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当代社会,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表达能力。
一个会说话的人,会比别人得到更多的机会和人脉。所以他们一开口就赢了。
我们非常有必要学习一些说话的技巧。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几则小故事,希望大家看完后都有所感悟和体会。
01
我 早 有 所 料
据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正与朋友交谈时,其妻突然闯入,大吵大闹,并把一盆冷水泼在苏格拉底头上。
他的朋友们都目瞪口呆,以为一场争吵在所难免。谁知苏格拉底却幽默地说:“我早有所料,雷声过后,一定是倾盆大雨。”
朋友们听了,禁不住大笑起来。这样一来,苏格拉底的妻子反而不好意思与丈夫继续争吵了,满面羞容地退出了房间。
苏格拉底的方法可谓“两全其美”,他这么做,不仅化解了矛盾,防止了冲突,还避免了在场朋友们的难堪,而且还有助于妻子认识到自己的无礼。
02
梁 启 超 妙 对 杏 花 联
梁启超的聪慧,早在他的幼年时期就显露出来了。
他10岁那年,随父亲到朋友家做客。一进家门,他便被院里一株蓓蕾初绽的杏树给迷住了,并偷偷地折下一枝,遮掩在宽大的袖笼里。
谁知,他的这一举动被发现了。梁父平时教子甚严,此时又不便当面指责,便匆匆走进客厅安然落座了。
酒筵上,父亲总为儿子的这件事惴惴不安,一心想暗示儿子一番。为了活跃气氛,父亲便当众对梁启超说:“开宴前,我先出一上联,如能对好,方可举杯,否则,只能为长辈斟酒沏茶,不准落座。”
小启超不知父亲用意,很轻松地应承下来。
父亲略加思索,作出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
小启超听后一惊,恍然大悟,但也未显失色,随口对出下联:“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
对联一经出口,堂前喝彩不已。梁父也忘了那件不体面的事,被儿子对仗工整的下联和应答自如的从容所陶醉了。主人和众位嘉宾也为梁氏父子的雅举所叹服。
这样,不仅掩饰了梁启超顽皮之举,还使少年梁启超名噪乡邻。
面对儿子的不雅之举,梁父不是当面点破、直接批评,而是采取文雅的方式含蓄地表示不满。
一道难题,一箭三雕。这既暗示了批评,又不失体面,还显示了严格的家教。
03
确 实 如 此
俄罗斯有一位著名的丑角叫杜罗夫。在一次演出的幕间休息时,一个很傲慢的观众走到他的身边,讥讽地问道:“丑角先生,观众欢迎你吗?”
“还好。”
“要想在马戏班中受欢迎,丑角是不是就必须具有一张愚蠢而又丑怪的脸蛋呢?”
“确实如此。”杜罗夫回答说:“如果我能生一张像先生您那样的脸蛋的话,我准能拿到双薪。”
这位傲慢的观众的脸蛋同杜罗夫能否能拿双薪,无丝毫内在联系,但幽默的杜罗夫却巧妙地把它们牵扯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幽默感,对这位傲慢的观众进行了讽刺。
04
“ 我 像 猴 子 吗 ?”
有一次,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被邀赴宴,宴会上,他恰好和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士并排坐在一起。
“达尔文先生,”坐在旁边的美人带着戏谑的口吻向科学家提出疑问。“听说你断言,人类是由猴子变来的,我也属于您的论断之列吗?”
“那当然!”达尔文彬彬有礼地答道。
“我像猴子吗?”美人带点嘲弄地说。
“您不是普通的猴子变来的,而是由长得非常漂亮的猴子变来的。”
在这里,达尔文机智、巧妙地揭露了这位美貌夫人的无知和自命不凡,善意地进行了批评。
05
聪 明 的 蚊 子
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要去某小城,临行前,别人提醒他,那里蚊子特别厉害。
到了那个小城,正当他在旅店登记房间时,一只蚊子正好在马克·吐温面前盘旋。那个职员面露尴尬之色,连忙驱赶蚊子。
马克·吐温却满不在乎地对职员说:“贵地的蚊子比传说中的不知聪明多少倍。它竟会预先看好我的房间号码,以便夜晚光顾饱餐一顿。”
大家听了不禁哈哈大笑。结果这一夜马克·吐温睡得十分香甜。
原来,旅馆的职员听了马克·吐温的讲话后,全体职工一起出动,想方设法不让这位博得众人喜爱的作家被“聪明的蚊子”叮咬。
聪明的蚊子,这句话运用了绝妙的拟人手法。
这样子说话,不仅不会让人感到很难堪,还增加了幽默感,缓解了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