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各年龄层薪资收入曝光,有更低的吗?

2019-07-15   点赞上海

每个月都有那么一段尴尬的日子

当然不是来大姨妈

这件事比来大姨妈更可怕

——没钱花了!




还花呗,还信用卡,各种填坑

但是工资还没发...





这是要吃土的节奏啊!

为啥我的工资总是熬不到发工资




说到工资

每一代人对待工资的态度都是不同的

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爸爸妈妈

或者更老一辈的人是如何支配工资的呢~


今天不如跟着全妹

一起回首每一代人的金钱观念

感受时代在上海宁身上留下的深深烙印


60后


金钱观念:一半补贴家用,一半买贴花,用得小心翼翼

工资用途:家用、买大件

攒钱只为买台自行车

那时候工资不过几十块

一个礼拜却要上六天班


由于经历过匮乏的童年

60后的工资更倾向于存起来

等存够了一笔数目再去买一样大件

它可能是一台春雷牌收音机

也可能是一台海鸥相机

又或者飞人牌缝纫机,上海牌手表什么的





那时贴花储蓄

是风行千家万户的一种存钱方式

10元钱一张的贴花,跟创口贴般一样大小

每个月领一张贴花

按月份整整齐齐贴在存折上

一月下来就有100多元

过年时给家里置办了一台收音机


在上海

很多家庭里“大姐”的首份工资

贡献给了:母亲的围巾、小妹的毛线

插队落户弟弟的汇款单…

70后


金钱观念:挣点钱不容易,能省就省

工资用途:买房、存银行


买部手机用掉所有工资


“70后”的工资收入差异开始呈现

上海工资迈入了百元时代

一般企业工资是300-500元

但相对当时的消费水平

工资还是比较耐用的

如果能拿到千元级别的

就属于不错的收入水平了


那时,工资补贴家用的观念开始淡化

花钱的选择也开始丰富起来

很多人开始攒钱准备出国深造

有人加入全民炒股的热潮

有远见的在家人帮忙下买了套房

还有人忙着给自己的电脑升级换代…





对70后来说

用人生的第一份工资

买一条几百元的美国品牌牛仔裤

一双心仪很久的高跟鞋

就可以高兴很久

80后


金钱观念:该花就花,苦自己,也不能苦孩子

工资用途:房租、投资

三分之一工资交房租


等到80后上班的时候

已经进入了新世纪

“万元户”是80年代特有的名词

当时风靡一时的顺口溜是

“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进入大学的80后

一毕业就加入了求职大军

“先就业再择业”

成了当时流行的一句话

80后的父母大多也十分开明

不会过多干涉孩子的开销

所以80后在工作后基本上都是

自己的钱自己花

一直要到成家了才会开始慢慢攒钱

90后


金钱观念:基本月光,赚钱当然是用来花的

工资用途:吃饭、送女友礼物


工资见底成“月光族”


生活条件相对优渥的90后

初生牛犊不怕虎

他们敢爱敢恨,能赚能花

喜欢就花,基本月光



90后的第一个月工资

有用来孝敬爸妈的

有用来买衣服化妆品的

有买苹果手机等数码产品的

也有准备存下来以后去旅游的…

但总的来说

一个月下来基本剩不了多少



相信很多90后都有这样的疑惑

为什么我挣的钱一点不少

却老觉得不够花?

其实,完全不用感到惊讶

不是有句江湖传言嘛?

“70后存钱,80后投资,90后负债”

咱们90后

穷也穷得坦坦荡荡,毫不遮掩



免责声明:

1.本图文转载自:上海全接触。

2.凡注明转载来源的图文信息,均为其他媒体或平台的作品,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如有侵权,请及时留言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