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前后,体内湿气最重,祛湿补阳这样做

2019-08-08     下班来点精气神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立秋来了,暑去凉来,万物澄清。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过后,暑热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天气的总趋势慢慢向凉爽过度。



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立秋过后,每下一场雨,天气就会凉爽很多,老百姓讲“一场秋雨一场凉”。

最近有朋友表示,总感觉浑身无力,头脑不清醒,头发油腻,大便不成形,舌头胖大,身体浮肿,尤其是眼睑周围,这是体内湿气重的表现。

立秋前后,是人体内湿气最重的时候,湿邪,特别容易影响人的健康,几乎每个人体内都有湿邪潜伏,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湿邪不除,容易变成毒。




立秋过后的养生原则,宜“润”勿“燥”,还要防湿气。

秋天的气候主要是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内也缺少水分,古代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有:“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就是说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点蜜水,这样及时补充身体内的水分。

所以立秋过后我们需要注意多喝水,或者自己榨一些果汁,熬些汤汁喝,都是对付秋燥的好方法。

空气比较干燥的话,可以通过加湿器湿化空气,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类型的加湿器,各种迷你加湿器既轻巧又实用。




关于祛湿防湿一直是大众关心的热点话题,立秋前后不仅空气中湿气重,人体内湿气更重,所以我们要利用这段时期,补阳祛湿。

艾灸是补阳祛湿的天然绿色疗法,而肚脐也就是“神阙穴”,是个防病治病的“长寿穴”,在人体361个穴位当中,神阙穴是唯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

它与人体十二经络相连,与五脏六腑相通,这里皮肤最薄,没有脂肪组织和筋膜直接相连。所以其治病防病的功效非常显著。

肚脐吸收阳气的功能非常显著,它会根据人体的需求,需要的成分吸收,不需要的不吸收,所以艾灸肚脐是祛湿、治疗疾病的最佳选择。

和其他热相比,艾叶的热穿透力非常符合人体脏腑深度,波长能够触碰到人体的脏腑,所以艾灸补阳祛湿,治疗疾病的效果很显著。



现代人,工作繁忙,劳心劳神,生活压力大,对阳气的消耗非常大,当阳气衰弱明显时,随之而来的就是早衰,或者正气不足。

中医里的正气不足和西医中的抵抗力下降有相似之处,总之,人体抵御邪气的能力比较弱了,当然也会经常生病。

艾灸的时候最好选择隔姜或者隔蒜灸,将艾柱放在姜片或者蒜片上点燃艾柱,因为姜、蒜是辛热的食材,配合艾灸的温热,祛湿补阳的效果更佳。

立秋


隔姜灸和隔蒜灸存在一定危险性,容易烫伤皮肤,需要时刻注意艾灸的进度,所以有的人会选择艾灸盒,艾灸盒用起来更方便,适合现代人懒、宅的特性。

还有人选择直接举着艾灸柱灸,这当然更没问题了,大家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艾灸方法即可。每天灸1-2次,每次20分钟左右,注意保护好皮肤。

一叶知秋


有的人对艾灸的气味不太能接受,觉得烟熏味儿太大,这类朋友也可以选择粗盐热敷。

粗盐是海水中盐水经过煎晒而成的结晶,也就是天然盐,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大颗粒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在空气容易潮解,所以,它吸附湿气的本领蛮强的。

粗盐经过炒制以后,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吸湿性,因此用来治疗寒湿性疾病效果显著。

一方面热可以散寒,活血化瘀,行气解郁,另一方面粗盐又可将体内的湿气吸出。



做法:取适量粗盐炒至极热,装入布袋里,热敷在肚脐处,刚炒出的粗盐有点烫,可以在下面垫个毛巾热敷。

每次热敷时间为20分钟-30分钟,一天最好热敷2-3天,盐可以经过反复炒制,当然,最好不要超过3次哈。

立秋并不是秋天到来了,而是自然界中的能量正在发生变化,换季节的时候,很多老人容易出现复发旧疾或者疾病加重的情形,这是身体能量失去平衡的表现。

立秋前后,祛湿补阳,让身体处于平衡的状态是你我共同的愿望!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EtzcmwBvvf6VcSZ3QU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