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梅林“九厅十八井”:明朝古建筑,客家建筑艺术文化精华

2020-03-02   大潮汕湾视点

普宁市梅林镇新楼村,现有一栋明代古建筑,客家建筑艺术文化的精华 ——“东阳楼九厅十八井”。建筑占地面积:包括门坪、池塘等约十三四亩。其结构设计:总体设计分为内、外两围正方形,五栋一门进全包围组合九厅十八井围屋。








结构是:一个大门进入后,中间是一个中心围(也叫核心围、砻宇中心轴屋)。中心围像一个九宫格形,每格为一个大厅,九格共九个大厅,厅与厅之间有天井隔开,所以九厅之间就有六个大天井。九个厅与侧房又紧紧相连。中心围四周属正方形的全包围的外围组合。中心围与外围之间有宽敞的走马廊连接贯通成一圈,所有的走马廊地面都用鹅卵小石砌成。一进大门就是一个很宽的走马廊,也是屋内公共活动的大场地,也叫大天井。内、外围两个组合均为正方形设计,后围左右两角为两个大套房,后围套房中间为十一间无天井的单房。外围组合的两侧和前门两旁所有房子均为各自独立的套房,每个套房都配备有阔口厅、天井、卧房、厨房等,共十八个天井,所以整栋楼就叫做“九厅十八井”。

由于整栋楼外面留有极阔的门坪和跑马道,楼内的内外围之间又有很宽的走马廊,各套房内还设有天井,每间房里又开有窗户。中心围屋虽然九厅与厅旁侧屋相连,但它开有正门、侧门、窗户和天井。所以整栋楼无论在通风、采光、排水,还是交通、保卫、管理方面,均布局设计合理巧究。其中屋屋相连,门门相对,体现了“中正、均衡、对称”的结构格局。整栋楼由花岗岩、泥砖、衫桁和青瓦等结构组合建成。楼内雕梁画栋,斗拱凤尾,泥塑彩绘,题字壁画等工艺也极其精致。是当时梅林地区唯一栋最辉煌、最负盛名、最高建筑艺术文化的佼佼者。

点地、设计、施工、建成是东阳堂地理名师官斗仪(1590-1673),始建于大明万历年间约1617年,前后花了7年时间才建成,本想作他的私人祠堂,故入门书“东阳楼”三个字,现为赖姓人居住。这座建筑至今已有398多年历史,至今多部完好,少部短墙片瓦,实属少见。门口外从前曾立有一人多高的石碑一块,碑面刻有两行文字如下:

前建潮镇惠来营梅林汛左部司厅杨成;

潮镇惠来营梅林汛古部副分府陈天赐。


























上世纪中叶公社化时,楼内曾住过500多人,至今天还有三户住主。2003年9月15日《揭阳日报》曾报道过,普宁电视台及《普宁报》记者也曾多次采访报道。本人摄影于2015年3月1日,见证了古人辛勤的劳动,无限的智慧,杰出的才华,至今保留客家建筑艺术文化的精华。










图文:温锦盛

来源:高埔家园,普宁客家平台



梅林新楼“九厅十八井”古建筑卫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