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孩子都是放养的,除了在学校里受老师约束外,放了学,只要不偷不抢不破坏庄稼,按时回家吃饭睡觉,大人才不管你做什么呢!于是我们小时经常呼朋唤友、成群结伴去找“野味”,比如坡上茶泡儿的,田埂上茅尖,水岸边的刺梨果等等。其中有一种令我记忆犹新。这东西长在岸边居多,春天的时候跟竹子似的一节一节冒出来,身上布满棕红色的斑点,我们老家叫它“酸汤杆”,吃起来真是酸唧唧的,小时候的我们经常大把大把采来把它当零食吃。
后来中药老师带我们上山去采药,在山沟边看到它的身影,才知它也是一味中药,学名唤做虎杖。形如其名呀。不过,它的药用部位并不是我们吃的嫩颠,而是它埋在地下的根茎和根。《名医别录》记载其“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症结”;《本草拾遗》记载其“主风在骨节间及淤血,煮汁作酒服之”;《滇南本草》记载其“攻诸毒肿,止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经络……”都说明了虎杖的功效及其作用。用处确实不少,果然是医者手中的良药。虎杖苦寒,归肝、胆、肺经,能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化痰止咳。
虎杖苦寒清泄,能清肝胆之热,还能利尿除湿退黄,适用于湿热黄疸,单味煎药饮用即有效。当然,中医讲究君臣佐使配伍使用,要想效果更好,黄柏、栀子等可入伍合用。至于湿热淋痛,《姚僧坦集验方》记载:单品研末,米汤送服,即有效。配伍车前子、瞿麦等利尿通淋药也是可以的。
水火烫伤,痈肿疮毒,毒蛇咬伤,虎杖也是可以排上用场的。因为虎杖清热解毒效力比较强,所以热毒疮痈都常用虎杖,既可内服又可外用;而治水火烫伤则需要研末,用麻油调敷;治毒蛇咬伤,则是用鲜品外用,毒蛇咬伤可以用虎杖救个急,但是最后还是得抓紧时间去医院注射血清,方可保证安全。
最后,它入血分,能祛瘀通经,消肿止痛,治疗血瘀闭经,与川芎、红花、益母草等药配伍;治跌打损伤则与没药、乳香等活血消肿药配伍。
其实虎杖还有很多其他用处,它可以改善各种热性出血,譬如血热吐血、痔疮出血等,虎杖入肺经,也适宜用于肺热咳嗽。由此看来,虎斑仗可谓医者手中的良药。
【本文由“本草世界”新媒体原创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阿朵,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