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家访前,先查收一下“注意事项”,都是书上看不到的干货

2019-10-13     君山老师

很多新班主任怕家访,集中起来有两怕:

  • 一怕,不知道和家长讲什么。万一紧张得说不出话怎么办?
  • 二怕,不知道家访的注意点。怎么开头,怎么结尾?过程中哪些东西可以讲,哪些不应该讲?万一讲错了该怎么办?

新班主任嘛,在普遍缺乏指导的情况下,有这两怕很正常。但作为班主任,会家访,这是必备技能,也是我们怎么也躲不开的东西,尤其是当我们遇到一些棘手的学生问题时,如果没有家访的力量,我们是很难进行有效处理的。

另外,在家访这件事上,我们千万不能寄希望于“既来之则安之”,抱“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消极心态,等着家访来了我们再去疲于应付,以为应付过去就可以了。

这种消极应对的态度只会造成两个结果:1、你将狼狈不堪;2、你将会失去家长对你的信心。

老师的家访,必须是有准备之战,必须在家访之前将家访需要注意的地方都做一下了解。最起码的,你要通过一系列努力,让家长感受到你是一个老练的、有诚意的班主任,把孩子交给你,我放心。

下面,我将家访的一些干货注意事项和大家进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01、我们现在为什么还需要家访?家访需要面面俱到么?

关于家访,现在有两种声音:

  • 1、有些班主任觉得,现在通讯这么发达,QQ、微信、电话、翼校通等等,联系家长实在太方便了,根本没有家访的必要;
  • 2、有些班主任觉得,家访嘛,就要面面俱到,最多自己辛苦一点,不管好学生差学生,全都要跑一遍,给他们一点点压力。

我觉得,这两种声音都有一些问题。我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这些问题里,给大家说一些注意事项。

1、针对第一种声音,我是认为,现在虽然通讯这么发达了,但是实地的家访却还是有必要的。

这就像现在网购这么发达了,实体店也还是需要的,是一个道理。毕竟有一些东西,网上能看到、他也可以给你描述得很详细很逼真,但不论怎么样,总没有在实体店里去摸、去试穿来的更加真实。说到底,逛实体店图的是一种体验;实地家访其实也是。在实地家访中,你才可以真真切切地了解到这个家庭的具体状况,知道学生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在生活,进而你才能对学生在校表现出的一些问题,找出合理的解释。

2、针对第二种声音,我也有不同看法。同样也是因为现在通讯的发达,我们家访确实也已经不用面面俱到、每个学生家都要去一下了。

像有一些成绩优异、在校表现良好、学习势头很足的学生,我们其实就不用实地去,只需要电话里或者微信里和家长进行沟通就行。而且这些学生的家长一般都很关心孩子的学习,你压根不用自己去跑,他们就会经常往你办公室跑,和你讲孩子最近的在家状况。这些家长在孩子学习的问题上可比你急多了,你也确实没有什么更多的内容可以到他们家和他们讲的。而且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讲,我们老师的实地走访,容易让他们紧张,一紧张他们就会给我们准备“小礼物”,到时候你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反而弄得大家很尴尬。



总结而言:现在通讯虽然发达,但家访还是需要的,只是在家访的形式上、目的性上,我们需要更有针对性。比如,有需要通过家校合作来进行转化的学生,我们才去进行家访,而不去做为了家访而家访的事情。

02、关于家访的另外3个注意事项!

接下来,我们谈一谈家访当中另外我们需要注意的3个事项。

1、注意,家访不是告状,我们只是真话的搬运工。

很多老师会认为,家访嘛,就是到学生家里告他的状,让他的爸妈好好地收拾他一下。

我们且不论家长能不能收拾得了自己的孩子,因为如果他能收拾得了的话,这孩子也就没有问题了;然后,就算家长听了你的话,义愤填膺,真得把孩子打了一顿,你认为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了?

大多数情况下,这个学生可能会在学校里老实几天(毕竟你也确实厉害嘛,居然能够煽动他爸妈去打他),但没过几天,除了好了伤疤忘了疼、固态萌发以外,他内心里还会另添几分对你的憎恨。

对你带上憎恨的情绪了,以后你再要进行说明家校活动,他的抵触情绪就会来了,“我爸妈不在家啊!”“我爸妈手机掉沟里了啊!”“我爸妈一天到晚都在上班,没时间的!”这些都是学生常用的说辞。

我就见过很多在家访问题上受过伤的学生,因为怕老师和家长联系,直接给爸妈手机里把班主任的电话给屏蔽了,这下好,班主任一整个学期都打不通家长的电话。

你说,家访的时候告个状,学生被打一顿(或骂一顿),除了你内心爽一下以外,问题不仅没解决,还加深了你也学生间的仇恨,这是多么的得不偿失啊!

所以,我们在家访时,千万要只是真话的搬运工,我们只负责搬运真话,不负责制造“真话”。

具体该怎么做?

  • 1、在家访过程中,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谈学生的优点和问题,而且尽量是先谈优点再谈问题,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家长面子上也容易挂得住。另外,在家访前,你最好要先和学生进行一个沟通,将你要家访的想法、以及大致要和家长反馈的内容先和他通一下气。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看到我们老师的真诚,对家访不要产生抵触情绪。
  • 2、然后在和家长聊学生的问题时,比如他有抄作业现象、有上课睡觉现象等等问题,我们都尽量要当着孩子的面和家长讲。因为谁都不喜欢别人在背后说他坏话,就算这些坏话是实话,他也不会喜欢。尤其当这些“坏话”之后会从家长的嘴里再传到他们的耳朵里时,他就会无限地去想,老师到底还和我爸妈讲了什么不堪的话,他会觉得,这个老师好阴险。

2、牢牢把握家访的目的:家校合力转化学生。与这个目的无关的一切内容,我们都可以不要。

流于形式的家访,我们做了不如不做,因为容易“偷鸡不成蚀把米”,把转化学生的活动变成制造矛盾的活动。

要做到家访不流于形式,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老师要非常明确家访的目的:家校合力转化学生。

这个目的可以这样去理解:

  • A、需要转化的学生,我们去转化,没有转化必要的学生,我们则不用去了。这需要我们要先去判断哪些学生需要转化、哪些不需要。前面说了,学习势头良好的学生,我们认为就暂时不用去了,因为他势头这么好,你想把他往哪里转化?无非是想再推他一把,那么用微信、QQ、电话的形式也就足够了。我的想法是,这些好苗其实有的时候已经被拔得很高了,我再花力气拔,很容易把他们连根都拔起来。
  • B、家校合力,怎么合力是需要我们考虑的。我认为,除了给家长指出孩子的问题以外,我们也要有给他们提供指导的准备。这就和写一篇文章是一样的,你给读者提出了问题,吊足了他们的胃口,但最后你却说,“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吧,我没办法”,这样八成是要被骂的。所以,家访前,除了想一想学生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外,我们也要想一想需要家长怎么配合才能帮助孩子得到转变。我说的这一点看起来好像是废话,但据我所了解的,很多班主任还真的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家访的时候只是走一步看一步,到了要给家长解决问题的阶段了,就见机行事,说一些不痛不痒的建议,然后草草结束家访,灰溜溜就走了。这些没有针对性的建议不仅没用,而且有时是有害的,因为这些话让我们显得很不专业的话,容易降低了我们家长心目中的形象。

理解了这两个目的,那么总结一下我们的做法:

  • A、找出班级里的问题生,他们才是我们家访主攻的重点,然后列出他们的问题,在家访中真诚地反馈给家长,之后听家长讲一讲他们的意见。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家长,他们都会有一本念不完的苦经,你一定不能嫌烦,要耐心听他讲完他们的苦,然后了解他对转变孩子有多大的决心。根据我们的经验,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家长会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不重视的(虽然实际上他可能不重视),他总会在对孩子的付出这件事上有讲不完的内容和兴趣。你要利用好这一点,然后顺着推他一把,告诉他,你这么重视自己孩子的教育,那么就请更加努力一把吧,“你看,你只要·····就行”。你的这个表态,家长一般都会很受用;
  • B、家访前,你要先打一个稿子(讲话刚要),学生有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你有什么样的措施,你希望家长在哪些方面要配合你,你心里面要明确。这些内容不是说到了学生家里,你一股脑儿就倒给家长的,这样家长会不容易接受。正确的做法是,在你与家长有一个良好的沟通之后,在听完家长对于孩子教育问题的苦恼,想要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的时候,你再很专业地给出你的建议,这时,家长会非常感激地接受。这就相当于,我们有一碗米饭,家长不饿的时候,我们硬塞给他,他八成要觉得,“这老师有病”,但你等这个家长饿了三天,两眼发绿了,你再端出这碗饭呢?他铁定是要把你当菩萨供起来了。你看吧,同样是一碗饭,在不同的时候是能发挥不一样的作用的。在教育上,很多时候根本不是你教育能力的问题,而是你会不会抓教育时机的问题。

3、创新家访的形式:给家长备点“薄礼”!

为了让家访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下家访的切入形式,过去老式家访单刀直入的方式不是不可以,但是这种冷启动的方式太生硬,在拉近与家长的关系上,是有欠缺的,所以,我们需要动动脑筋,找一些更加有效、更易迅速拉近与家长关系的小方法。

下面也给大家一点建议:

  • 1、不要清飒飒的去,去之前整理一下孩子的档案袋,把孩子这一个月、这一个学期的情况通过档案袋的形式向家长做一个汇报。你看,这样的方式,会让你显得很专业,同时也会让家长看到你的用心,他也就会更加重视与你后面的谈话。
  • 2、让孩子在学校给家长写一封需要老师带去的信,信里写一些他平时不敢和家长表达的心声。这份东西,对于家长来讲就是一个惊喜,而这个惊喜通过你的手转交给家长,顺带的你也就沾到了这份喜气,后续你和家长的话头也就更多了。往往谈孩子的优点时,我们就可以从这封信上开始。之后,谈话的程序大致为,“你的孩子其实····”、“但是····”、“我们还是希望····”
  • 3、更有心的班主任,还可以给家长准备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类文章,邀请家长来参与班级里的一些活动。这些送给家长的“薄礼”,都会成为你这次家访成功的助推器。

03、结语:

以上是君山关于家访的一些心得和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新班主任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文章字数有限,当然也有讲不透的地方,如果你还存在疑惑,可以单独告诉我,君山会把我所知道的东西都分享给你。



你好,我是君山,一线教师,爱谈一点教育,爱分享一些学生问题处理的技巧,如果你在这些方面也敢兴趣,欢迎关注我,君山期待与你进行交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pb_0W0BMH2_cNUgJ5l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