班,每次写作业还要父母辅导,每次做作业要做到很晚。学习成绩一般。
第二个孩子的父母不明白,自己花在孩子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比第一个孩子多,为什么孩子成绩却不如他?第二个孩子的妈妈就跑到学校去问老师,老师指出:其实,两个孩子的智力差不多,造成成绩差距的是课堂听讲时的注意力。那个孩子上课注意力特别的集中,会听讲,由于专注,孩子在课堂上把老师讲得内容听明白,消化了。回家做作业时也是够专注,一会儿就把作业完成了。
而你的孩子,上课爱走神,注意力不够,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没有完全掌握,即使报辅导班也不行。
由此可见,孩子的专注力影响孩子成绩的好坏。
为什么有的孩子的专注力不高呢?
生理因素。
心理学研究发现,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有其年龄特征:
5-6岁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0-15分钟;
7-10岁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5-20分钟;
10-12岁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25-30分钟;
12岁以上能超过30分钟。
有很多孩子从幼儿园到了小学,都会因为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注意力稳定性不够等生理因素,在课堂上出现分心走神、坐不住、喜欢打岔等表现。
时间一长,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会逐步下滑,如果不进行孩子注意力训练,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困难也会越来越大,进入高年级之后,厌学的几率会远远高于同龄孩子。
环境的影响。
如果孩子的学习环境处在一个嘈杂,干扰源比较多的环境,孩子的专注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专注力受到的干扰越多,孩子的行为表现就越差。
当孩子的专注力被打断时,就要切换专注力关注另外的事情,孩子的专注力想重新再回到学习上需要10或15分钟。
戈尔曼在《专注》一书提到:专注力不像气球那样可以任意伸缩,同时容纳不同的任务。实际上,专注力的管道非常狭窄和固定。我们不是在分配专注力,而是在快速地切换专注力。持续不断地切换专注力会影响专注度。
心理的因素。
没有兴趣就没有专注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再也没有比兴趣更好的老师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很多孩子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注意力非常集中。
就像孩子喜欢玩游戏,有的父母说,孩子学习不专心,可玩起游戏来,注意力特别集中,能几个小时坐在那儿不动。
情绪影响。
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的问题主要是情绪问题。
我们高兴时,处于大脑中部腹侧纹状体内的伏隔核区就会被激活。伏隔核是动机及对行为有奖赏感觉的关键神经回路。富含多巴胺的伏隔核回路是积极感受的驱动器,鼓励我们朝着目标和愿景努力。
此外,包含内啡肽(令跑步者感到愉快的神经递质)在内的大脑内源性阿片也参与其中。多巴胺可以激发行动的欲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而阿片的作用则是给这些活动贴上愉悦的标签。
因此,积极情绪对孩子的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它激发孩子的活力,使孩子的专注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灵活、韧性更强。
而消极情绪使我们的专注力范围变窄,只关注不愉快的东西。就像父母因为孩子成绩差而惩罚孩子。尽管孩子试图集中专注力学习,但惩罚产生的焦虑感实际上会损害孩子的前额叶皮层,反而给提高成绩制造了更大的障碍。
曾经比尔·盖茨被问到成功的秘诀,他只给出了一个词:“Focus”(专注)。
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也曾经说过:专注是比智商更容易让孩子成功的因素。
而且,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只有投入了专注,我们才能集中精力认知事物、思考问题、否则各种智力因素得不到支持而失去控制。
01、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有兴趣才有关注力,就让孩子自己设立“自成目标,”
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一书中说:凝聚注意力需要一个“自成目标”。
”自成目标”,即目标是做你喜欢做的事情,而非做这件事情的报酬。
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孩子首先得产生动力。动力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而外部动力来外部的某种奖励,但这种奖励带来的外部动力并不能持久。只有发自孩子内心的内部动力才你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
而产生内部动力就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内奖”,即选定你的目标,在追随目标的努力中,获得内心的秩序和成长的乐趣,也就是自我奖励。
而怎样设立“自成目标”?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设立目标。
这个目标应该是动态的,目标大大高过孩子能力时,将产生焦虑,此时应降低目标。当孩子的能力高过设定的目标,继续持续这种活动将产生厌倦,便要提升目标。
米哈里认为:好的家庭环境就是不替孩子设立目标;家长当然不可以什么都不管,但家长设定的不可以做的界线要清晰,界线之内的空间是孩子的,即给他留下较大的自选空间;并且家长对孩子当下的兴趣、所做的事情和感受要留心和重视。
这样“孩子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不必老是为规制与控制权而争吵;父母对他们未来成就的期望也不会像一片阴影,永远笼罩在他们头上;同时不受混乱家庭分散注意力的因素所干扰,可以自由发展有助于扩充自我的兴趣与活动。在秩序不佳的家庭里,孩子的大部分能量都浪费在层出不穷的谈判与争执,以及不让脆弱的自我被父母的目标所吞噬的自我保护上。
孩子自己制定的“自成目标”,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为自己而学习的,不用被父母的要求而强迫学习,孩子会从中得到成就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因而会把专注力放在学习上。
02、给孩子创造利于集中专注力的学习环境。
营造一个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学习环境。孩子的书桌上只放书本等相应的学习用品。文具的功能则应该越简单越好,铅笔和橡皮也要造型简单,避免孩子把它们当作玩具来玩;
孩子的房间要简洁明快,学习的时候,不能有电视机、电话等声音干扰;父母也尽可能不在孩子学习时进进出出,大声干扰。父母要为孩子创造安静、整洁的有利于孩子集中专注力的环境。
用信号灯练习让孩子学会消除坏情绪,保持积极情绪。
在孩子的学习中,学习上的困难,老师和父母的批评都会让孩子产生负面情绪。如果孩子的负面情绪不及时消除,孩子学习的专注力就会大受影响 ,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在孩子的学习中,父母尽量少批评多鼓励。
当发现孩子情绪不稳时想一想交通信号。红灯停——这表示冷静。缓慢进行深呼吸,等稍微平静了,对自己讲述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此的感受。
黄灯提示学生减速,想出几种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然后从中选择最佳方案。绿灯表示他们可以尝试解决方案,然后观察实施的效果。比如:孩子因为考试不没考好,回来很沮丧,发脾气。让孩子想红灯,深呼吸,让孩子先平静一下,想想情绪不好的原因,和这件事引起的感受。
然后想黄灯,解决考试没考好的问题,是基础知识没掌握好?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马虎?在哪儿马虎了,为什么会马虎?等等,反正要找出没考好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绿灯,开始实施解决办法。
交通灯
指导儿童用交通灯的方式处理愤怒和焦虑情绪可产生积极作用。
03、用情绪调色板,帮助孩子孩子识别情绪。
展示有不同表情和名称的卡片,和孩子讨论生气、害怕或高兴到底是什么样的感受。让他们把感受的名称与形象以及自身经验联系在一起。并帮助他们把这些感受具体化,从模糊的情绪描述,比如“还行”和“很糟”,转换为更准确的用词,比如“失望”、“焦虑”、“嫉妒”和“兴奋”。
通过情绪调色板,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是什么?焦虑还是急躁?这样根据内心的情绪,在进行交通信号灯练习。
情绪调色板,帮助孩子清楚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且用交通信号灯来消除负面情绪,从而让孩子在学习中保持积极情绪,更有利于孩子集中专注力。
04、教孩子进行呼吸练习,帮助孩子回到觉知之轮的本源,也就是帮助他们变得更加专注。
我们的内心可以用一个自行车车轮来表示,位于中心位置的是本源,并辐射至外围。外围代表了我们能注意到或意识到的任何事物:思想和感受、梦想和欲望、记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身体感觉。
本源就是我们的前额叶皮层,本源代表了我们称为“执行大脑”的部分,因为这是我们作出重要决定的地方,我们的意识在这里,由此能够关注外围的各种面向。
深呼吸可以从本源出发,留意你觉知之轮的各个外围面向,你就能觉察到自己正在经历的一切。然后,你可以转移焦点,主动将注意力转向其他面向。
比如:当孩子对即将来到的期末考试感到焦虑,没有心思复习,你可以让他平躺在沙发上,告诉他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大脑和身体上来。闭上眼睛,集中注意力,留意你的念头、感觉。
现在注意自己的呼吸。首先,注意空气通过呼吸进出你的鼻子,然后感觉一下胸部的起伏,现在注意在每次呼入呼出时胃部的起伏……
这时会有一些其他想法闯进你的头脑中,像让你焦虑的期末考试。你可以关注觉知之轮的外围的其他部分,比如上次和朋友一起去打球,或者其他高兴的事。当孩子睁开眼睛,他就会感觉好多了。孩子明白通过注意呼吸,让注意力集中在想集中的地方,由此培养了专注力。
培养专注力还买一些智力训练的书,每天坚持做练习,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错误,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等等。
《颜氏家训》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意思是:人在幼年的时候,注意力高,容易专心,一旦,长大成人后,精神便容易涣散,难以专心,所以在幼年时期,接受有关专注力培养的教育,是不容忽视,不容错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