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好转业安置城市,有多重要?(深度解析)

2019-05-31     中公军转安置

在城市抢人大战的背景下,不少退役军人也面临何处归属的问题,东部城市与西北城市、大城和小城差别巨大,在有选择的前提下,何去何从困扰着不少转业军人。

01 大城市意味着什么?

在西部服役十多年的战友老胡总算如愿转业,他去了媳妇户口所在的东部沿海发达城市,虽然前两年狠心攒钱买了套房,但回去才发现,跟当地同龄人比,差距还挺大,所以说起老单位总是破口大骂。

一方面,因为他现在收入比以前高很多,他骂的是领导忽悠,死活不让他转业,类似“部队工资高,回到地方日子不好过”等等,他大概算了以下,一个军地待遇差距,一个房价猛涨,两个因素一交织,在军营这十多年不仅白干,还让他损失两套房几百万……

不言而喻,从现实意义上讲,大城市层级高,单位架子大,位置多,就算普通公职人员按部就班也能干到处级,再加上人员流动性大,处处充满机遇,由此带来更大的成长空间,给每个人以极大的希望和憧憬。当然,大城市上班带来更深层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思维和视野上,站位更高,见识更广,从而带来更丰满人生体验。此外,大城市资源丰富,教育医疗娱乐等都是小城市无法比拟的。

不过选择了大城市,也并非万利而无一害,支撑着大城市光鲜的背后,是动辄数万每平的高昂房价,孩子巨大的教育成本,经济上让人倍感压力山大,再加上快速生活节奏,每天早晚超过一个小时的通勤,时间成本也不容忽略,如果没有过硬的经济支撑,即便在大城市也难有幸福可言。

02 去小城市又会怎样

同一个单位的战友小王则与老胡相反,他转业回了家乡,西部某县城,虽然安置到当地较好的部门,但分分钟都在后悔。当时真是脑子发抽了闹转业,当地经济发展较差,属于贫困地区,待遇实在是赶以前差远了,而且一去单位,就被安排到村里驻村扶贫,苦不堪言。要不转业的话,领导许诺给他提升一级,加上部队待遇又涨了一波,他现在日子肯定很轻松惬意了。这地方待遇下降,部队待遇上涨,两个因素交织,小王的确有理由肠子悔青。

很多战友农村出身,转业回到故土,很可能就是三四线小城。这里架子小,编制少,所以进步空间极小,如果级别高的军官转业,甚至只能降级安置,毕竟庙小难以容身。大部分人回来啥样,可能到退休还是啥样,一眼看到头的人生,日益局限的视野和一成不变的生活状态是回归县城人的常态。在优秀人才向大城市聚焦流动后,留守的或者资资平平或者年龄偏大,尤其是医生、教师等人才缺乏,对当地居民医疗和孩子教育是个极大考验,小地方孩子要想再走出去,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和成本

选择了小城,就等于提前选择了养老状态,安逸的生活,工作慢节奏,有大把的业余时间让你满足自己的喜好,不大的县城20分钟就转便全城,喝酒天天能约,喝茶、麻将、钓鱼等活动随时可行,对于朝九晚五的人来说,你可以晚上随意嗨,早上懒洋洋睡到八九点,没有丝毫压力。


03 如何权衡城市选择

很多转业战友转业时,有着多种选择,原籍、驻地、配偶户口所在地,当三者在不同的地域和城市,就要好好分析考量一番,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一是看个人追求。不少战友当年怀揣着梦想到军营,因种种原因在军营碰壁,无奈转业复原,但他们对个人进步还有所期待,最好选择到大地方落户安置,不过要考虑到大城市安置人数多,竞争激烈的现状。还有一种则是长期在军队基层摸爬滚打,过腻了这种日子,对个人也没有太高追求,只想要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普通百姓生活,则可以选择回老家安置。

二是看能力匹配度。有的战友在军营经过数个核心岗位历练,个人能力素质突出,无论是文字功底还是协调指挥均能拿得出手,到了地方一样适应快,选择大城市准没错,有能力就需要有高起点平台去展示。而在军营时混迹自己一亩三分地,天天王者吃鸡的,能力素质一般的战友则更适合回小城,毕竟大机关都是人精,进去适应不了更难受,小地方竞争不太激烈,更适合自己。

三是看家庭婚姻因素。转业的战友大多上有老下有小,父母和妻儿在一地,那选择哪里毫无疑问。但如果在不同地域,则要好好征求家属及父母意见,最终决定去向,总不能一转业继续两地分居,然后离婚收场。在出现意见分歧时,尤其要慎重,按照重要程度列出一二三,分情况讨论研究,避免日后后悔。总体来说,如果经济支撑,能去发达地区强过贫困地区。

四是看可选城市安置情况。选择城市,并不能一味盲目选择沿海大地方,或者大城市,因为大地方竞争异常激烈,搞不好鸡飞蛋打一场空。要了解清楚往年军转干部安置大体情况,当地党委政府对待军转的重视程度。比如有的大城市,因为军转太多,而行政编制有限,于是把军转干部安排到效益较差的事业单位或企业,或者安排到事多加班又没前途的“老黄牛”岗位,最终过得比部队还辛苦。但回到小地方则认为人员少,单位岗位选择空间大,或者因为军转素质相对当地公务员较高,而把军转当成人才对待,因而回县城进可攻向上级走,退可守在当地也比较滋润。

04 如何顺利进入想去的城市

这的确是个技术活,但条条道路通罗马,军转干部到大城市方法有很多。

一是毕业分配到城市。毫无疑问,能分配到城市的军校生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些人基本没有可能去其它城市,更不可能回农村,当然想出国或者到更大超级城市的除外。当然,这是个小众群体,按照军队一般分配原则,都是号召战友们到苦地方,到艰苦一线地方。分配到城市,即便人少,也总有人通过分配定下终身,就算转业,也可以安置到驻地。

二是现役调动到城市。有的战友通过在军营工作期间的种种努力,一步一步调动,从连队到旅团机关,军机关、军种机关,最终走到首都怀抱,有的则因为改革分流,从原本在偏远山区的地方向驻在大城市的科研院所调动,实现农村包围城市。

三是转业安置落户。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就是配偶户口问题,如果必须去某城市安置,那就得铁心找一个当地城市户口的家属,非某地户口不娶。要么就通过买房落户,这更是一个技术活,需要了解当地政策,比如结婚满几年,户口满几年,买房满几年等等条件。

四是安置后遴选调动。有的战友可能不符合想去城市的安置条件,也可以安排到自己家乡,然后通过公考遴选调动等等途径向大城市发展,当然,这个难度不小,除了对严格考核,对遴选对象素质高要求外,还有个重要的年龄因素,30岁和35岁的坎将挡住绝大多数军转,但对于年轻战友来说,这不乏也是一条光明大道。

当然,我并不是鼓吹转业干部都往沿海发达地区走,都往大城市挤,而是要看到其差别和实质。人各有志,如果有志向沿海地区进军,向大城市靠拢,就要早早计划安排,并为之努力准备。如果去哪儿无意随缘,那也要放轻松心态,过自己的日子,不要事后后悔,怨天尤人。

文章来源:军营内外,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bkDWwBmyVoG_1Z_DN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