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香旧事】
童年糗事:想起甜,回忆酸‖老家许昌
文‖陈世杰
苞谷丰收归仓,那高高低低的苞谷杆,被挥汗如雨的乡亲一棵棵砍伐打捆后,又一车车(架子车)拉回小村。
很快,无数村人留下足迹的村路两侧,便七颠八倒地堆摞成一座座奇形怪状的“山包”。这参差不齐的“山包”,肤色黄褐,面刻沧桑,藏满了金秋的遐想,也装满了童年的快乐。
不约而同汇合一处的小伙伴儿,各自提件诡状殊形的“兵器”,耀武扬威。或是“战无不胜狼牙棒”(浑身皆小枝杈的槐木棍),或是“百发百中流星锤”(绑了苞谷的一截破草绳),或是“无坚不摧红缨枪”(被系了红布剥光了苞叶的苞谷杆)……
印象犹深的是,玩伴儿小灰狂喊着“看我的横扫千军少林棍”冲过来时,我们个个瞠目结舌,原来,急于参战的他遍寻中意武器未果,便顺手提了家里的大擀面杖疾奔而至……
在提前限定的区域内,只有孩子们才懂的战斗开始了。分属不同“门派”的他们,嘴里“哇呜哇呜”疯叫着怪诞不经的口号,“呼啦呼啦”不知疲倦地迂回穿梭在密密麻麻的“山包”间。
干枯锋利的苞谷叶居心叵测,时不时倔强地挣脱“山包”的束缚,钻出扁长的身子,偷偷把孩子们裸露的柔嫩胳臂划拉得红痕累累。孩子们毫不介意苞谷叶的捣乱,他们早被快活勾了魂。
“嘻嘻嘻”,发现对手的洋洋得意;“嗵嗵嗵”,你追我赶的慌乱脚步;“杀杀杀”,短兵相接的决战怒吼;“唉唉唉”,对手投降的连连叹息;“哈哈哈”,玩耍结束的兴奋大笑……这响遏行云的欢声,落音成趣,在村庄黄褐色的肌肤上无忧无虑的弹跳。
比肩连袂的“山包”也自然而然地成为“藏老猫儿”(方言,捉迷藏)游戏最好的屏障。经过“石头剪刀布”确定胜负,输家儿背过脸去,赢家儿奔逸绝尘,藏好后远远喊一声“开始找”,黑眼珠滴溜溜乱转的输家儿,转身观察周围情势,做出寻找判断。
盎然游戏引人流连忘返,串串糗事让人忍俊不禁。
“哗哗哗”,寻家儿踩着黄褐色的地毯由远而近,看他探头探脑、蹑手蹑脚猫腰从身边经过,爱笑的孩子终于哑然失笑,结果被“瓮中捉鳖”。
毛手毛脚的小伙伴儿,头在“山包”的空隙里扎着,屁股却高高地撅在外面。
有个玩伴儿藏得极好,却受不了憋尿的煎熬,刚一露头,就被逮个正着。
记得有一次,玩伴儿小福趴在一座较高的“山包”顶,看寻家儿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慢慢走远,得意洋洋的他情不自禁地后缩。谁知乐极生悲,“咚”一声,他突然滑蹲到地,同时“刺啦”一响,哈,他的裤子摔叉了——羞得他忘了疼痛,一跃而起,捂着屁股箭一般往家跑……
多年过去,一笑便露出虎牙的小福因病而逝,活泼机灵的小朝也因意外永远离开,其他小伙伴各奔东西,有的人迄今都未再谋面。
脚下的村路,位置不曾变更,材质却早由温热淳厚的黄土更迭为坚实光鲜的水泥。比比皆是的苞谷杆已荡然无遗,彼时金秋黄褐色的村庄热热闹闹,如今显得时尚清冷。
天高云淡,伫立于当年“厮杀”的战场,我仿佛看到当年瘦削的我,正喜不自胜地飞驰在层层叠叠黄褐色的“山包”间……
【作者简介】陈世杰,只是歌者,只是文者,只是过去的记录者,只是现在的表述者,只是梦想的耕耘者。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IC photo,版权归IC photo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