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童言无忌,说出让大人尴尬的话?不能打骂,应该对孩子多鼓励

2019-10-16     爱学新课堂

成功无捷径,学习有方法。大家好,欢迎来到爱学新课堂!

上篇文章我们聊了培养孩子的质疑精神,今天我们来聊一下小孩子的另一个特质,那就是童言无忌。孩子在幼年时代经常会讲出很多让大人捧腹大笑或无比尴尬的话。甚至有时候因为孩子的童言无忌,还会让家长陷入面子挂不住的境地。那面对孩子的胡说八道,家长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

其实童言无忌是孩子一种未成熟状态的讲话,是对自己想象和探索的直观表达,这也是他们养成质疑习惯的原动力。所以理解孩子的童言无忌,本身就是尊重儿童未成熟的状态,保护孩子的纯真世界。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难以做到这一点。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应当享有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各种条件。这就要求父母不能只盯着孩子的考试成绩,忽视孩子的个性发展,不能只顾眼前拔苗助长。家庭教育有一个传统的误区,就是忽视儿童的特点。父母们总是忽视儿童的视角和语言,喜欢用成年人的眼光俯视他们,用成年人的思维和习惯来要求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越来越不愿意跟父母去沟通,变成了如成年人一样暮气沉沉。那种无拘无束的快乐童年,离他们越来越远。很多时候父母会用成年人的价值去判断孩子的行为。

比如孩子因为好奇而趴在树底下观察蚂蚁时,父母很少认为他们是在探索大自然,反而认为孩子是在无所事事。这些无疑都在压抑孩子的天性,没有尊重孩子的特点。父母和教师需要理解孩子的童言无忌,就需要了解孩子认知的发展特点,并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

耶鲁大学曾经通过40多年的研究,对各年龄段的孩子特点都做了分析。一般来说,3到4岁是孩子创造力的萌芽时期,也是父母培养孩子创造力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父母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特质,让他们去编故事、画彩笔画、揉泥巴、种种花草养养小动物,经常带他去郊游等等。这些活动都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5岁的孩子开始进入逻辑思维的试运行阶段,年龄的孩子认知能力得到很快的提升。渴望识字和阅读,并渐渐地形成了一些很简单的逻辑推理。这个时候有的孩子已经开始喜欢读绘本,当然也有些孩子还没有显露出阅读的兴趣来,父母可以为孩子积极准备相关图书,但不能强迫孩子去读书。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欲,有的孩子很喜欢对大人说话,特别是炫耀自己刚刚学会的新词语,当然一知半解的词语也往往让他们闹出不少笑话。

6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父母编的故事已经不能轻易哄住他们,不过他们依然很爱幻想,并不能完全区分现实与幻想。这个时期的孩子比五岁的孩子更爱讲话,喜欢跟人聊天,分享自己的想法。父母需要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这是锻炼孩子语言能力和表达技巧的好时机。

7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有了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开始喜欢看脑筋急转弯,而那些充满神奇色彩和童话境界的故事书也是他们的偏爱。这时孩子说话用词越来越精确,还会用大量的形容词,孩子说出的话越来越生动。不过这个时期的孩子也开始喜欢发牢骚和抱怨,这也算是他们一种内心情绪的表达,父母也需要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宽容。

8岁孩子的思维已经日趋成熟,此时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他们这个时候看书不再是为了追求新知识,而是为了印证自己的猜想。这个年龄的孩子说话时往往语不惊人死不休,所以他们的说话总是带着夸张的表达,常常喜欢吹牛皮说大话,但父母也不能把这些孩子讲话草率地归结为说瞎话,因为这是他们语言的特点。

随着孩子年龄特点的进一步的成长,他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自我的表达,很多时候他们开始质疑父母的言论和观点,开始对周围的世界提出自己的质疑。这个时候更需要父母和老师有一种包容的精神。因为这将有助于他们养成勇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总之,童言无忌是孩子一种特有的成长状态。理解童言无忌体现的是尊重儿童的发展权。家长朋友们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曾经发生过的童言无忌的故事,同时反思自己是否正确理解和尊重了孩子。当再次面对孩子的童言无忌时,争取有所改进和提高。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Job1G0BMH2_cNUgibla.html