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是如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致人死亡最多、最快的疾病。
血管是人体重要的器官,负责把血液和养分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确保身体的正常运行,如果血管老化、堵塞,就会导致某个器官不能及时得到滋养,进而诱发各种疾病。
医生提醒:身体出现3个症状,警惕心梗上身
症状1、心脏疼痛
如果出现了心脏疼痛就需要格外注意了,因为疼痛是心肌梗死的一种突出表现之一。
很多发作的人都没有明显的诱因,因为这种病症发作的时候,是在非常安静的状态下发生的。
疼痛的部位性质和心绞痛有些类似,但疼痛的程度比较重,时间也比较持久,伴随恐惧和出汗。
有的人可能会疼痛长达数小时,甚至有可能是数天并且在使用硝酸甘油之后都没有效果。
症状2、全身乏力
全身乏力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情况。通常如果在生活中觉得全身乏力,还会伴随心慌、烦闷、焦虑等等。
如果发现全身乏力,要注意可能是一些疾病的预警信号了,比如说会是肝病的早期症状。全身乏力这种现象,多数时候是处于在运动的时候,并且表现为憋不住
气,还会伴随心慌,甚至是虚冒虚汗等等。
症状3、头晕、恶心
心机梗塞突发,也可能是会因为胃肠道的反应,会出现恶心、呕吐或者会伴随腹泻的情况发生。
如果出现了头晕、恶心想吐这样的情况,要小心可能是脑出血或脑中风引起的。心机梗塞患者可能会因为脑部缺血,就会出现头晕、恶心想吐这样的情况。
为何心梗越来越多?医生:做到“3多,3少”,血管慢慢变好
“3少”
1、少抽烟
早上人体还处于半休眠状态,很多人有早上抽烟的习惯,岂不知,此时体内的血液比较粘稠,而烟草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形成烟雾后的有害物质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2、少生气
人体在生气时,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往往做出鲁莽或过激举动,同时情绪越激动,会造成血压越高,这样会对心脏形成压力,增加心脏病的风险,尤其是早上生气,本身体内的血液浓度较高,容易形成对大脑中枢的恶性刺激,气血上冲,容易引发脑出血。
3、少吃“三高”食物
“三高”食物指: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食物,这些食物又是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早上一定要控制这类食物的摄入量,尽量少吃,因为这些食物会增加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加速动脉硬化,增加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3多”
1、多喝水
睡前喝杯温开水,可以补充睡眠时丢失的水分,特别是对有脑梗塞或心肌梗塞病史的人,一定要睡前喝半杯水,以防缺水引起危险。
2、多运动
适当的运动,能够有效的增强对脂肪的消耗,加快全身的血液循环,防止胆固醇在血管沉积,调整血脂以及血压,可以减少脑血栓、脑梗塞的病发。
心梗患者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准备工作,也就是活动一下身体,舒展一下筋骨,如举举臂、伸伸腿等,时间在10分钟左右即可。
如果不做准备活动,会导致血压急剧上升,易出现急性心梗或心力衰竭。若活动完以后,感到十分疲劳或出现关节痛、小腿疼痛等,说明运动量太大,下次应该减少运动量了。
3、保持乐观的心态
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现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容易发脾气,因为工作以及生活上的压力而让自己心理负担过重,从而让自己的情绪比较暴躁,特别是高血压以及心脏病人。
他们很多会因为自己的病情以及其他因素让自己情绪不稳定,却不知道情绪不稳定是导致心肌梗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在情绪激动或者过于悲伤的时候都容易导致心肌梗死的出现,因此要知道想要减少心肌梗死出现的几率就要保持自己的心态平和,让自己的情绪比较乐观。
了解更多心脏知识,微信搜索:关注心脏健康(GZXZJK123),三甲医院心脏科医生免费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