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不断完善重点工作包抓责任制度,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加强对发现问题的督促整改,扎实推进全省卫生健康重点工作任务落实。
一是强化重点工作包抓制度建设。2017年以来,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建立委领导负责包抓市州、处级干部包抓县区、市州卫生健康委包抓乡镇、县市区包抓到村的重点工作包抓制度,着力构建层层抓落实的重点工作落实责任体系。制度建立以来,结合年度重点工作、健康扶贫重点任务等业务工作调整情况及机构改革后的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补充熟悉健康扶贫等重点业务工作的处级干部包抓指导“两州一县”和18个深度贫困县等重点县区。包保干部与包抓地区建立一对一的跟踪督导关系,全面深入宣传解读政策要求,实时掌握各项工作进展,按月督促进度,定期或不定期赴基层实地督导并开展分析评议,对工作进度慢、落实不力的地区进行通报批评,着力解决“上热中温下冷”、“压力传导逐级递减”的问题。
二是发挥督导考核“指挥棒”作用。进一步优化重点工作及健康扶贫任务督导考核通报制度,聚焦阶段性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定期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中抽取数据并进行分析通报。同时采取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的方式,定期组织人员到问题较多的县区有针对性地开展暗访,将暗访发现问题一并纳入通报。通报直接点名到具体问题和存在问题的相关县、乡、村,要求存在问题的地区及单位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任务、整改目标、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建立整改问题销号台账,将通报结果累计纳入各地各单位年终考核排名,确保重点工作阶段性指标及健康扶贫任务整改到位。对连续多次通报仍未取得明显整改成效的县区,约谈政府分管领导及卫生健康局主要负责人。截至目前共发出重点工作及健康扶贫综合通报13期,先后开展暗访调查3次,指出(发现)问题33项,共涉及22个县区,约谈市(州)卫生健康委分管负责人、县(市、区)卫生健康局负责人及委机关包保干部36人次。
三是有力促进干部队伍能力提升。针对委机关、委系统干部对重点业务和健康扶贫政策理解掌握不均衡,推进工作的能力不均衡,指导基层的能力不均衡等问题,持续加大政策和业务能力培训力度,定期举办重点业务工作、健康扶贫政策和基本医疗有保障冲刺清零工作进展培训会,以集中培训、视频会议等形式同时对委机关全体包保干部、市县卫生健康委负责同志和业务骨干进行培训,2019年以来共举办培训会3次,参加人员600多人次。机关包保干部利用健康甘肃“手机APP”,跟踪掌握包抓县区工作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督导合力,全面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及健康扶贫政策落实。在干部包保制度的鞭策推动下,委机关、委系统干部队伍工作责任心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好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对重点业务工作和健康扶贫政策的熟悉掌握程度大大提升,过去个别干部不了解政策、不会抓工作、不会指导基层工作的问题基本杜绝,工作落实的深度、广度、速度、精准程度明显提升。
制作:甘肃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