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由于受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原定于5月9日的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式”受到了影响,被推迟到6月24日举行,依照往年“胜利日”的惯例,本次阅兵式当中俄罗斯也要展出相当多的新式武器装备…在地面装备方阵中除了多次展现的T–14坦克、铠甲–S1弹炮合一近程防空系统、“阿玛塔”重型步战车…等等新式武器,在这些地面装备方阵中有一型装备不太显眼,单从外观来看有点像“阿玛塔”重型步兵战车,它就是图片上的2S38型“漂流”57毫米多用途自行高炮。
由于它是首次对外展示的新装备,所以有必要对它进行粗略的介绍。
研制背景
ZSU–57–2自行高炮,是二战以后苏联研制的第一型伴随苏联机械化部队的自行高炮。
苏联对于自行高炮的研制工作非常的早,因为受“机械化部队大纵深连续突破”作战思想的指导,苏军在1950年代开始大量的制造新一代的坦克装甲车辆,比如说:著名的T–54A/55坦克、BMP系列步兵战车和各种口径的自行火炮…虽然说装甲防护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这些机械化地面部队面对来自空中的威胁并没有减少,1950和1960年代防空导弹虽然出现了,但这些导弹性能还不尽如人意,特别是面对低空/超低空突防的北约攻击机低空拦截性能不好,这是因为当时的雷达有很大的低空盲区,而北约的各种飞机也借助雷达的这个弱点,利用山峦、丘陵等障碍物在500米以下飞行高度实施低空和超低空突防,使得苏联的野战导弹系统猝不及防…为了弥补防空漏洞,苏联认为给机械化营团作战单位研制中小口径的自行高炮非常有必要。
“火花”的炮塔装甲很薄,最厚处也仅有14毫米,而在炮塔内有300发57毫米炮弹,这在实战当中非常的危险!只要被一发中等口径的炮弹命中就可能引起连锁反应。
苏联ZSU–57–2型“火花”自行高炮,它是1947年研制的,1957年正式服役,一共制造了857门,其研制目的就是伴随苏军机械化部队,作为防空武器使用,但该炮研制时间太早没有火控雷达,炮弹也是人工装填,这种性能在1950年代中后期喷气式飞机的大发展时期根本符合不了防空的需要!但该炮可以“不务正业”,使用平射方式打击敌前沿阵地,越南战争期间它被援助给了越南,虽然对抗美军高空高速战斗机不行,但平射打击美军和南越地面部队和工事却非常有效,被称为“战壕收割机”!在1978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时ZSU–57–2本已经退役很多年了,为了对付在山岭上伏击苏军运输车队的阿富汗游击队,它又重新披挂上阵,利用最高80°的射击仰角和57毫米榴弹的大威力对山峦高处埋伏的游击队进行猛烈火力压制,效果要比同时参战的ZSU–23–4好了很多!
入侵阿富汗的“外高加索军区”的士兵,它靠着的就是大名鼎鼎的ZSU–23–4自行高炮。
由于ZS–57–2没有跟踪/火控雷达和使用人工装填,进入到1950年代末它就已经不适应当时的防空需求了,为此苏联研制了ZSU–23–4型自行高炮,高炮为4管23毫米口径,配备了跟踪/火控雷达和模拟式火控计算机,由于炮弹口径减小比较适宜机械自动化装填,它的单管理论射速为850~1000发/分钟,4管齐射4000发/分钟,备弹2000发,最大仰角也是80°,最大射高1500米、最大有效射程2500米。
ZSU–23–4自行高炮服役之后基本满足了苏联机械化营团级部队的低空/超低空防空的需求,它服役之后由于性能卓越其他国家也份份向苏联购买,不但华约组织国家装备了该炮,叙利亚、伊拉克、越南、印度、秘鲁…等国也受援或者购买了很大数量的ZSU–23–4自行高炮…海湾战争期间“多国部队的空军指挥部”就要求飞行员尽量不要在1500米以下的空域飞行,原因之一就是忌惮它的高射速,让它“扫上一下”被击落的可能较大!
越南装备的ZUS–23–4,4管同时射击时后坐力很大…这炮在越南战争期间确实击落了不少美军超低空轰炸的飞机。
但武器装备的发展历来都是推陈出新,ZSU–23–4虽然火力很猛、机动能力也很强,但该炮射程太近了,最大45°角拦截距离不到2000米,并且弹丸太轻飞行较远距离后散布较大,不能起到密集拦截作用…这些都是不可克服的问题。
进入到1970年代之后随着武装直升机开始大量装备ZSU–23–4显得力不从心了,因为武装直升机普遍装备反坦克导弹。
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反坦克导弹到射程和制导方式也逐步的提高,比如说:图片上的“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射程8公里,采用红外或者激光制导,5公里为它的最佳打击距离,而ZSU–23–4根本拦截不到这个距离的武装直升机的!并且现在武装直升机在要害位置普遍装有装甲,防护能力都以23毫米穿甲弹为标准,这样一来“石勒喀河”的防空打击能力进一步下降了。
时间进入到1990年代初苏联解体了,俄罗斯虽然在经济很困难,军费开支严重降低的条件仍然重视低空/超低空的威胁,研制出“铠甲–S1”弹炮合一近程防空系统,用于替代绣花枕头“通古斯卡”弹炮合一防空系统。
“铠甲–S1”的武器系统由12枚57E6E近程防空导弹(针式肩扛导弹的放大版)和两门双联30毫米速射炮组成,构成射程10公里、射高6000米的防空圈,其中57E6E导弹最大射程12公里、最大射高6000米,战斗部20公斤,无线电近炸引信可在距离目标9米处引爆战斗部,形成3000块弹片扇面状高速攻击,即便是F15这样的大型战斗机挨上一枚也会被击落!
“铠甲–S1”总体来说性能很先进,是伴随俄罗斯机械化部队随行防空的最新一代武器,但它也有一些弱点,该系统是与“山毛榉”中程防空、“道尔”系列近防空导弹配合使用的,三型防空导弹协调配合后防空能力非常强大,但缺乏中小口径防空炮的配合和火力补充,“铠甲–S1”虽然有30毫米炮,但该炮的射程和威力仍然偏低,而且几场较大规模的现代城市攻坚战当中高炮的地位又被提高了,不但要求它打击中地空的固定翼飞机和武装直升机,还要求它对进攻部队提供高层建筑火力压制,也就是说城市战当中防御方的狙击手或者反坦克手都会居高临下对进攻方进行打击,相反坦克和步战车上的武器受最大仰角的限制很难将这些高层火力点消灭掉,为由自行高炮射击仰角达到80°以上可以进行火力压制,而23毫米和30毫米这类高炮口径太小,往往不能击穿墙体或者不能完全将里面的人消灭,使其再次“复活”…有鉴于小口径高炮射程近威力低这些根本性的缺陷,俄罗斯将早已经在“武器库里落灰”的S60型57毫米高炮又拿了出来进行深度改进,并且安装在了BMP3步战车的履带底盘上使其成为自行高炮。
2S38多用途高炮的基本性能
2S38型57毫米多用途自行高炮是俄罗斯最新款的高炮,由下诺夫哥罗德设计局研制,最早出现在俄罗斯“军队–2018”论坛,该型高炮可能要替代BMP–3步战车的100毫米+30毫米炮组合,提高火力密度和打击能力。
2S38自行高炮的AU220M遥控武器战,是无人炮塔,它的控制由车体内火控计算机完成。
AU220M遥控武器站采用了新一代的57毫米自动高炮,该炮实在苏联著名的S60型57毫米高炮的基础上改进而成,通过大幅度改进和创新,不论是设计结构还是弹种的配置都完全具备21世纪的标准和作战要求。
2S38自行高炮的最大射击俯仰角是–5~75°,理论最大射速120发/分钟,备多弹种57毫米炮弹145发,最大射程6000米,可有效拦截携带反装甲导弹的武装直升机。由于2S38高炮没有反装甲需求,在它的炮塔右侧安装了1挺PKT型7.62毫米机枪用于自卫。
57毫米炮的炮口制退器以及编程引信定装线圈,表明该炮可发射3P弹。
2S38高炮最大的特点是发射可编程预制破片弹和制导炮弹,所谓“可编程预制破片弹”是由瑞士厄利空公司发明的,最先装备在厄利空双管35毫米高炮使用的,它的出现大大的提高中小口径拦截高速飞行器的能力。
“可编程弹”作战原理就是图片上演示的这样,先由火控雷达跟踪并且锁定目标之后 将射击诸元输入火控计算机形成数据 当炮弹被击发出炮口的一刹那,弹丸尾部的编程引信被炮口制退器上编程线圈“注入”了目标数据 当弹丸接近目标的最佳距离时引信起爆炸药并且呈“扇形”抛射出几百粒碳化钨预制破片将来袭的飞行器击毁!
这种作战原理非常适合单管或者双管近防炮使用,火力密度并不比“加特林”体制的近防炮低,并且火炮的设计结构也比加特林炮简单一些,更适用于中等口径的炮弹,比如说:57毫米弹丸要比35毫米弹丸大,它的内部装有的预制破片会更多,起到更好的拦截作用。
2S38配备的制导炮弹,可能安装了光学引导头,能精确的发现和跟踪目标,加上又弹翼控制能对抗具备大过载能力的飞行器。
总之,2S38高炮完全是21世纪的新装备,具备了良好的机动能力,火炮不但射速快、射程远可有效对抗低空超低空来袭的固定翼飞机和武装直升机,配备了新型弹种之后更可以拦截巡航导弹,符合俄军21世纪的防空要求。
结语
2S38自行高炮,说它的是多用途表示它在城市战当中也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57毫米加农炮(高炮属加农炮范畴 )炮口初速高达1000米/秒,比AK47都快(710米/秒),加上炮管长弹丸的飞行弹道非常平直,穿透力更大,在4000米外可以击穿楼房的外墙体在房间内爆炸,弹丸内400克黑索金炸药的威力超过了15枚手榴弹的威力(67式木柄手榴弹装药38克 )在几十平米的房间里爆炸不会有人存活…这样的射程和威力根本不是23毫米口径炮弹可以比肩的!
正因为57毫米口径的威力远高于23和30毫米口径,所以俄罗斯将2S38定位为“多用途”,就是让它在将来的城市战当中发挥出强大的作战能力,而不是更侧重于防空。
武器装备的发展就是这样,没有什么老旧之分,只有需不需要的说法,当战争有需要时旧式武器通过改进仍然可以焕发出强大的战斗力,2S38自行多用途高炮就是的老炮新作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LS2nIBfGB4SiUwobd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