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中求生存?昼夜温差达600度的水星被发现曾经或有生命

2020-03-25   宇宙印象

核心提示:水星上的撞击坑中有许多裂缝,这是地震所致,水星上的地震相当强大,可导致整个山脉崩塌。水星地壳中可能存在某种形式的水,如果有生命能够适应这样的环境,它们就能够生存下来,这就是对水星曾经有生命的解释。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栏目第1160期 连水星都曾经有生命?这个说法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最新的调查结论认为:挥发物质的存在可能让水星表面出现裂缝,挥发物质中包含了水的成分。水星作为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拥有极为稀薄的大气层,导致了其昼夜温差极大,白天可达到427摄氏度,夜晚的温度低至零下173摄氏度,显然液态水是不可能在水星表面上存在。


图片解读:水星的图像,我们几乎看不出水星存在大气层

图片解读:水星上的撞击坑

1974年,NASA的水手10号探测器在路过水星时发现了水星表面存在破裂的地貌,科学家认为这些坑洞来自表面下方释放的挥发物,挥发物中含有水的成分,如此一来水星表面上是不可能有水、有生命,但是在表面下方却有可能。

我们知道有水的地方就可能存在生命,水星如果表面下方有水,那么完全是另一个模样。不过我们也千万别过于高兴,因为水星表面下的挥发物与火山活动有关,并非土卫二的地下海洋。整体上看,我们姑且将水星上的地貌称之为混沌地形,坑坑洼洼,还有许多高耸的悬崖断臂,锯齿状山峰和撞击坑等,形成了极为衰败的模样。头条独家的宇宙印象认为,水星的今天与天体撞击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水星缺乏足够强大的大气层,小行星、流星体进入水星大气之后无法被烧掉,那只能撞向水星表面,形成了坑坑洼洼的地形。但许多科学家认为水星的混乱地貌是由地震引发的,难道科学家都看走眼了?


图片解读:坑坑洼洼的水星表面如同月球

图片解读:水星上不同地貌的分布

事实上确实有地震的影响因素,只是时间上不对。我们今天看到的水星死气沉沉的,但在18亿年前,水星应该是非常活跃的地质。水星上有个很著名的地貌叫做卡洛斯盆地,其形成来自水星地震的干扰。根据NASA信使号探测器在2011年至2015年对水星的观测数据,撞击坑中发现了许多裂缝,这显然不是撞击形成的,不然我们在月球上的撞击坑中也会看到。水星上的撞击坑中有许多裂缝,这是地震所致,水星上的地震相当强大,可导致整个山脉崩塌。这就是科学家认为水星上的撞击坑来自地震的影响证据,小行星先撞击了水星,但地震导致了混沌地形,这些特征残留在今天我们看到的撞击坑中。

地震的形成代表水星上有强烈的岩浆活动,这也是水星挥发物的来源,在巨大热量的驱动下,水星表面下的挥发物变成气态,顶破了水星表面较薄的部分。


图片解读:水星撞击坑中存在的裂缝

这些物质具有挥发性的,一部分挥发进入大气,然后进入宇宙空间,也有一些重新凝结在水星的某个地方。美国科学家罗德里格斯等人认为,水星地壳中可能存在某种形式的水,如果有生命能够适应这样的环境,它们就能够生存下来,这就是对水星曾经有生命的解释。当然,这种生命应该是极为低级的,指的是某种细菌或者单细胞生物,如果我们能够派遣着陆器在水星上降落,并且取样分析,应该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宇宙印象为今日头条独家,其他均为假冒,转载均为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