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快乐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
吃完粥,品完蒜
感觉我们的人生已经达到了高潮...
腊八
就是春节前气氛的预热
一过腊八
年的气味就扑鼻而来
说到腊八节
这些习俗一定要知道
腊八食俗
腊八粥
腊八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用料也十分讲究。一般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米、花生米、榛子仁、松子以及白糖、红糖等合水熬煮。有的人家,还会增加桂圆、莲子、百合、枸杞、紫米、香米、薏仁米等。
腊八粥是五谷丰登的好兆头,也是很好的养生饮食。在最寒冷的腊月,一碗粥、百种食材,经过小火熬制,香甜软糯、暖胃易消化,是非常健康的吃法。吃腊八粥,还有温暖、圆满、和谐、吉祥、健康、合作、营养、淡泊、方便、感恩、欢喜(以粥代茶)、结缘等意义。
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这天泡制蒜。做法简单,把剥了皮的大蒜瓣儿放到密封罐子里,泡上醋即可。
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
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前一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麦仁饭
青海西宁腊八节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即可食用。
当然腊八这一天
也有一些事是千万不能做的
腊八节不回娘家
按照过去的老说法,一年之中总有几天时间,出嫁了的女儿是不能回娘家的,说是忌讳,是有讲究的。进入腊月以来,第一个忌日就是腊八。腊八这天回娘家会对婆婆不吉利,婆婆百年以后会趴着死。另外一种说法:“腊八不吃娘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意思是会穷自己的家。有的说法甚至认为,在腊月里,腊月初八,十八,二十八都不可以在娘家过。
腊月不搬家
从风水上说,腊月里偏寒,如果冒然搬入新宅子的话,寒冷的气氛会阻隔家中的兴旺气氛,这听上去是有一定自然科学道理的。但是随着家居技术的提升,很多房子都已经实施了全屋供暖,不用像过去那样刻意请些朋友来新屋坐坐,旺旺人气。之所以有“腊月不能搬家”的说法无非是顾忌人住进去会手脚冰冷,对身体不利,而现在对于拥有家居暖气的人们来说,这都已经不是问题了。
吃腊八粥不过午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从这一天起“年味”日渐浓郁起来。在我国,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已流传千年之久,但对于吃腊八粥这一习惯,在一些地方也是有禁忌的,那就是吃腊八粥不过午。每年腊八节前一天晚上人们就开始熬制腊八粥,等到第二天早上食用,如果吃不完的话可以分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吃,但是不能过中午,还有句俗语叫“早食粥,来年粮食早收”。
每年腊八时节是极好的养生时候
此刻正在家中的你
也许正看着各种食材咕嘟咕嘟
粥越来越稠
爱越来越浓
此刻仍在外忙碌的你
不妨给家里打一通电话
父母温热的话语里
正蔓延着童年腊八粥的暖意
无论你身在何处,总会有人
为你立黄昏,问你粥可温
过了腊八就是年
今年,记得早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