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的商州乡村,阿来的嘉绒藏区,迟子建的冰雪北国,刘震云的延津世界,毕飞宇的苏北水乡。这些中国当代文学版图里的著名风景,是作家故乡的真实描写,还是艺术想象?这些“故乡”,是如何孕育出那些伟大的小说?带着这些疑问,从2016年夏天开始,系列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总导演、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率领团队历时2年时间,跟随上述6位作家,从零下42摄氏度的北极村到海拔4300米的巴郎山,从滔滔黄河到滚滚长江,从绵延千里的秦岭到一马平川的高密,一路寻找他们文学梦想最初升起的地方。
该纪录片将于 2020年7月20-26日20:00,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每天一集。顺序为贾平凹、阿来、迟子建、毕飞宇、刘震云、莫言。
《文学的故乡》宣传片
第一集 《贾平凹》
故乡就是以父母存在而存在的,父母不在了,那个故乡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字面上的一个故乡,心在纠结着,只有父母在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故乡。父母存在就是故乡存在。
——贾平凹
《文学的故乡之贾平凹》跟随作家贾平凹穿越秦岭,回到故乡商洛棣花。
在童年老宅,他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往事;在丹江边上,他讲述了在故土上的漫游岁月;在根据他的小说《秦腔》重修的清风街上,贾平凹讲述了《秦腔》故事的家族秘密;《高兴》的人物原型索性按照小说改叫刘高兴,他讲述了与贾平凹共同成长的故事,还借贾平凹知名度搞起了家庭旅游。
在西安,小说第一次进城,《废都》给贾平凹带来了命运的劫难。本片还纪实拍摄了贾平凹深入秦岭采风、写作《山本》的历程。
《文学的故乡》第一集先导片
- the end -
编辑:孙莳麦
×
贾平凹|《秦腔》|人民文学出版社
点击图片 购买《秦腔》
《秦腔》以一个陕南村镇为焦点,讲述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的生存状态,通过一个叫引生的“疯子”的眼光,书写了对农民沉重的负担及农村文化的失落所寄予的深层忧虑与深切同情。作品以凝重的笔触,解读中国农村20年的历史,集中展示了乡村价值观念和传统格局巨大而深刻的变迁,是“一卷中国当代乡村的史诗”。
以贾平凹生长于斯的故乡棣花街为原型,通过一个叫清风街的地方近二十年来的演变和街上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生动地表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给农村带来的震荡和变化。小说采取疯子引生的视角来叙述。清风街有两家大户:白家和夏家,白家早已衰败,因此夏家家族的变迁演便成了清风街、陕西乃至中国农村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