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以来,我军有一种被外界称之为飞行弹道可以“打水漂”的神秘武器,在军事网站或者国外严谨的军事研究机构当中流传,被形容成性能非常先进,有突破现役各种“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
2019年的十.一国庆阅兵式上,这种神秘装备被展现给了世人,它就是编号为东风–17的新概念武器。
东风–17的新概念与以往我国阅兵式当中展示的东风–15、东风–11、东风–26等先进弹道导弹大有不同,东风–17的弹头非常的特异,不同于传统的圆锥体结构,而是带有小削减弹翼的“乘波体”结构,就和我们孩童时代叠的纸飞机样子很相似,那么“乘波体”弹头,也是俗称的“打水漂弹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所谓“乘波体”这个理论就是“钱学森弹道”!是钱老在1940年代末提出来的一种全新的弹道理论。
通常意义上的弹道导弹飞行轨迹就是图片里表现的这样,从发射阵地发射后迅速爬升,通过多级火箭发动机将弹头推到大气层以上,弹头与火箭分离,弹头则沿着设定好的弧形轨迹飞行(弹道)弹头重返大气层击中目标。
但“钱学森弹道”则是截然不同的飞行轨迹,东风–17发射之后会以很高的角度快速冲出大气层,而在重返大气层时却以很低的角度斜擦大气层的“顶面”, 于是就出现了像我们拿一块平滑的椭圆石子“打水漂”一样,石子被水面弹起来,东风–17导弹弹头成呈扁平状,强烈的挤压大气也一样会被大气弹起来。
由于不可能见到东风–17“打水漂”时的状态,只能用这张类似的动图来模拟形容它的飞行状态。
不过与这张动图不同的是,“钱学森弹道”更加平滑它没有这种上下抖动的过程,而是利用高层空间稀薄的大气在滑翔,这样显著的提高了推进剂的效率,使它的飞行速度超过了10马赫,而这样高的速度意味着目前没有任何武器可以拦截它,并且它不是一般弹道导弹那样是固定飞行轨迹,地面/舰载大型相控阵雷达也没法跟踪锁定它。
目前东风–17使用常规弹头,从阅兵式中观察,它的常规弹头战斗部装药量似乎不大,最多300公斤级别的黑索金炸药,这个装药量打击航母、大型坚固堡垒、大型机场...等高价值目标的摧毁能力似乎不够用。
但是别忘了,我国科学家已经研制出来了“全氮阴离子盐”(炸药)!这种高能量物质即便爆炸威力只有U235的十分之一,也将是非常恐怖的,而“全氮阴离子盐”不算核武器,不在禁止之列。
据称这个飞行器划出来的弹道云的图片,就是前几年东风–17的上升段的飞行轨迹。
东风–17弹道导弹是革命性的武器,它的出现使目前导弹防御能力归零了!因为当前的导弹防御都是拦截飞行弹道相对固定的传统弹道导弹,而东风–17导弹飞行弹道不固定,比如说:它从南海方向发射,在高层空间飘动绕过澳大利亚后,可能漂浮到珍珠港上空,即便是部署在澳大利亚的“萨德”系统发现了它也没有意义,因为就算是测定和计算出它当时的飞行轨迹,准备锁定时“乘波体弹头”又飘动变轨了,跟踪系统的前期工作就白费了,需要再次确认它的飞行轨迹,等再次跟踪完成后它已经落地爆炸了...所以,包括: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萨德系统、宙斯盾系统、铺路爪大型相控阵雷达、高空光学跟踪卫星...都失效了!
钱老的重要科技理论是贡献给国家的厚总礼物,使得我国有了革命性的装备,可以御敌于千里甚至万里之外!所以,他归国的意义永远不是“四个美国师”可以比拟的!在建国7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我们更应当缅怀钱老这样的大科学家的丰功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