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是稀缺品,如何让你的文案充满创意?6个关键点得记牢

2019-08-25   非正常运营咖

你喜欢吃清水煮白菜吗?就说这道菜营养很丰富,可是我想应该没有几个人愿意尝试。原因很简单,这道菜里面根本没有任何的作料,哪怕是一点点的盐都没有。这样的菜味同嚼蜡,使之无味,有几个人喜欢呢?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的文案平淡无奇,毫无波澜,于消费者而言,就如同吃清水白菜,消费者自然不喜欢。消费者不喜欢就意味着文案没有转化,没有转化就意味着文案无效。一则无效的文案想要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变现,这不现实。

那么,要想文案转化度高,靠的是什么呢?创意!

在前面几篇文章当中,我们一直在说,写文案一定要语言朴实、态度真诚、逻辑清晰、目标明确,但是这些并不妨碍文案得有创意。没有创意的文案,就如同不加任何佐料的烹饪,纵然食材珍贵难得,没有作料的辅助,也只能是一次失败的烹饪行为。

好的创意可能成就好的文案,好的文案必定有创意在其中,就如同桂冠上最闪亮的那一颗珠宝,才使得整个桂冠价值无限。

但是不得不说,创意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物质的丰富似乎遏制了我们的想象空间,把我们的思维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现成的方法和套路更是阻断了我们通往创意的道路。

那么有没有合适的办法可以激发我们的创意呢?答案是有的。

美国奇普·希思和丹·希思,联合中信出版社出过一本书——《让创意更有黏性》,这本书的主题思想是:不论做任何事,我们都要有所创新。只有黏性的创意,才会让你更加成功。

什么样的观点或创意具有强有力的黏性,能被他人牢牢记住? 希思兄弟这对国际知名行为心理学家根据大量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案例,揭示了让创意或观点具有黏性的六条路径--简单、意外、具体、可信、情感和故事。

一、简约=核心+精炼

好的创意一定是足够的简约、大众能够理解的。这和我们写文案要求简洁不谋而合。

精准找到问题的关键和核心,找到你和消费者沟通的必要性,找到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提炼,删除那些无关紧要的因素和修饰语。

明明白白告诉用户你想表达的观点,但是要足够的简单,做到没有阅读难度。语言文字方面也要尽量删除那些修饰语,使整体看上去简洁、有力,以快速抓住用户注意力

在文案中,提取核心关键词常用方法如下:

1.主谓宾法

当你写下一句话的时候,你可以尝试提取句子主谓宾三个成分再组合,如果不影响表达,那请你果断的删除那些修饰。如果有必要,你甚至可以删除主语。

2.新闻标题法

大家如果喜欢看新闻就会发现新闻报道者喜欢用一句话概括整个事件,进而慢慢阐述开来。在这里,写文案的过程中可以尝试用新闻拟标题的方法尝试写出自己的文案。

3.蜜柚思维法

人往往都是以自己过往的经验来理解新鲜事物的,这就告诉我们,要在写文案的时候,要站在对方的理解和认知的层面上,充分利用其现有知识和经验来阐述新观点。

比如英特尔之前一则优秀的广告语: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

很显然,大家一看就明白,这颗“芯”很快。假如你使用长篇大论,用各种数据堆砌想要证明这颗芯很快,相比大多数的消费者都会昏昏欲睡,不愿意了解。

要善于使用比喻的修辞,找到消费者既有的思维模型,用他们听得懂、能够理解的语言写文案。

二、意外=惊奇+兴趣

可能你的文案已经足够的简洁,想要表达的观点也足够的简单,没有理解难度,但是要想体现出创意,文案的核心还在于吸取用户的注意力。

要想抓取用户的注意力,那就要制造意外。最常见的意外就是制造与众不同,制造与直觉有悖的内容。

脑白金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当你第1次听到这个广告的时候,你会问一个问题:逢年过节送礼,礼尚往来,这是传统,为什么今年过节不收礼呢?

这是疑问,也是与众不同的第1步。

第2个你会问自己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收礼只收脑白金呢?我送其他礼物不行吗?

这也是疑问,是有悖直觉的第二步。

当你的好奇心驱使你完成这两个问题解答的时候,想必你对脑白金这个产品也了解的足够多了。

当今时代内容爆发,信息爆发,大多数的内容和信息都成了过眼云烟,根本记不住。原因就在于这些信息和内容根本没有一点新意。只有那些足够调动我们的感官情绪,创造出了足够多的意外的内容,才能让我们印象深刻。

写文案自然也是这个道理。

常见制造意外的两种方式如下:

1.打破常规

不管是在表达方式上面,还是在视觉画面上面,只有打破常规,挖掘不寻常的表达方式,你才能够脱颖而出。这也是最基础的吸引注意力的方法之一。

2.制造缺口

现在网上有各种知识贩卖者,比如之前的咪蒙,还有罗振宇等,这些内容付费火爆一时,为什么?

原因无非有二,一是内容板块缺失,二是制造知识焦虑。

不论什么生物,都有趋利避害的天然本能,从心理层面制造缺口,打开需求,是制造缺口的核心。

“人到中年不如狗,三十岁你就已经死了”—— 类似这样的内容,可能不甚精彩,但绝对能够吸引人。制造紧张感和不适感,用户会自己去了解这些内容。

这两点的本质在于惊奇和兴趣,惊奇意味着开辟了一个新的窗口,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兴趣则意味着跟自己息息相关,不得不关注。

三、具体=听得懂+记得住

问你个问题:你更喜欢到游乐园游玩,还是老老实实待在家里面学习呢?

答案很明显,人天生对具体事物有好感,本能排斥抽象事物。且记住具体事物的能力远超记住抽象事物的能力。

简单和意外的目的在于吸引用户关注,要想让用户能够充分的理解并记住你的文案内容,你需要做的更加具体。

比如我们常见的方法:描述细节、场景打造、情景营造等,能够加深用户对文案的理解和记忆。文章需要引用案例、说事需要打比方都是同样的道理。

具体表达能够赋予文案更好的传播性和转换能力。

四、可信=自己信+别人信

之前说过,沟通的前提在于让用户信任自己,降低心理戒备。我们要想朋友一样推荐,而不是商家推销。

有关于自己的产品,不论多好的功能,自己是相信的,可是我们要做到让别人也相信,这样才有价值,才有可能卖得出去。

让别人相信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请明星代言,请权威认证,请使用过的用户分享等等。但这些都是为广告文案传播、产品售卖做背书。

具体到文案的使用过程当中,我建议你可以使用实际数据来说明问题,当你想要陈述一个观点的时候,有数据会显得这个观点更加明确具体,可信度也将大大提高

3亿人都在使用的购物APP——拼多多是一则广告语可以说将数据使用到了极致。

五、走心=情感+在乎

那些好的文案广告之所以能够长久的流传,原因在于其唤醒和激发了用户的情感

我曾经说:品牌即信仰——那些传承久远的品牌,之所以能够影响深远,原因就在于其在用户心中已经如同信仰一般的牢固。如奥美之于广告人、耐克之于体育人、LV之于女人。

我们一心想要写出走心文案,因为走心文案能够直达用户的心里,能够实实在在出效果。

可是,走心文案怎么写呢?怎么体现出走心的创意呢?核心只有一个——激发用户情绪,这最让人在意,但是在意往往意味着记住,甚至比记住还要更厉害。

这和前面说过的制造情感缺口是同样的道理,你可以去学习新世相、咪蒙的文章,或者江小白的文案,他们做的非常不错。

红星二锅头:用子弹放倒敌人,用二锅头放倒兄弟;

江小白:不是成功来的慢,是你努力的不够狠!

想要真正激发用户情绪,然后消费者在意,你需要做到的是走心、调动情绪,让用户产生共鸣,不自觉的认可你,与你互动。

六、生动=故事+行动

小孩子睡觉前都要听童话,长大了我们看电视剧电影或者小说,这些内容的本质都是故事。而故事的本质是能够生动的告诉我们待人处事的观点和方法,让我们容易接受,习惯模仿,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这就是故事的力量。

好的故事,好的情节,能够让消费者不由自主的将自己带入其中成为主人公,深入的感受和了解我们所要表达的观点和内容

大家都说迷茫的文章是毒鸡汤,可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愿意看呢?原因就在于其生动,能够有所得,能够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给出一些建议和指导。

故事往往充满着娱乐性和教育性,我们可以从别人的故事当中寻找经验和自己的影子,并且乐此不疲

当然了,应用到写文案中,积极向上的故事内容和情节,总能够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把故事融入到文案中,能够提升文案的表现力。

比如农夫山泉孜孜不倦讲述自己水源的故事,讲述一个搬运小哥的故事,意在何为?就在于故事足够生动,能够打动每一个普通的消费者,使其感到亲近、自然,进而产生信任。企业寻求品牌故事的原因,就在于此。

常见故事套路如品牌奋斗史、研发艰辛史等。

对于企业而言,讲故事方式的文案能够更好的联系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价值,获得认同,是利好双方的事,何乐不为?

总结

创意要有黏性,必须遵循6个关键点:简约、意外、具体、可信、走心、生动

这些内容应用于文案,可能会有重合,但意思不变,只有你完全的掌握了这些方法,并认真严格的执行,才有可能创作出有创意的文案。

创意有黏性,黏性在于日常创作习惯和不停的打磨,只有黏性的创意,才能够潜移默化改变我们的思维和创作方式,让文案出彩,产生传播,创造影响,产生转化。

预祝各位,写出有创意的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