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他们还年轻,请不要多给他们一次机会

2019-11-01     亦君说书

由周冬雨、易烊千玺主演的《少年的你》两天半票房破五亿,豆瓣评分高达8.5分。我身边有很多原本对校园霸凌无感,对四字弟弟无感的朋友在安利下看完,最后也都大方地承认了“真香”。

这是一部很棒的片子,也很出乎我的意料。作为一部青春题材的剧,几个演员却能做到演技自然,一点也不觉得浮夸。易烊千玺作为一个为了心爱的女孩顶罪的热血小混混,没有演成用力过度的个人英雄主义实在殊为不易。

个人觉得易中天老师对《少年的你》点评非常到位:

使电影成为艺术的,是克制、分寸感和恰到好处。这部影片最让我感动的,是陈念和小北的抱团取暖,就像两只孤立无援的小动物互舔伤口。这不是什么梗,而是永恒的话题,任何人,都难免会有被欺负,被冤枉,被孤立,被歧视,被打击,被暗算的时候或者可能,哪怕遭受的只是冷暴力。大多数人,也许只能悄悄躲进丛林的深处自舔伤口。如果从此不再流泪,他就成长了,也就无敌了。

描写校园霸凌的影视剧很多,《少年的你》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却是陈念站出来揭发魏莱霸凌胡小蝶的时候,学校领导说的话:“她们还年轻,所以再多给她们一次机会。”而就是多给了魏莱们一次机会,才是导致最终悲剧的元凶。

和大多数人对校园霸凌的印象不同,校园霸凌的施加者,并不一定是混混,反而是那些在外表、学习成绩上比较出挑,甚至是意见领袖、学生干部的孩子更容易成为校园霸凌的主导者。这是因为除了职校、技校以及一些升学无望的学校外,有升学压力的学校混混们比较难渗透进来。混混在校生们即使实施霸凌,老师发现了也会及时制止。

但如果是“好学生”们是霸凌施加者情况就不同了。

《少年的你》其实演得很真实。胡小蝶死了,这么大一件事,学校却试图用高考压力大来掩盖下去。

魏莱用球砸陈念,当时体育老师还没离开,也没有出面制止。

而陈念被魏莱推到楼梯下面,受了伤。校医却说:“下次小心一点。”

为什么!?

魏莱家境好是一方面,另外她成绩好,她的目标是北大。在唯升学率是论的学校,一白遮百丑,一个成绩好,看上去人缘也好的孩子是有特权的。即便出了人命,学校还是包庇她。

霸凌这种事,很难找到证据。陈念受了伤,但追究起来,魏莱完全可以说是她自己摔倒的,就算有监控,也可以说是不小心失手把她推下来的。至于更加隐蔽的语言霸凌就更没有证据了。

所以当陈念报警以后,警察郑易其实很想帮助她,他做了一个警察所能做的所有努力。甚至亲耳听到魏莱说胡小蝶:“如果不是她死了,她毕业了工作能赚到几十万,回报她妈吗?”可是郑易(正义)却拿她没办法。

因为杨警官说:“这种事非常难处理,他们还是孩子,对伤害和死亡并不十分了解,他们不知道可以打死一个人,不知道可以逼死一个人。而且这种事很难搜集证据。到最后只能交给教育局,教育局交给校长,校长交给老师,老师只能喊来家长。

而校长、老师和家长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校长说不要影响她们高考,她们还年轻,再给多她们一次机会。高考完再说。

魏莱的母亲说她从小就教育女儿要和什么样的人相处。受欺负的人的家庭都是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所以错不在魏莱,而在对方。

所以你们看,一个好学生,作起恶来,要比小混混更可怕。因为全世界都会站在她那边,就算死了人,也会有人替她们说话,她们还年轻,要多给一次机会。

被欺凌者除了被语言和肉体上凌辱,更悲哀的是被无边的孤独感包围。没人会帮她,没人会信她。而现实生活里,并没有郑易(正义)和小北。


我在知乎上找了两个例子,都是好学生出手霸凌别人的例子。区别是一个是霸凌者视角,一个是被霸凌视角。

霸凌者,称她为小A吧,她高中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校花级的女生,家境好,衣品好,有很多男生追求,同时也吸引了一群漂亮跋扈的女生追随。小A就是她的追随者。有天进教室的时候,人多又挤,小A踩了一个女生一脚。她道了歉,但对方没有及时回应。就这点事,小A就告诉校花下课后要帮她堵那个女生。

校花二话没说,叫了十来个女生,把那同学打到住院。这么严重一件事,最后因为父母出面调解,全体记大过了事。而小A还很得意,觉得学校根本不能拿她怎么样。

我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对霸凌者来说,再小的事都可以成为霸凌的理由。而且她们根本不思悔改!同学都被打到住院了,够得上刑事案件了,也只不过记大过、赔钱了事。


另一个例子是被霸凌者的亲身经历。这个被霸凌者就叫她小C。霸凌者是一个学校演讲比赛的冠军,叫她小D。一开始小D们欺负的是另一个女孩。小C出于正义出言相帮。于是霸凌对象就转换成了小C。

小D和同伴打小C巴掌,在她床上撒碎玻璃,用难听的话侮辱小C和其父母。小C买了mp3想堵起耳朵不听。小D就弄坏了她的耳机。小C把委屈写进日记,锁进柜子里。小D就撬开柜子撕掉了日记本,丢掉了小C的行李。后来小C把一切告诉了妈妈,妈妈找了学校,学校叫来了小D的父母,可就跟魏莱的父母对魏莱的行为丝毫不以为忤一样,没什么用。

学校给小C换了寝室,结果新的寝室里的女生目睹小C好欺负,继续欺负她,在她来大姨妈的时候踹她肚子。小C觉得自己已经求助过一次父母,就转而向老师求助。结果老师说:“为什么别人总是欺负你?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想想自己有没有什么问题。”

告诉老师的事败露了,晚上小C不敢回寝室,大冬天里坐在操场上过了一夜。她一次又一次地捡起操场上的小石子划向自己的手腕,钝钝的小石头划出了血却没有划破血管,割开,又凝固,再割开。她就这样看着天空一点点变色,一直到天亮。小C曾经藏起过一把水果刀,可还是没敢捅出去。当时也已经高三的她,唯一支撑她的信念和陈念一样:熬过去,等毕了业就好了。

所以霸凌不是最致命的,致命的是老师的不作为和周围人的漠然跟无动于衷。没人肯出手帮你,他们怕伸出了手,也许就成了下一个牺牲者。

比如陈念在众目癸癸下给胡小蝶盖上了衣服,这个小小的举动改写了她的一生。


为什么好学生会成为霸凌者呢?

《少年的你》中的魏莱,长相甜美,成绩优异。为什么她会成为逼死胡小蝶的元凶呢?

成绩优秀并不等于拥有一个好的原生家庭。她的母亲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自己女儿涉嫌逼死同学,她不闻不问女儿,只是一味地为孩子辩护,觉得对方家境那么差,就算死了也跟女儿没有关系。警方走后她也没有对女儿有过任何教育。

难怪魏莱会觉得胡小蝶死了就是了,不死她妈也拿不到几十万。一条人命,在她眼里完全可以跟金钱划上等号。

而魏莱的父亲,更是个冷酷无情的奇葩。女儿高考复读,他一年没有跟魏莱说过话。警察找上门,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孩子死了,尸体就在眼前,他只看了一眼,转身就走。一般人就算看到一条猪,表情都比他来得丰富。

魏莱没有得到过父母的关爱。她只是考出好成绩光宗耀祖的机器。她承担不起再一次高考失利。她的压力太大了,她需要一个释放的出口。这个出口就是胡小蝶,就是陈念,就是小渺。她只有在欺凌别人的时候,才能感到自己的存在。

在《少年的你》最后,易烊千玺说2017年教育部等11大部门联合下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等,可是这些还不够。校园欺凌难以取证,好学生成为霸凌者后,被霸凌者更是孤立无援。这种情况很难得到改变。

当校园欺凌发生时,老师和校长们能不能做到就事论事,不要为好孩子打马虎眼,不要以成绩来论对错?

最后我想说一句:他们还年轻,请不要给他们多一次犯错的机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jfzJm4BMH2_cNUgPk0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