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县苏庄村陈镜三

2019-06-02     大名信息港

陈镜三(1910年-1942年),名鉴明,字镜三,抗日战争时期,化名乃达。大名县崔岳村乡北苏庄村人,河北省立第七师范第7班毕业,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冀南三专署视察室主任,魏县抗日政府秘书,元城县抗日政府秘书,1942年8月,调大名抗日政府任副县长,到职不久牺牲。

陈镜三早在七师读书期间,开始读马列著作,确立了革命人生观。七师学潮和“驱张(反动校长张达夫)斗争”中,是学生中的积极分子之一。七师毕业后,到大名一高任语文教师,向学生讲述鲁迅、郭沫若、茅盾等进步作家的作品,启发学生革命思想,深受进步青年爱戴和拥护。

在校期间,大量阅读了《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教程》等进步书刊,并参加了挽留革命校长谢台臣、驱逐反动校长张达夫的学潮。七师毕业后,陈镜三到县立第一高级小学任国语教师,除教语文知识之外,他经常向学生宣传革命道理,进行人生启蒙教育。抗战时期,许多学生在他的鼓励下,走上了抗日战场,这与他在校时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1937年“七·七”事变后,大名被口本侵略军占领。陈镜三受党组织派遗,和李一帆、冯洋舟等一起,到丁树本、陈明韶的三旅政治部工作,为争取丁、陈接受我党的统一战线,联合抗日作了大量的工作。那时,丁、陈对我党派入人员暗中排斥和压制,陈镜三给予有理、有利、有节的反对和抵制。一次党派入的党员干部权屹夫的手枪被战士偷去,丁、陈责令“以军法论处”,陈镜三和李一帆得知后,共同面见丁树本,据理力争,权屹夫方免遇害。丁、陈反动以后,陈镜三和其它同志一起,按照党组织的要求,撤回冀南三专署9在党领导下,积极地投入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陈镜三一生热爱马列著作,勤奋好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恶劣的战争年代,每天在游击环境里奔波,仍坚持读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等著作。

他在三专署任职期间,深入实际,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写了许多调查报告,对当时社会上少数人散布的“亡国论”、“投降论”以及“抗战速胜论”,给予了有力的批驳;对广大群众的抗战热情,给予有力的支持。

陈镜三立场坚定,爱憎分明。1941年他在元城县抗日政府任秘书期间,寺庄村一户地主和一个佃户因一头牛发生纠纷,开始有人判断不公,偏祖地主,而佃户不服,向陈镜三告状。他经过调查,闹清事实真象以后,严厉训斥那户地主,纠正了原判,为佃户伸张了正义。

陈镜三在抗日期间,经常教育家属掩护抗日工作人员和人民子弟兵,作抗战的模范家庭。抗日工作人员解蕴山、李大磊、张新亭、刘建农等同志,多次住到他的家里,搞抗日工作。他的二伯父陈濂,弟弟陈鑫明因他参加抗日,被日伪宪兵队及汉奸以“共党家属”之名抓到县城及廉山庄炮楼坐牢。他对家属说:“为抗日救国,家里作点牺牲,值得!”

陈镜三牺牲后,专署秘书主任王玉修曾作了以下挽联悼念他:

壮志未遂身先卒,留得血债再年销。

(转自新《大名县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PzBK2wBmyVoG_1Zqf2K.html

金滩镇的城

2019-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