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天内两次爆发,比太阳还亮1100倍,清朝乾隆所见的亮星被找到

2019-11-28   宇宙印象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栏目第1057期 在一个月之前,距离地球300多光年的米拉变星亮度达到了最高点,虽然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但是你还是可以用肉眼看见它的身影,还是很明亮的。在1779年,米拉变星的亮度出乎意料地达到了巅峰,这个亮度可以和毕宿五相媲美,其亮度是太阳亮度的1100倍,这就是清朝乾隆所见的亮星,如今我们已经找到它,并且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米拉变星是一种双星变星,当它与另一颗恒星发生掩星时,它的亮度会变暗。

英仙座星座中的大陵五也属于此类变星。宇宙中存在着很多不同的恒星,但像变星这种既可以规律地改变亮度,又可以不按规律来进行亮度变化的恒星,是天文学家关注的目标。还有一种变星本身自带光变特征,它可以在颜色、光谱等变化中产生物理波动。它们运行的速度,也可能会受到自身对流、膨胀以及收缩频率的影响。此类变星大部分的变化规律都是有迹可循的,当然也有一部分仍然被神秘的面纱所笼罩。位于鲸鱼座的米拉变星很早就被古人观测到,在古希腊人的眼里, 米拉变星还有很震撼的传说。虽然鲸鱼座星座都是由那些较昏暗的恒星组成,但它在天空中的面积非常之大。

观测米拉变星从16世纪就开始

1596年8月,米拉变星被一个德国业余天文学家所发现,他将米拉归于三等恒星(等级代表亮度,等级越低亮度越高)。经过几周的观测,米拉的亮度在几周内又增加了,随后开始变暗持续了数周。该时期,李时珍才刚写完本草纲目不久。

天文学家认为这是一颗新星,或者是恒星表面发生的爆发现象。1638年,米拉变星再次出现,这次发现它的是荷兰的天文学家,他对这颗变星进行了长达11个月的观测,在这个阶段中,米拉的亮度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天文学家认为这并不是一颗新星,因为新星不会二次出现爆发,但具体是什么,还有待观测。1662年,波兰天文学家将这颗恒星命名为神奇的米拉。

米拉变星亮度变化的周期为332天,在这个周期中,它会以极快的速度达到亮度最高点,这个速度是它变暗速度的两倍。在亮度最暗时,它的亮度比我们肉眼可见最微弱的恒星还要暗15倍。通常情况下,米拉亮度的最高点为三等,是太阳亮度的250倍。

距离地球非常遥远

米拉变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是300多光年,本体呈红色,天文学家用肉眼就可以对它进行观测。现代天文观测技术显示,该变星的体积是太阳直径的400至500倍,但质量只有太阳的两倍,所以它的密度非常小,可以说它是一个真空的恒星。变星米拉是由两颗恒星组成的,米拉A使我们用肉眼就可以观测到的红色恒星,它的膨胀收缩都是有规律的。天文学家在1918年时,猜测米拉B是又小又暗的白矮星,1923年才出现在里克天文台的视野中,直到1997年才被哈勃望远镜拍摄到图片。

根据对图片的分析,天文学家发现它的直径只有太阳的三分之一,但它的质量却是太阳的3300倍。变星米拉A和变星米拉B是一对双星系统,米拉B从米拉A中获取物质,它们之间的距离为105亿公里。美国宇航局在2003年时发射的星系演化探测器,拍摄到米拉尾部有着一根长达13光年的尾巴,并且只能通过紫外波段的观测才能看见它的存在,这让天文学家感到很惊讶。

进入21世纪后,变星米拉的周期变化越来越不寻常,在10月22日,它的亮度达到了正2.2,这是最大值的两倍,而本周已经下降到正3.5,这亮度只是一个月前的三分之一,但它还是能够用肉眼观测到。接下来的时间,它还会持续变暗。宇宙印象为今日头条独家,其他均为假冒,转载均为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