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希蓝(爸妈进化论主笔)
《少年的你》从上影以来,票房已破10亿,这部关于校园霸凌的电影,不知让多少人流了泪,特别是小北,更是让人痛心,真的很想抱抱他。
从小就被父亲抛弃的小北,最后母亲为了重组家庭,也离他而去。
没有父亲陪伴,没有母亲疼爱,无依无靠的他,为了养活自己,经常和别人打架斗殴,每天带着一身伤,住在破旧不堪、没有半点温度的房子里。
没有父母为他撑起一片天,只能自力更生,幸好他没有因为自身的遭遇自暴自弃,做一个内心黑暗的不良少年。
从没感受过家的温暖的小北,内心是孤独寂寞的,因而陈念的一句:“疼不疼”?都能感动得泪流满面。
这样善良、内心柔软的少年,若是有父母的陪伴守护,有父母的关怀备至,他的人生必定不一样。
陪伴不是电视剧错过还能回看
第五期《奇葩说》中有个辩题:如果爸爸一周陪伴少于12个小时,是否可以取消当爸爸的称号?
辩论者颜如晶讲述:自己的父亲很忙,从小没有陪伴过她,有事情都是让母亲来传达。
因从小缺失陪伴,有关父亲的记忆很少,所以觉得和父亲相处12个小时会很难熬。
这个难熬不是觉得陪伴不重要,而是从来没真正陪过自己,与父亲之间,没有那12小时相处的时光,所以现在觉得陪伴不重要。
有一次父亲出国旅游,给她带礼物回来,结果买的是冰雪奇缘和小猪佩奇。
真的很难想象,一位父亲给26岁的女儿买这样的礼物,对女儿是有多不上心。
哈佛心理学家吉尔博特说:“十年以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了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遗憾!”
很多人认为孩子还小,有的是时间,但当你意识到孩子需要你时,他们已经长大,不再是依偎在你怀里要抱抱的小孩了。
综艺节目《一路成年》中,梁家辉和女儿关系亲密,让不少网友羡慕,纷纷表示希望有这样一个爸爸。
但梁家辉也不是天生就是好爸爸,刚出道时,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不停拍戏,陪伴家人的时间甚少。
有一次,拍完戏回来,两个女儿竟认不出他来,通过声音才知道,面前站的这个是自己的爸爸。
历经这事,梁家辉幡然醒悟,毅然决然地放下事业,回归家庭,专心照顾两个女儿。
教育心理专家表明:“12岁之前,亲子关系将影响孩子一生。陪伴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必需的心理渴求,若是这一需求得不到满足,会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造成性格和人格方面的缺陷。”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陪伴真的不能少。
没有陪伴的童年注定不一样
《少年的你》中的陈念,父亲不知所踪,母亲创业失败欠下一堆债,为了赚钱经常到外地去工作,陈念一个人在家,住在简陋的房子里。
她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没有父母在身边做后盾,最终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体育课上被同学拿球砸,走路时被故意绊摔下楼梯,最后还被魏莱和同学围堵剪头发、拍裸照。
这所有遭遇的背后,皆因陈念孤身一人,没有父母为她撑腰。
真的不敢想象,这样的经历会给她带来多大伤害,心中留下多大的阴影。若是她背后有父母为她撑腰,想必不会有如此痛苦的遭遇。
当孩子还不能独自面对这个社会时,父母就是依仗,若父母不在身边,只能一个人去承受。
缺失父母陪伴的孩子,比同龄人成熟懂事,这份与年龄不符的懂事背后,是你所看不到的孤独无助。
就像我,从小就没有父母的陪伴,但是在邻居和老师眼里,绝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学习上认真,成绩在班上一直都靠前。
放学回家就做家务,洗衣做饭,跟着奶奶种菜卖菜,种田收稻谷,只要能做的都去做。
可我的姑姑总是不满意,经常会被她责骂,所有的成熟懂事,都是因为惧怕她的威严所表现出来的。
我也只是一个孩子,是一个需要呵护关心、需要爱的孩子,但是我不能不逼自己懂事。
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依仗,什么事都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独自消化,很多时候哭都只能偷偷地哭。
幼儿心理科普作家黄杏贞曾说:“缺乏爱和关注,会在孩子心里投下阴影,就像没有阳光的小种子会“生病”一样。”
这样的童年经历,回想起来仍不能释怀,但又如何,人生不能重来,所以现在有了孩子,再苦再累也要带在身边,不能让他缺少父母的陪伴。
把孩子生下来,就要负起责任,陪伴他在这个世界上前行,若是做不到,就不要将他带到这个世界来,让他独自面对未知的一切。
陪着不等于陪伴请不要混淆
曾看到一个短片:一位加班的父亲和女儿视频,女儿问他什么时候才回来呀?结果爸爸说,要加班,你先睡觉吧,不用等我了。
女儿却不乐意了,坚持要等爸爸回来,要听爸爸讲完故事才睡,于是小女孩就在家跟妈妈一起等。
一边画画一边等,妈妈也在一旁看电视,当女孩画好画,问妈妈画得好不好看,这位妈妈看都没看一眼就说好看;当女儿问两幅画中哪一幅画更好时,妈妈也是敷衍着说都好看。
最后女孩一个人落寞地坐在房间里,当这位妈妈放下电视,看到女孩的画时,不仅悄然落泪。
原来孩子画了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画,还有一副是孩子哭泣的画,看到这幅画才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疏忽,才意识到孩子是多么渴望父母的陪伴。
陪伴是最好的爱,但是陪着不等于陪伴,只有全心全意,花费了心思的陪伴那才是有效的陪伴。
根据调查发现:超过61%的父母,工作日陪伴孩子的平均时间不到3小时。
现在的父母都把时间给了工作,唯独没有留给孩子。
育儿老师伊建莉说:“现在的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
很多父母把工作看得很重,却不觉得跟孩子相处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宁愿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工作上,也不愿意用在陪伴孩子上。
既然选择要孩子,就要把你的时间精力放在陪伴孩子上,呵护他们成长。
《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中说到:“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
确实如此,若是连自己的孩子都照顾不周,工作再出色,赚再多的钱又有何用?
陪伴是最好的爱
林郑月娥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也是香港首位女特首,同时还是一位母亲,培育了两位优秀的儿子。
身居高位的她,在养育孩子上却从不马虎,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两个孩子小时候,从没有请过一个工人,煮饭都是我亲自做,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孩子要感觉到妈妈是在照顾他的。”
在林郑月娥的育儿理念中: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比其他都重要。
当两个儿子去英国读书,为了照顾他们,她向香港政府申请降职调至伦敦办事处,全家搬往伦敦。
就是这份陪伴,将两个孩子养育得很出色懂事。
儿子林节思回忆说:“妈妈做的饭菜虽然简单,但有妈妈陪着,吃的就香。吃着妈妈亲手做的饭菜,一股暖意会从舌尖暖到心窝,内心也会升腾起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是最好的爱,再好的物质生活也替代不了父母的陪伴。
心理学家戴维·埃尔金德说:“孩子们最需要知道的是,他们对父母很重要,永远都被爱围绕。”
想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那么一定要有高质量的陪伴,若连陪伴都没有,又何来爱呢?
孩子转眼间就长大了,我们能陪伴的时间也就那十多年,当孩子还小,还需要我们的时候,一定要珍惜。
作者简介:希蓝,富书专栏作者,喜欢读书写作,不攀比不将就,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本文首发爸妈精读头条号;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