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971期)自古以来,为爱情殒身的痴男怨女不计其数,最著名的莫过于梁山伯与祝英台了。今天讲述一个堪比“梁祝”的爱情故事。她是民国时期的一位才貌俱佳的女子,为了自由,为求真爱,她21岁离婚;为了自己心中的爱人,她终身不嫁,还差点当了尼姑;甚至死后还葬在通往爱人家的路旁,可谓痴情!那么此女子是谁?究竟为谁牺牲了自己的一生?本期分解。
(一)青梅竹马姑侄情
此女名叫曹诚英,字佩声,乳名行娟,1902年生于安徽绩溪县旺川村,也是一位大家闺秀。曹家是富裕的徽商,家境殷实。曹诚英自幼聪慧,五岁起即上私塾,开始读《孝经》、《弟子规》、《四书》等。她喜爱文学,尤擅诗词,是一位远近闻名的才女。
不幸的是,曹诚英照样逃脱不掉封建礼教的伤害,她十六岁那年,由父母亲作主许配给宅坦村的胡冠英,她虽不愿意,但无法违抗父母之命。
然而,曹诚英在情窦初开之时,同她青梅竹马的侄子的一段情,却被后人津津乐道。
她的侄子就是和她同岁的汪静之。汪静之出生于茶商家庭,家庭也很富有。汪家与曹家关系很好,且门当户对。双方家长指腹为婚,本来曹家是把女儿曹秋艳许配给汪家的儿子汪静之的。汪曹两家往来较多,汪静之与曹秋艳也经常有在一起玩,他们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不料曹秋艳自幼体弱多病,在12岁时便夭折了。
当时在曹家,曹诚英与曹秋艳同龄,论辈分,她还是曹秋艳的姑母。每逢汪静之到曹家时,经常在一起的玩伴中,就有曹诚英。因此汪静之与曹诚英也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不过长大后二人仍姑侄相称。
汪静之17岁时到安徽茶务学校读书,开始接触新文学。或许是青春的躁动,他写了首情诗寄给曹诚英,表达了他对曹诚英的爱慕之情。虽说曹诚英对这个小伙伴的印象颇佳,但在当年,她已是名花有主,所以不敢接受对方,就以辈分问题婉然拒绝了。在这一年,17岁的曹诚英与指腹为婚的胡冠英举行了婚礼。
1919年夏天,汪静之考取了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虽然不能像杨过与“姑姑”小龙女一样,跟曹诚英结为伴侣,但哪怕是常与她会面,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敏感的曹诚英意识到这一切,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就想为他介绍女朋友。于是,每逢汪静之与她约会时,她都会带一位女同学一起来,以便给他们撮合。但汪静之个头矮小,几个女同学都没有看上他。
汪静之19岁时已是才华横溢的才子了,他还与应修人、冯雪峰等人组成湖畔诗社,成为诗坛上享有盛名的“湖畔诗人”。他们以创作爱情自由题材的诗为主,在当时的诗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曾得到过鲁迅、胡适等新文化先驱者的赞许。诗人的桂冠,使他赢得了爱情。
曹诚英几经努力,又为他介绍了一位叫符竹因的同学。符竹因美貌如花,而且端庄贤淑,她很欣赏汪静之的文采;汪静之也为之倾倒,二人遂成为情侣,并于1924年结为伉俪。
曹诚英虽摆脱了侄子的“纠缠”,但事实上,她有点失落,因为她从内心深处还是喜欢汪静之的。她曾同汪静之的一次聚餐中,酒后吐真言,向对方坦承:“我真想答应你的求爱,但你是竹因的,我不能夺人所爱。”
不过自始至终,曹诚英还是保持了很理智感情,跟汪静之以姑侄相称。1930年曹诚英在南京东南大学读书时,汪静之途经南京去看望她。当时她的屋里只有一张床,曹诚英以长辈的口吻说:“你睡这头,我睡那头,你给我暖脚吧!”他们二人心怀坦荡,丝毫没有产生其他杂念。
(二)二八青春做伴娘
汪静之可谓曹诚英此生的第一位“恋人”。但她此生最钟情的,最终为之“殉情”的却是第二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胡适先生。说来曹诚英跟胡适还有点拐弯亲。她是胡适三嫂的妹妹,比胡适小11岁。
他们是在胡适的婚礼上相识的。曹诚英是胡适夫人江冬秀的伴娘,当时的曹诚英正逢二八年华,16岁的花季,娇艳欲滴,也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他跟英俊潇洒的胡适“一见倾心”。自此,双方互相打上了深深的印记,此生再难消除。
曹诚英喜欢种花弄草,胡适夫妇到北京后,她常写信给胡适,要他寄点花种给她;喜欢写诗的她也不时作些小诗请胡适评阅,两人通信往来,难免互生情愫。
(三)为爱离婚永不悔
曹诚英由父母之命嫁给了胡冠英,但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爱情可言,这对于曹诚英来说是痛苦的。对于这桩婚姻,她留学美国的兄长曹诚克也极力反对,并劝她继续求学。
在其兄的支持下,曹诚英婚后不久离家去杭州就读女子师范学校。这样经常不在家的她,结婚三年一直没有身孕。她的婆婆以此为借口,给胡冠英纳了个小妾。本来曹诚英就很反感这桩婚姻,这下彻底激怒了受“五四”新思潮影响的她。于是,在其兄曹诚克的大力协助下,曹诚英毅然决然地同胡冠英解除了婚姻关系,此时曹诚英才21岁,她的人生之路还很长,爱的召唤仍存留在她的心中。
(四)两只黄蝶情难断
1923年,胡适因病到杭州烟霞洞休养,当时曹诚英也在杭州读书。二人久别重逢,失去婚姻束腹的曹诚英心中顿生一片温馨。
他们一起游了西湖,很是畅快。正如曹诚英后来的一首词中所说:
“湖畔闲行,湖堤携手,湖中划艇先争。歌声相应,惊起鹭鸥鸣。”
在“天堂”般的美景之中,胡适也对表妹有了别样的感觉,他的《西湖》一诗也如此描绘到:“轻雾笼着,月光照着,我的心也跟着湖光微荡了”,“只觉得伊更可爱,因而不舍得匆匆就离别了。”
此后,曹诚英称胡适为麇哥(胡适小名叫嗣麇),胡适则称曹诚英为表妹。一如《红楼》中的宝哥哥和林妹妹那样缠绵,二人开始了他们人生中仅有的三个月的热恋。
后来胡适在诗中回忆这段情为“驱不走的情魔”。他们一生中最为缠绵热烈的一段恋情,甚至让他们有了爱的结晶——曹诚英怀孕了。
爱情,属于每一个人。胡适虽然已经结婚,但这对于向来反对封建礼教的他来说,不应该受到质疑,倒是值得肯定的。所以当时胡适便打算跟他的夫人江冬秀离婚。因为事实上,他跟江冬秀也是没有爱情基础的,他也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
可是胡适遇到了麻烦。其夫人江冬秀是个性格泼辣彪悍的女子,她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并且她不管胡适爱不爱她,反正她爱自己的丈夫,所以当胡适提出离婚时,她坚决不同意,还跟胡适大闹。甚至不惜跟丈夫动刀子,还用刀子威胁儿子:你敢离婚,我不但敢自杀,还敢杀你,杀儿子!胡适心软,在悍妇面前,甚至在母亲的干涉下,终于向江冬秀妥协投降。
胡适只有抱憾终生。后来他在一首《如梦令》中写道:“月明星稀水浅,到处满藏笑脸。露透枝上花,风吹残叶一片。绵延,绵延,割不断的情缘。”做为新文化运动旗手之一的胡适,却败在了封建礼教之下。
胡适就这样“抛弃”了曹诚英,曹诚英不得不堕胎。两只蝴蝶就这样分开了。然而,他们之间的情缘并未因此而轻易斩断。
正如胡适在《尝试》一诗中所言:“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身怪可怜。”
(五)敢向峨眉去为尼
曹诚英于1925年从师范学校毕业,然后进了东南大学读农科,后来在193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1934年,胡适推荐她赴美国留学,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农学院。胡适同她一直是藕断丝连。他特意写信给他在美国的女友韦莲司,托她照顾曹诚英,帮她学习英文口语等。
1937年曹诚英终于学成回国,本以为可以再见着她的麇哥了,可是命运弄人,接着抗战爆发,由于时局的需要,胡适做为驻外大使被派往美国。两人没有见着面。然后曹诚英避难到四川,同胡适海天万里,情牵一线。两人只有通过书信往来,胡适也曾托人带钱物给曹诚英。
1939年,曹诚英结识了一位归国留学生,俩人产生了恋情。因为同胡适复合已经不可能,曹诚英索性想斩断同胡适的情丝,同这位留学生结婚。关键时刻,胡适夫人江冬秀再度发威,在男方亲戚中说了曹诚英的一些往事,诸如她曾插足自己的家庭之类的话,让曹诚英的名声受损,结果导致男方单独解除婚约。
此时的曹诚英万念俱灰。本来再选择嫁人已是不得已之举,如今连这个委曲求全的方案都不能实现,曹诚英咬咬牙,欲斩断红尘,慨然上了峨嵋山,准备到万年寺出家为尼。幸好其兄曹诚克极力劝阻,她才改变了主意。此时胡适又从美国来信安慰她,还捎来300美金资助她的生活,她的情绪才逐渐稳定下来。
(六)女儿一腔报国志
毕竟是有文化的新时代女性,毕竟是出国留过学的,曹诚英虽然在爱情上一再受挫,但没有被命运击倒,她坚强地挺住了。没有了爱情,她索性在事业上谋求发展。
她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主修遗传育种学,1937年获得了此学科的硕士学位,所以她回来后就想在自己的专业上下功夫,为国效力。他先后在安徽大学农学院任教授,成为我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1943年又到复旦大学农学院任专职教授。1952年,她随复旦大学农学院的一部分,来到新组建的沈阳农学院任教授。她是中国最早的作物遗传育种方面的女学者。
不过曹诚英的才智并没有完全得到发挥。当年国内学术受政治影响,生物界都以米丘林-李森科的细胞遗传学为宗,魏斯曼-摩尔根主义遗传学被斥为唯心主义,是反达尔文学说。而她在美国所学的遗传学正属于后者,其学术不能得到很好的施展。所以她后来又改变研究方向,在马铃薯细胞遗传的研究和改进工作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培育出东北地区广泛种植的高产马铃薯。成为了我国著名的马铃薯专家。
晚年的曹诚英把一生的积蓄,都捐献给了家乡,用于办学校、建设磨米房以及修桥补路上。1969年,家乡的杨林桥被洪水冲垮,她捐资修复,绩溪的乡亲们将她的事迹刻在了桥上。
(七)情比梁祝蝴蝶恋
然而曹诚英事业上的成就改变不了她精神上的孤寂。她在内心深处一直深爱着胡适。早在1949年,胡适流亡到美国后,两人就音信断绝,留下的只是无尽的相思。除了胡适,她不会再去爱任何一个男人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为了爱人,她终身不嫁。
在中国特殊历史时期,她的身体日渐衰弱,她到杭州的侄子汪静之处,将自己的日记、书信等资料集成一包,交给他保管。并且嘱咐汪静之,在她死后将之全部焚毁。其中包括许多她跟胡适之间的通信。这段刻骨铭心的情思,她珍藏了一辈子,死后她也要带到天堂去!
曹诚英晚年落户于绩溪山城,生活十分清苦而孤寂。正如她的一首《临江仙》上所写:“老病孤身难寄,南迁北驻迟疑,安排谁为决难题?”在这一派凄凉晚景中,她一遍又一遍地忆起曾同爱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韶华飞似电,良辰美景,过眼流萤。念当年欢笑,踪迹难凭。落得销魂回忆,无人处,独自思寻。朱颜改,衣宽带剩,谁解此凄凉情?
曹诚英于1973年1月18日,因肺癌去世,一代痴情才女从此香消玉殒。她临死前遗嘱,将自己葬在绩溪旺川的村头路旁。这是一条通过胡适家乡上庄村的必经之路。难道她在九泉之下,还要听见爱人回乡的足音?当然这对于她来说,只是一种假设,他的胡适之已于11年前去世。也许是一种巧合,她比胡适小11岁,他们二人都在71岁时离开人世。
或许,曹诚英相信,若干年之后,她会从那一抔黄土之中化蝶而出,跟亲爱的人一起翩翩起舞于那美丽无边的鲜花丛中……
曹诚英:宁负天下,不负胡适;宁负人生,不负爱情!
(文/说历史的女人·冰岛啖冰)
参考资料:《胡适与曹佩声的无果之恋》《胡适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