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温饱问题,还能住上新房,开得起小汽车……这一辈子,我从没想到能过上这种好日子!”看着眼前的幸福生活,李长寿内心深处更多的是欣慰。在大山待了一辈子,从摇摇欲坠的土坯房搬进宽敞明亮的小楼房,从家庭年收入几千元到五六万元……
42岁的李长寿是峨山县富良棚乡塔冲村村民,走进他家的新房子,院里阳光很好,窗明几净。82岁的老母亲龙玉秀坐在椅子上晒太阳。客厅里的大彩电放着卡通片,李长寿的两个儿子看得津津有味。卫生间里,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一应俱全。新房门前停着一辆崭新的微型车,一只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仔悠闲地觅食。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住进了新房子,也开得起小汽车了,这在过去是完全不敢想的。”说到这里,李长寿的眉头开始舒展,“过去,我们一家人6口人挤在土坯房里生活,房屋周围就是猪圈、鸡圈,一到夏天,整个屋子满地鸡粪,臭气熏天。”
对于土生土长的塔冲村村民来说,如今生活的改变,是他们5年前不敢想象的。2016年以前,李长寿一家6口人仅靠耕作家里的六亩地为生。“很多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贴补家用了,但我上有老、下有小,只有我和媳妇照顾着,实在走不开啊!”李长寿告诉记者,过去,塔冲村村民多以种植苞谷、烤烟为生,但是交通不便,加上缺水等因素,每户村民年收入在几千元到一万元之间。过去,几家人邀约杀一头年猪过年,如今每家都能杀一头年猪过年了。
2016年,在党建扶贫“双推进”工作中,塔冲村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作为推进扶贫攻坚、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统一规划、成片推进,紧扣“新房新村、生态文化、宜居宜业”的目标,充分尊重民意,结合实际进行总体规划、分期实施。其中,项目一期统一规划联合建设53栋安居房,公建工程配套了文化广场、党员活动室等,该项目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部门、社会各界和群众的关心支持,一期工程整合项目资金975万元,其中整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项目资金350万元、“民族特色村”项目资金125万元、红塔集团援建100万元、整合各类项目资金400万元。
李长寿家菜豌豆成熟
也就在这一年,李长寿的父亲李洪必心脏病病情不断恶化。重病的父亲和年迈的母亲,加上两个尚未成年的儿子,让他和妻子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必须改变现状。
李长寿顶住压力,流转了五六亩土地,他和妻子、儿子们一起努力耕耘着家里的十一二亩地。如今,家里除种植烤烟、油菜外,还学着种植中药材、菜豌豆等,一年收入有五六万元。
塔冲扶贫攻坚种植菜豌豆
回想起这几年自家的变化,李长寿认为,一方面得益于国家的扶贫政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村民们看到了希望,鼓足了干劲,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的现状。
“我们农民闲不住,毕竟只有苦干实干才能脱贫致富。”李长寿笑着说。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冉 沈阳 李靳雅
编辑:陈荟吉
审核: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