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渔歌号子”来咯,一起学起来

2020-01-07   直播宁海

合作来拉~

哦咯~

耶咯~

耶咯哦~

耶咯哦啊~

哦啊呀咯。

......

这是一市镇东岙村的“渔歌号子”

它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当地渔民在长期出海作业中

创造出的民间艺术珍宝

为了不让这项兴起于宋代的传统民间曲艺失传

“东岙渔歌”在一市中学重新唱响

让渔歌文化在青春嘹亮中再起航

每周的音乐课

一市中学的学生

都会唱起有千余年历史的“东岙渔歌”

在“渔歌号子”传承人褚孟和的指导下

大家有板有眼地学习渔民号子的唱腔

一市中学学生

它体现了我们这个地方的文化和长辈们的曾经的生活。

一市中学学生

我是一市本村的,有责任去传承这个。

作为在渔业劳动中自然生成的通俗音乐

“东岙渔歌”

曲调粗犷有力

节奏强烈而整齐

是一种力量象征和精神鼓舞

内容有拔壳、起锚、拔蓬、拉网、摇橹等十六种曲式

吟唱时

男声音阶高

女声婉转 悠扬 音域宽

而在今天的东岙

仅有4位80岁以上的老人才能唱出地道的渔歌号子

渔歌号子面临传承中断风险

非遗保护迫在眉睫

东岙“渔歌号子”传承人 褚孟和

(渔歌号子的)内容就是拔网,拔网就是要大家齐心,网重拉不动,大家齐心开号,号子一响大家就拉得动了,一人一把就拉上去了。我过来(授课)也是下定决心,把一市中学的学生教会,渔歌是宋朝时期传下来的。

为了让渔歌能代代相传

一市中学邀请

“渔歌号子”传承人褚孟和进行定期指导传授

利用每周两节的音乐课

对全校师生进行渔歌号子传承的教学

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这样的活动

将渔歌号子这颗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中

一市中学校长 梅宁宁

一方面是传承,另一方面是想给学校的校园文化添上更好的色彩。让学生在学习东岙渔歌的过程中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和自豪感,并且学习和继承“渔歌号子”中团结协作、不畏艰险的精神。


采写:陈翔程 叶含秀

编辑: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